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膽紅素和蛋白指標異常應如何解讀
天患者患者1.總膽紅素(TBIL)380.112.直接膽紅素(DBIL)13.113.間接膽紅素(IDBIL)367.004.總蛋白(TP)44.25.白蛋白(ALB)34.36.球蛋白(GLO)9.97.白球比(A/G)3.5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膽紅素和蛋白指標異常可能反映肝臟、膽道等方面的問題,包括膽紅素代謝障礙、蛋白合成異常等。常見原因有肝細胞損傷、膽道梗阻、營養不良等。 1.膽紅素代謝障礙: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升高,可能是肝細胞受損,影響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排泄,如病毒性肝炎。也可能是膽道梗阻,膽汁排泄不暢,如膽結石。 2.蛋白合成異常:總蛋白降低,白蛋白減少,球蛋白降低,白球比異常,可能是肝臟合成蛋白能力下降,如肝硬化。也可能是蛋白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如長期營養不良、腎病綜合征。 3.疾病影響: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癥,會影響肝臟功能,導致這些指標異常。 4.藥物副作用:部分藥物可能損傷肝細胞,引起膽紅素和蛋白指標變化,如抗結核藥。 5.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免疫性疾病,會破壞肝細胞,影響指標。 膽紅素和蛋白指標異常需要綜合分析患者的癥狀、體征、其他檢查結果等,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2025-02-07 18: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中醫一般將黃疸分為陰黃和陽黃.陽黃是熱毒實邪所為,其黃如桔色鮮明.陰黃為寒濕所致,其黃色晦暗.但臨床發現僅用陰黃,陽黃尚不能全面反映其復雜病情,所以臨床一般將小兒黃疸分為濕熱型,熱毒型,瘀滯型,脾濕型四種. 濕熱型黃疸可見到小兒皮膚黃而鮮明,其色如枯色,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口渴,嘔吐,尿黃,便秘等癥狀,常用茵陳,梔子,大黃,黃芩,車前子,竹茹,陳皮等中藥治療,也可使用茵梔黃注射液靜點,每日1次 熱毒型黃疸的發黃多在生后較晚的時間出現,伴見高熱,煩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此型—般病情較重,多為核黃疸病人.中成藥可灌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湯藥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梔子,黃連,茵陳,菖蒲,大黃,鉤藤等藥,水煎服.若患兒已昏迷則中藥灌不進去時,可用茵陳,梔子,大黃,甘草煎湯,保留灌腸,一日一次,或采用針灸,西藥搶救等辦法綜合治療. 瘀滯型黃疽可見面目及全身發黃,黃色較深且晦暗,并逐漸加重,身體消瘦,飲食減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膚出血而見瘀斑瘀點等,中醫認為此為熱邪深入,傷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療要活血化瘀,養肝健脾,中藥可用柴胡,赤芍,白芍,當歸,桃仁,紅花,川芎,佛手,陳皮,茯苓,山藥,雞血藤等藥物. 脾濕型黃疸的小兒皮膚發黃,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無華,體質消瘦,乏力納少,大便溏軟,四肢欠溫,治療可用健脾化濕,和中之法,中藥可用茵陳,白術,干姜,黨參,山藥,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藥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劑等.
2016-03-02 17:4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考慮孩子的膽紅素很高的建議積極治療以免出現核黃疸建議照藍光治療配合輸液用的白蛋白或丙種球蛋白治療不哎喲耽誤啦以免孩子出現核黃疸會有后遺癥的嚴重的可能會腦癱建議配合治療
2016-03-02 10:0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