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歲男性長期臉色蠟黃的原因及調理辦法
本人:男,漢族,36歲,有10多年吸煙史,每天1包多,不怎么喝酒,有多年流鼻血毛病,現已治好,長期上夜班,生活也比較壓郁,近十幾年來臉色幾乎成病態蠟黃,去檢查后肝正常,血常規檢血小板偏低,有貧血,身體一直過的去,以上是本人信息,想知道為什么臉色嚴重蠟黃!請求貴院幫助解釋下,或者治療和調理的辦法!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36 歲男性長期臉色蠟黃可能與貧血、血小板偏低、不良生活習慣、心理狀態以及某些疾病有關。 1.貧血:貧血會導致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降低,影響氧氣輸送,使皮膚得不到充分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從而出現蠟黃。可通過補充鐵劑(如硫酸亞鐵、琥珀酸亞鐵、富馬酸亞鐵)、維生素 B12 和葉酸等來改善。 2.血小板偏低:血小板減少可能影響凝血功能,導致內出血或隱性失血,進而引發貧血和臉色蠟黃。需要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針對性治療。 3.不良生活習慣:長期上夜班、吸煙等不良習慣會影響身體的正常代謝和內分泌,導致皮膚狀態變差。應調整作息,減少吸煙。 4.心理狀態:長期壓抑的心理狀態可能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導致身體機能紊亂,影響皮膚色澤。需保持良好心態,必要時尋求心理幫助。 5.疾病因素: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病、腎病等也可能導致臉色蠟黃。需要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后治療。 總之,要改善臉色蠟黃的情況,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建議及時就醫,明確原因,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和調理。
2025-02-10 16:2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你好朋友別擔心,這個完全可以治療的啊,治療首先找到原因針對原因進行治療,另外建議多吃瘦肉和豬肝,蛋黃,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和血補充鐵和蛋白質和多吃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c促進鐵的吸收.嚴重貧血需要輸血治療.
2016-03-04 05:3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根據你的情況看臉色嚴重蠟黃是有貧血引起的.貧血的類型有1.“缺鐵性貧血”,缺鐵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貧血,見于營養不良,大量成長期小量出血和鉤蟲病;只要是女性就比較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女性每個月生理期會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約有20%的女性,50%的孕婦都會有貧血的情形.如果貧血不十分嚴重,就不必去吃各種補品,只要調整飲食就可以改變貧血的癥狀.比如首先要注意飲食,要均衡攝取肝臟,蛋黃,谷類等富含鐵質的食物.如果飲食中攝取的鐵質不足或是缺鐵嚴重,就要馬上補充鐵劑.維他命C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也能幫助制造血紅素,所以維他命C的攝取量也要充足.其次多吃各種新鮮的蔬菜.許多蔬菜含鐵質很豐富.如黑木耳,紫菜,發菜,薺菜,黑芝麻,蓮藕粉等.2.“出血性貧血”;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或外傷等)所引起的.3.“溶血性貧血”,紅細胞過度破壞所引起的貧血,但較少見;常伴有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4.“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乏紅細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貧血,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多見于嬰兒和孕婦長期營養不良;巨幼細胞貧血是指骨髓中出現大量巨幼細胞的一類貧血.5.“惡性貧血”,缺乏內因子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6.“再生障礙性貧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側柱,后柱萎縮,病程緩慢;造血功能障礙引起的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AA,簡稱再障),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細胞,造血微環境損傷以及免疫機制改變,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現以全血細胞(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2016-03-04 00:4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健康指導:你好!你首先得戒煙。你臉色蠟黃跟長期熬夜和心情壓抑關系比較大,長期熬夜,缺乏維生素等營養臉色暗淡就是很自然的了,您可以多吃點獼猴桃,胡蘿卜,蘋果、梨、這些富含維C的水果,維C具有美白護膚的功效.可以改善你面部的問題。情緒極度沮喪的人,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數量明顯減少,免疫功能下降。建議你調整自己的心態,凡是樂觀積極一些。
2016-03-03 21:1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面部皮膚黃通常與貧血或是黃疸有關的,這兩種情況都會出現面部發黃的,可以作肝功、血常規方面的檢查。
2016-03-03 18:0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鼻出血? 鼻出血不論何因,凡血液從鼻腔黏膜流出,均稱為鼻出血,又稱鼻衄。是臨床常見癥狀之一,鼻出血多為單側,出血量多少不一,輕者僅鼻涕中帶血,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反復出血則可導致貧血,用手指壓迫鼻翼5~10分鐘,通常可控制出血。多因鼻腔病變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鄰近病變出血經鼻腔流出者。出血部位大多數發生于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區。兒童鼻出血幾乎全部發生在鼻腔前部;青年人雖以鼻腔前部出血多見,但也有少數嚴重的出血發生在鼻腔后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則多見于鼻腔后部,由于鼻后側靜脈曲張癥及在下鼻道后部近下甲后端的鼻一鼻咽靜脈叢為鼻后部較易出血之處,同時老年人常患動脈硬化及高血壓有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