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肌萎縮是目前國內外醫學界的難題,可分為神經源性和肌源性肌萎縮,包括運動神經元病,肌營養不良,周圍神經病,重癥肌無力等多種疾病建議你到醫院明確病因以后,確診,在治療,愿我的回答會給你帶來幫助,祝你早日康復以上是對“運動神經元和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3-04 23:4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可以在三級醫院的神經內科治療。可以應用強的松,維生素B1,甲鈷胺,丙種球蛋白治療。
2016-03-04 13: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脊髓側索硬化屬神經元性變性疾病是一慢性神經蠶食損害性疾病,現病癥說明病非早期,發病后期治療難以控制,其發病嚴重時可侵犯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干神經核以及大腦運動皮質錐體細胞導致呼吸困難吞咽障礙而危及生命,約有5%-7%的患者和基因免疫異常或病毒感染所致。其余患者病因不明,有報道說和重金屬,化學中毒以及周圍環境有關。單純的藥物治療療效不佳病情難以控固,由于本病導致神營養障障且逐步繼發缺養性神經功能損害加重從而使神經功能癥狀進一步加重.治療方案:激素對本病的治療療效甚微,中醫辯證施治,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中西醫結合擴張受累神經微循環血運以養神經,使受損殘余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阻止病情繼續發展.并采用神經再生之藥興奮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經復合治療以支配調節運動及各種功能獲得恢復改善.需指導發來病歷再次聯系。
2016-03-04 12:2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脊髓側索硬化屬神經元性變性疾病是一慢性神經蠶食損害性疾病,發病后期治療難以痊愈,其發病嚴重時可侵犯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干神經核以及大腦運動皮質錐體細胞導致呼吸困難吞咽障礙而危及生命,約有5%-7%的患者和基因免疫異常或病毒感染所致.其余患者病因不明,有報道說和重金屬,化學中毒以及周圍環境有關.單純的藥物治療療效不佳病情難以控固,由于本病導致神營養障障且逐步繼發缺養性神經功能損害加重從而使神經功能癥狀進一步加重.治療方案:激素對本病的治療療效甚微,中醫辯證施治,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中西醫結合擴張受累神經微循環血運以養神經,使受損殘余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阻止病情繼續發展.并采用神經再生之藥興奮激活麻痹休克的神經復合治療以支配調節運動及各種功能獲得恢復改善.需指導再次聯系.
2016-03-04 09:3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運動神經元疾病是一組影響脊髓及(或)大腦的司管運動的神經細胞所致的進行性肌肉變細,變薄和癱瘓的疾病.該病病因未明,起病年齡多在30--70歲,男病人比女病人多一倍.主要有四種類型:肌萎縮性側束硬化.本癥最常見,主要影響腦干與脊髓的運動細胞以及錐體束.常表現為上肢的“強直性萎縮”,即上肢肌肉變薄變細無力,并發硬,伴有明顯的“肉跳”.開始常為手部小肌肉變薄變細(萎縮)與無力,最終造成雙手呈“鷹爪”形.隨后擴展至前臂的肌肉,少數病例肩關節附近肌肉首先出現無力,后來由于呼吸肌受影響,稍活動一下即出現氣急,易被誤診為心臟病或肺氣腫;也有的表現為兩下肢發硬沉重,肌肉無力擴展到身體,頭部及喉部,患者只能睡在床上,但病人的腦子始終保持清醒.進行性延髓麻痹.