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再加上環境變化,很多人都患有各種疾病。在各種疾病里面,消化道疾病可以說是較為常見的。由于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熬夜通宵、久坐不動等原因,有些人會出現嘔血、便血的癥狀,其實,這很有可能就是消化道出血。嘔血主要是上消化道問題,便血則主要是下消化道出現問題。一般消化道出血是什么原因?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一般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急性胃黏膜病變、胃腸道腫瘤等。 1.胃潰瘍:胃黏膜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蝕,形成潰瘍面。當潰瘍侵犯到血管時,就可能引起出血。 2.十二指腸潰瘍:多由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導致,潰瘍深達血管時會引發出血。 3.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常見于肝硬化患者,曲張的靜脈容易破裂出血,且出血量較大。 4.急性胃黏膜病變:常因應激、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酗酒等因素引起,導致胃黏膜急性損傷出血。 5.胃腸道腫瘤:腫瘤組織生長迅速,血供豐富,容易發生破潰出血。 總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較為復雜。一旦出現嘔血、便血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胃鏡、腸鏡等,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如奧美拉唑、凝血酶、垂體后葉素等)、內鏡治療、手術治療等。同時,患者要注意調整生活方式,避免勞累、飲酒、刺激性食物等。
2025-02-11 03:5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病,常因發病較急而又診斷不清危及患者生命。消化道出血通常分為上消化道出血與下消化道出血。
2016-03-04 12: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中醫學認為凡是血液由胃和食道而來,經口吐出的稱為吐血;也叫嘔血,吐血諸病多屬胃的疾患,但其他疾病的影響也可導致胃絡受傷而吐血。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有以下幾方面:1、暴飲暴食、飲酒過度、過食辛辣胃有積熱,熱傷胃絡,迫血外溢而吐血。或脾胃失和,釀濕生痰,痰火擾動胃絡也可引起吐血。若熱郁腸道,的傷陰絡,而致便血。2、七情所傷郁怒傷肝、肝氣郁結,氣郁化火,肝火犯胃,損傷胃絡,或素有胃熱,因肝火擾動而致吐血。3、勞倦內傷,損傷脾氣脾虛則失統攝之權,使血無歸,而致便血。總之吐血病變在胃。其病理為,胃中積熱,肝郁化火,邪逆乘胃,氣火逆亂,熱傷胃絡,血不循經而致。便血的病變在于胃和大腸,其病理表現有虛實之分,實證者為濕熱下注大腸,傷及陰絡;虛證者為勞倦過度,脾胃受傷,氣不攝血,即脾虛不能攝血而致便血。由此可見,除脾胃外,肝、心、胃、肺等臟腑之病,均可直接或間接的導致胃絡受傷,引起吐血或便血的病癥。
2016-03-04 06:1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之疾病主要是上消化道及肝、膽、胰疾病;少數是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首推消化性潰瘍,約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一半,其中十指腸潰瘍又幾乎約占2/3;依次為肝硬化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約占25%),胃炎,胃癌,胃粘膜脫垂,十二指腸炎,十二指腸想室,胃動脈硬化和肝、膽疾病。全身性疾病可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者有:血液病、尿毒癥、應激性潰瘍、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心衰)、胃血管瘤、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癥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從臨床和統計學角度分析,一般認為潰瘍病、食管靜脈曲張、急性胃粘膜病變仍是引起出血的三大病因。近年來膽道出血亦有增長的趨勢。從臨床上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時常從以下幾方面考慮,即消化道自身原因,臨近器官組織原因,周身或系統性疾病引起的出血,藥物引起的出血等。
2016-03-03 21:2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