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 3 個月哺乳期,宮頸息肉等問題何解?
26歲,我是順產的,現在是產后3個月正在哺乳期,23歲開始有性生活。1.產后42天檢查未發現宮頸息肉,但是有炎癥,產后3個月又去檢查,有炎癥,說宮頸息肉一大一小。。2.懷孕前7個月有宮頸糜爛,微波治療好了。后來過了2個月又做了人流。3.之后間隔6個月,懷孕了,在產房生寶寶的時候醫生用手指幫我擴宮了下(說這樣我可以少痛2個小時,就這樣幫我擴了2次)。是不是這樣所以損傷嚴重,生完說我宮頸水腫了。寶寶有7.5斤重。4.產后第9天開始有會陰下墜感,現在還偶爾有.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產后 3 個月哺乳期,出現宮頸息肉及相關癥狀,涉及既往宮頸疾病治療、生產經歷等多方面因素,包括炎癥、宮頸糜爛治療、人流、產時擴宮及胎兒體重等。 1. 炎癥:產后身體抵抗力下降,易受病原體侵襲引發炎癥。常見病原體如細菌、真菌、滴蟲等。治療常選用甲硝唑、克霉唑、頭孢呋辛等藥物。 2. 宮頸糜爛治療:微波治療可能影響宮頸組織修復。治療后需定期復查,觀察恢復情況。 3. 人流:對宮頸造成機械性損傷,增加感染風險。 4. 產時擴宮:多次擴宮可能損傷宮頸,導致水腫。產后應注意休息,促進恢復。 5. 胎兒體重:較大胎兒分娩時對宮頸的壓力增大,易引起損傷。 綜合以上因素,應重視產后復查,遵循醫生建議治療,注意個人衛生,增強免疫力,促進宮頸恢復。
2025-02-09 18:2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由于宮頸息肉有一定的惡性可能,故一經確診,就要及時治療,以減少惡變發生率。宮頸息肉的治療以手術摘除為主。只要將息肉的根部完全切除,隔天之后就不會再出血。當息肉較大或合并嚴重的宮頸管炎時,還須考慮子宮部分切除或全切除。
2016-03-02 08:2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