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個月 BB 輸血后仍未明貧血原因,疑似地貧,能做什么?
BB剛3個月,發現臉色較黃,一點血色都沒有,去醫院驗血醫生說嚴重貧血需要馬上輸血,輸完血后BB臉色好轉。醫院做了很多檢查都沒有找到貧血原因,照了B照又驗了X光都沒什么問題,醫生排除了缺鐵性貧血,懷疑可能是地中海貧血,剛做了骨刺,結果還要幾天才出來。上網查地中海貧血資料,嚇了一跳,是不是發病越早,貧血越嚴重。我真的好擔心BB,請醫生指導現在應該為BB做些什么?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3 個月的寶寶輸血后仍未明確貧血原因,疑似地中海貧血,家長可以從多方面著手,包括密切觀察寶寶癥狀、加強護理、合理喂養、耐心等待檢查結果、做好心理準備等。 1. 密切觀察寶寶癥狀:注意寶寶的面色、精神狀態、吃奶情況、呼吸頻率等,如有異常及時告知醫生。 2. 加強護理:保持寶寶皮膚清潔,避免感染。注意保暖,防止著涼。 3. 合理喂養:保證寶寶充足的營養攝入,母乳是最佳選擇,如母乳不足,選擇合適的配方奶。 4. 耐心等待檢查結果:骨刺結果未出期間,避免過度焦慮,積極配合醫生的后續安排。 5. 做好心理準備:即使確診地中海貧血,也要保持樂觀心態,積極治療和護理。 寶寶還小,身體處于發育階段,家長要保持冷靜,積極面對,相信在醫生的幫助下,寶寶會逐漸恢復健康。
2025-02-09 20: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地中海貧血又稱海洋性貧血或珠蛋白生成,是一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其共同特點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使血紅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鏈有一種或幾種合成減少或不能合成,致使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改變。從而表現為臨床癥狀輕重不等的慢性進行性溶血性貧血。 本病是遺傳性疾病,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點突變所致。組成珠蛋白的肽鏈有四種,即α、β、γ、δ鏈,其中以β和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較為常見。 一、β地中海貧血 1、重型 又稱Cooley貧血。患兒出生時無癥狀,至3~6個月開始出現癥狀,呈慢性進行性貧血,面色蒼白,肝脾腫大,發育不良,常有輕度黃疸,上述癥狀隨年齡增長而日益明顯。由于骨髓代償性增生導致骨骼變大,首先發生于掌骨,以后為長骨和肋骨,1歲后顱骨改變明顯,表現為頭顱變大、額部隆起、顴高、鼻梁塌陷,兩眼距離增寬,形成海洋性貧血的特殊面容。患兒常并發支氣管炎或肺炎。當并發有含鐵血黃素沉著時,因過多的鐵沉著于心肌和其它臟器如肝、胰腺、腦垂體等,而引起相應臟器損害的表現,其中最嚴重的是心力衰竭,它是貧血和鐵沉著造成心肌損害的結果,是導致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如不治療,多于5歲前死亡。 實驗室檢查:血象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網織紅細胞正常或增高;骨髓象呈紅細胞系統增生明顯活躍,以中、晚幼紅細胞占多數,紅細胞滲透脆性明顯減低;HbF含量明顯增高,大多>0.40,這是診斷重型β地中海貧血的重要依據;顱骨X線照片可見顱骨內外板變薄,板障增寬,在骨皮質間出現垂直短發樣骨刺。 2、輕型 患者無癥狀或或輕度貧血,脾不大或輕度腫大。病程經過良好,能存活至老年。本型多于重型患者家族調查時被發現。 實驗室檢查:成熟紅細胞有輕度形態改變;紅細胞滲透脆性正常或減低;血紅蛋白電泳顯示HbA2含量增高,這是本型的特點;HbF含量正常。 3、中間型 多于幼童期出現癥狀,其臨床表現介于輕型和重型之間,中度貧血,脾臟輕或中度腫大,黃疸可有可無,骨骼改變較輕。 