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醫生,您好!我本人今年36女,一個月前3月9日黑便住院檢查是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當時血項化驗血色素合適,有低血鉀癥,補鉀之間幾天后停藥,出院四聯治療已經一個月了,平時我還是感覺乏力失眠心里難受,坐著一起來就頭暈眼前發黑,今天夜里我媽媽突然也胃疼,(她60歲平時飲食規律,胃痙攣前幾年也偶爾有過兩次,最近胃口不好,但不胃脹也沒有反酸,媽媽在我生病期間一直照顧我是不是太勞累了?)我起來給她找藥,然后我和她說話時出現了虛脫癥狀,惡心出虛汗。醫生,我想問問我和我媽媽都是啥原因?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孫占娟 主治醫師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大多數跟不規律生活和飲食有關系!這種情況需要結合胃鏡才能確定的!一般需要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在醫生指導下口服藥物。療程4到8周左右。不要吃辛辣油膩食物飲食清淡可以配合中醫辨證治療定期需要復查的!三分治療七分調理注意保暖不要著涼。
2018-11-23 18:58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從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是一種消化系統常見病,因其發生和發展和胃液中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故潰瘍中約98%發生在胃及十二指腸部位,并由此而得名。本病是全球性多發病,總發病率約占總人口的10~12%,常見于男性,以青壯年居多,有人統計,胃潰瘍平均發病年齡為40歲,十二指腸平均發病年齡為30歲。本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病,但以秋冬和冬春季節之交發病率高。本病的發生與地理環境、不良精神刺激、酗酒、吸煙、進食速度過快過熱以及長期服用激素、抗風濕藥物等因素有關。本病臨床表現以持續上腹疼痛,泛酸,噯氣,嘔吐等為特點,可并發出血、穿孔或幽門梗阻,有的可發生癌變。[癥狀]1.慢性上腹部疼痛,多為鈍痛、灼痛或饑餓樣痛。典型的潰瘍疼痛具有長期性、周期性及節律性。十二指腸潰瘍多在空腹或夜間疼痛明顯,胃潰瘍則在進食后疼痛加劇。2.特殊類型的潰瘍病可沒有癥狀。兒童期十二指腸潰瘍表現,以嘔吐為主。幽門管潰瘍疼痛較劇烈,且無規律性。3.胃潰瘍在上腹正中或偏左有壓痛,十二指腸潰瘍多在臍上方或偏右有壓痛。4.胃液分析提示胃潰瘍者胃酸分泌可正常或稍低,十二指腸潰瘍則多增高。糞便潛血試驗陽性。5.X線鋇餐檢查,直接征象為潰瘍龕影,間接征象有局部壓痛、變形等。6.纖維胃鏡及活檢,可協助確診。尤其對胃潰瘍與胃癌的鑒別診斷有極大價值。柴胡12延胡索10川楝子15蒲公英24白花蛇舌草18沙參15川連8三七末3(沖服)丹參10浙貝10黃芪20黨參18臺烏12香附10[加減]:⑴吞酸嚴重加瓦楞子30魚古15⑵有黑便加蒲黃12側柏葉15⑶有惡心癥狀加陳皮12竹茹12⑷胃熱盛加黃芩10丹皮10⑸胃陰虛者加麥冬12石斛9⑹濕重者加云苓15澤瀉12如果出血過多的話,考慮出現貧血癥狀,先要處理出血,之后才補血。祝您父親早日恢復健康
2016-03-01 15:2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的情況考慮與服用甲硝唑或服用克拉霉素有關,建議改為其它藥物治療.
2016-03-01 13: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腸潰瘍還是比較難治的。因為身體的排泄物都經過腸道。因此容易感染。結腸和直腸的潰瘍容易癌變。要堅持治療很有必要。建議患者還是要打點滴。吃藥比較慢一些。最少打15天一個療程。再配合灌腸。
2016-03-01 08: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你好,你的情況建議你中西藥集合治療;三聯療法吃2周,雷貝拉唑和潰瘍膠囊吃4到6周.
2016-03-01 06: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排黑便、乏力是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臨床表現目前常用于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手術方式有:1.迷走神經干切斷或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前者在賁門上方的食管段旁側切斷左右迷走神經干;后者則僅切斷支配到胃的迷走神經分枝.此兩類手術術后都將產生胃潴留.因此必需加作胃引流手術,例如胃空腸吻合術或幽門成形術.2.壁細胞迷走神經切斷術僅切斷支配壁細胞的迷走神經纖維,保留胃竇部的迷走神經供應.手術后胃排空不受影響,故不必加做胃引流手術.3.迷走神經干切斷加胃竇切除術即切斷迷走神經干加遠端半胃切除.4.胃次全切除術大多數十二指腸潰瘍經過內科治療后都能好轉或治愈.生活要有規律,工作宜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進餐要定時,防止饑飽過度,避免辛辣生冷,過咸食物及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食物,戒除煙酒等不良習慣.
2016-03-01 02:3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