本癥多見,主要影響大腦與脊髓之間的腦干.萎縮自舌開始,并有明顯的舌肌肉的抖動(肌纖維性顫動),即舌本身不移動,但可見到舌表面高高低低起伏不停,然后逐漸擴展至口唇周圍肌肉(口輪匝肌),咀嚼肌和咽,喉,軟腭的肌肉,因此病人可有講話發音含糊不清,帶有鼻音,咀嚼無力,吞咽困難等.進行性脊肌萎縮癥.本癥較少見,病變幾乎只影響脊髓的主管運動細胞,表現為運動細胞所管理的肌肉緩慢進行性萎縮.常最早出現手部肌肉軟弱無力,萎縮,最終形成“爪形”手,同時向其他部位蔓延,逐漸呈對稱性分布,累積的肌體發軟,病人常感到或可見到“肉跳”.原發性側束硬化癥.本癥罕見,有兩下肢或四肢的強硬性癱瘓,并有控制不住的哭笑現象,不出現肌萎縮性側束硬化.肌萎縮外側硬化的臨床特點是不知不覺中起病,緩慢進展癱瘓,多數無感覺障礙,因此凡手部小肌肉首先萎縮應考慮到本病的可能.并程自數月至數年不等.患肌萎縮側硬化后應注意:(1)此病目前尚沒有有效的治療措施阻止其發展,因此適當的理療和被動運動有助于維持健康.(2)對吞咽困難者需給半流質飲食,必要時采用鼻飼.摘自《家庭醫療圖典》據我所知電視介紹過這類病..就我知道得告訴你,看過以后再問專家此病常在不知不覺中起病,緩慢進展導致癱瘓;因此手部小肌肉出現萎縮應考慮到患此病的可能.運動神經元疾病是一組影響脊髓及(或)大腦的司管運動的神經細胞所致的進行性肌肉變細,變薄和癱瘓的疾病.該病病因未明,起病年齡多在30--70歲,男病人比女病人多一倍.主要有四種類型:肌萎縮性側束硬化.本癥最常見,主要影響腦干與脊髓的運動細胞以及錐體束.常表現為上肢的“強直性萎縮”,即上肢肌肉變薄變細無力,并發硬,伴有明顯的“肉跳”.開始常為手部小肌肉變薄變細(萎縮)與無力,最終造成雙手呈“鷹爪”形.隨后擴展至前臂的肌肉,少數病例肩關節附近肌肉首先出現無力,后來由于呼吸肌受影響,稍活動一下即出現氣急,易被誤診為心臟病或肺氣腫;也有的表現為兩下肢發硬沉重,肌肉無力擴展到身體,頭部及喉部,患者只能睡在床上,但病人的腦子始終保持清醒.進行性延髓麻痹.本癥多見,主要影響大腦與脊髓之間的腦干.萎縮自舌開始,并有明顯的舌肌肉的抖動(肌纖維性顫動),即舌本身不移動,但可見到舌表面高高低低起伏不停,然后逐漸擴展至口唇周圍肌肉(口輪匝肌),咀嚼肌和咽,喉,軟腭的肌肉,因此病人可有講話發音含糊不清,帶有鼻音,咀嚼無力,吞咽困難等.進行性脊肌萎縮癥.本癥較少見,病變幾乎只影響脊髓的主管運動細胞,表現為運動細胞所管理的肌肉緩慢進行性萎縮.常最早出現手部肌肉軟弱無力,萎縮,最終形成“爪形”手,同時向其他部位蔓延,逐漸呈對稱性分布,累積的肌體發軟,病人常感到或可見到“肉跳”.原發性側束硬化癥.本癥罕見,有兩下肢或四肢的強硬性癱瘓,并有控制不住的哭笑現象,不出現肌萎縮性側束硬化.肌萎縮外側硬化的臨床特點是不知不覺中起病,緩慢進展癱瘓,多數無感覺障礙,因此凡手部小肌肉首先萎縮應考慮到本病的可能.并程自數月至數年不等.患肌萎縮側硬化后應注意:(1)此病目前尚沒有有效的治療措施阻止其發展,因此適當的理療和被動運動有助于維持健康.
2016-03-04 08:5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選擇性侵犯上下兩級運動神經元的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病變范圍包括脊髓前角細胞、腦干后組運動神經元、皮質錐體細胞及錐體。臨床特點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引起的肌萎縮、肌無力和上運動神經元(錐體束)損害的體征并存臨床上分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進行性脊肌萎縮癥、進行性延髓麻痹及原發性側索硬化。感覺系統和括約肌功能一般不受影響。最常見的MND類型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sclerosis,ALS)呈全球性分布,年發病率約2/10萬,人群患病率(4~6)/10萬同90%以上為散發病例。成人MND通常在30~60歲起病,男性多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