實驗室檢查:血象和骨髓象的改變如重型;紅細胞滲透脆性減低;HbF含量約為0.40~0.80,HbA2含量正常或增高。 二、α地中海貧血 1、靜止型 患者無癥狀。紅細胞形態正常,出生時臍帶血中HbBarts含量0.01~0.02,但3個月后即消失。 2、輕型 患者無癥狀。實驗室檢查有如下特點;紅細胞形態有輕度改變如大小不等,異形等;紅細胞滲透脆性降低;變性珠蛋白小體陽性;HbA2和HbF含量正常或稍低。患兒臍血HbBarts含量0.034~0.140,于生后6個月時完全消失。 3、中間型 又稱血紅蛋白H病。患兒出生時無明顯癥狀,嬰兒期以后逐漸出現貧血,疲乏無力、肝脾腫大、輕度黃疸,年齡較大的患兒可出現類似重型β地中海貧血的特殊面容。合并呼吸道感染或服用氧化性藥物等可誘發急性溶血而加重貧血,甚至發生溶血危象。 實驗室檢查:血象和骨髓象的改變類似重型β地中海貧血,紅細胞滲透脆性降低;變性珠蛋白小體陽性;HbA2和HbF含量正常或稍低。出生時血液中含有約25%HbBarts及少量HBH,隨年齡增長HbBarts逐漸取代HBH,HbBarts含量約為0.024~0.44。包涵體生成試驗陽性。 4、重型 又稱HbBarts胎兒水腫綜合征。胎兒常于30~40周時流產、死胎或娩出后半小時內死亡,胎兒呈重度貧血、黃疸、水腫、肝脾腫大,胎盤巨大且質脆。 實驗室檢查:血象中成熟紅細胞形態改變如重型β地中海貧血,有核紅細胞和網織紅細胞明顯增加。血紅蛋白中幾乎全是HbBarts或同時有少量HBH,無HbA、HbA2和HbF。 一、出生后不久開始進行性貧血(輕型可無貧血),溶血嚴重時出現黃疸,顱面骨呈特殊面容(頭大、眉距增寬、鼻梁低平、顴骨突出)及肝脾腫大。 二、常有家族史。 三、實驗室檢查 (一)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大小不均,可見異形,靶形紅細胞(可有0~66%),網織紅細胞增多。 (二)紅細胞滲透脆性降低。 (三)血紅蛋白分析 重型和中間型β地中海貧血患者的HbF含量明顯增高,達40%以上。輕型β地中海貧血患兒的HbA2含量增高。HbH病或Barts胎兒水腫綜合征患兒其HbH與HbBarts的含量分別增高。 四、X線檢者嬰幼兒掌骨、指骨骨髓腔增寬,長骨皮質變薄,以后可見顱骨骨板變薄、顱板間有放射狀骨刺。 一、限制含鐵藥物的使用及限制進食含鐵食物。 二、重型病例需反復輸血,使血紅蛋白維持在6~8克/分升,以維持生理功能。 輸血指征: (一)貧血嚴重(血紅蛋白在5克/分升以卜)。 (二)出現溶血現象。 (三)合并嚴重感染。 (四)貧血性心衰。 反復輸血可引起含鐵血黃素沉著癥或血色病,對此可用螯合劑去鐵敏(Deferoxamine),每日肌注500mg,每周連續使用6天,長期使用。同時加用維生素c促進尿鐵排泄。 三、同時補充葉酸和維生素E。 四、脾切除術的指征 (一)5~6歲以上的患兒。過早切脾易并發嚴重感染。 (二)需要輸血的次數和量逐漸增多。 (三)巨脾引起壓迫癥狀。 (四)合并脾功能亢進。 另外,對于某些不適合手術治療的患者,可考慮行脾栓塞治療,既可保留部分免疫功能,又可減少脾臟對血細胞的破壞,且操作對機體損傷較小,患者易于恢復。缺點是遠期療效尚待肯定。 五、骨髓移植 目前異基因骨髓移植治療重型β地中海貧血成活率可達70%以上,這是可能根治重型β地中海貧血的方法。 六、基因活化治療 應用化學藥物改善β地中海貧血的癥狀,如羥基脲、阿糖胞苷、長春新堿、異煙肼等藥物正在探索之中。 本病是遺傳性疾病,開展人群普查和遺傳咨詢,作好婚前檢查以避免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者之間聯姻,對于預防本病有重要意義。采用基因分析法開展產前診斷,避免胎兒水腫征的發生和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者出生,是目前預防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6-03-02 12:1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此病先不用太擔心的,只要是積極的治療那是沒問題的,不用擔心的。
2016-03-02 06: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