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腳腳踝兩周前莫名腫脹且尿頻是何因
兩周前雙腳腳踝莫名其妙地突然腫脹,手指按壓后立即恢復,沒有凹坑,早上起床后腫脹基本消失,一兩小時后又開始腫脹,午后到晚上最嚴重,腳踝略有酸困感,感覺尿頻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雙腳腳踝兩周前突然腫脹,伴尿頻,可能是下肢血液循環不良、腎臟疾病、心臟疾病、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等原因所致。 1.下肢血液循環不良:長時間站立或久坐,會影響下肢血液回流,導致腳踝腫脹。可通過抬高下肢、適度活動改善。 2.腎臟疾病:如腎炎,腎臟功能異常會引起水鈉潴留,導致腳踝腫和尿頻。需檢查腎功能,治療可能包括藥物如呋塞米、氫氯噻嗪等。 3.心臟疾病:心功能不全時,血液回流受阻,易出現腳踝腫脹。治療常使用地高辛、卡托普利等藥物。 4.營養不良:蛋白攝入不足,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也會引發腫脹。需補充營養,增加優質蛋白攝入。 5.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疾病可能導致代謝異常,出現腫脹。治療藥物如左甲狀腺素鈉片。 出現雙腳腳踝腫脹且尿頻的情況,應引起重視。建議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后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同時,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2025-02-11 02:0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雙腳腳踝兩周前突然腫脹,伴尿頻,可能是下肢血液循環不良、腎臟疾病、心臟疾病、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等原因所致。 1.下肢血液循環不良:長時間站立或久坐,會影響下肢血液回流,導致腳踝腫脹。可通過抬高下肢、適度活動改善。 2.腎臟疾病:如腎炎,腎臟功能異常會引起水鈉潴留,導致腳踝腫和尿頻。需檢查腎功能,治療可能包括藥物如呋塞米、氫氯噻嗪等。 3.心臟疾病:心功能不全時,血液回流受阻,易出現腳踝腫脹。治療常使用地高辛、卡托普利等藥物。 4.營養不良:蛋白攝入不足,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也會引發腫脹。需補充營養,增加優質蛋白攝入。 5.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疾病可能導致代謝異常,出現腫脹。治療藥物如左甲狀腺素鈉片。 出現雙腳腳踝腫脹且尿頻的情況,應引起重視。建議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后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同時,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2025-02-10 14:1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的腳踝腫脹可能是慢性勞損引起,可使用活血通絡片,外用活血止痛的中藥外敷。祝你早日康復。
2016-03-04 07: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對于寶寶的腘窩部出現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屬于肌肉性的疼痛。1.觀察一下局部有沒有腫脹和包塊,如果是有的話,是需要到骨科進行就診。2.如果是孩子的一般狀況很好,就不考慮是病理性的原因,是可以讓孩子適當的注意休息,疼痛嚴重是可以服用活血止痛的藥物進行治療祝寶寶早日康復
2016-03-03 19:1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腳踝腫脹是需要考慮是因為長期勞累導致的下肢的循環不好引起的,再就是需要排除內分泌失調和腎臟疾病導致的下肢水腫的情況的,如是需要進行內分泌激素水平以及腎功能排除的對于你的情況是需要注意抬高下肢腳步多進行按摩的,如果沒有改善是需要去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排除肝腎等疾病導致的浮腫的疾病的
2016-03-03 18:4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UTl)是指病原體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長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組織而引起損傷9按病原體侵襲部位的不同,分為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又稱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稱下尿路感染。可根據有無臨床癥狀,分為癥狀性泌尿道感染和無癥狀性菌尿。據國內外文獻報道,一般成年女性泌尿系感染的患病率為3%~4.5%,而65歲以上時則增至15%~20%。男性50歲以前很少發生泌尿系感染,而65~70歲時有3%~4%患病,70歲以后其患病率也可達20%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