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陽氣虛祛痰且重護胃氣的方劑是否合理
以治脾陽氣虛為主+祛痰+重保護胃氣藥量的中藥方劑以治脾陽氣虛為主+祛痰+重保護胃氣藥量的中詳細:以治脾陽氣虛為主+祛痰+重保護胃氣藥量的中藥方劑,干姜、附子、白術、茯苓、炙甘草、厚樸、大腹皮、草果仁、木香、木瓜大棗生姜熟地升麻白扁豆枳實木香。這個行不行,還需不需要加減,多謝,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脾陽氣虛常導致多種不適癥狀,祛痰和保護胃氣在治療中也很關鍵。對于所給的中藥方劑,需綜合多方面因素判斷其合理性,包括藥物功效、癥狀匹配、藥性搭配、用藥安全、個體差異等。 1. 藥物功效:干姜、附子可溫陽散寒;白術、茯苓健脾祛濕;炙甘草調和諸藥;厚樸、大腹皮行氣化濕;草果仁燥濕祛痰;木香行氣止痛;木瓜化濕和胃;大棗、生姜調和脾胃。熟地滋陰補血,在此方中作用不明顯,可考慮去除。 2. 癥狀匹配:若患者以脾陽氣虛、痰多、胃脘不適為主要表現,此方劑有一定針對性。但還需結合具體癥狀,如有無腹脹、納差、便溏等進一步調整。 3. 藥性搭配:方劑中溫陽、祛濕、行氣等藥物相互配合,但要注意溫燥之品的用量,以免傷陰。 4. 用藥安全:部分藥物如附子有毒性,用量需嚴格把控,確保用藥安全。 5. 個體差異:不同患者體質不同,對藥物的反應也有差異。需根據年齡、病情輕重等調整用藥。 總之,此方劑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需根據具體病情和個體情況進行適當的加減調整,建議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2025-02-10 21:4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從上述藥物看,具有補氣健脾溫脾陽的作用,對祛痰和保護胃氣效果不理想,方中使用了附子和干姜,適用于脾陽虛衰的證型,但不能長期服用,很容易引起胃火旺盛的,所以需注意了。現在還需加用去痰的藥物如半夏、陳皮,可以加用保護胃氣的藥物如雞內金、焦三仙等藥物,這樣才能很好的治療疾病。
2016-03-04 07:1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