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早期抑郁,情緒不佳且敏感,如何判斷與應對?
早期抑郁表現想得到怎樣的幫助:我懷疑我得了早期抑郁癥,每天都悶悶不樂,我很容易緊張,又很敏感,很在意他人的看法。考試考的不好或是遇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早期抑郁癥可能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評價降低等。如果出現這些癥狀,需要引起重視并采取相應措施,如自我調節、尋求專業幫助、適當運動、調整飲食、保持良好社交等。 1. 情緒方面:長期的悶悶不樂、容易緊張、敏感焦慮等情緒變化可能是早期抑郁癥的表現。 2. 睡眠問題:入睡困難、多夢易醒、睡眠淺等睡眠障礙也較為常見。 3. 注意力:難以集中注意力,學習或工作效率明顯下降。 4. 自我評價: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產生過度的負面評價。 5. 身體癥狀:可能伴有頭痛、頭暈、乏力、食欲不振等身體上的不適。 總之,如果懷疑自己有早期抑郁癥的傾向,不要過度擔憂,但也不能忽視。應積極調整心態,改善生活方式。若癥狀持續或加重,務必及時前往正規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診,接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常見的治療藥物有氟西汀、舍曲林、帕羅西汀等,但用藥需遵醫囑。
2025-02-10 21: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早期抑郁癥可能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評價降低等。如果出現這些癥狀,需要引起重視并采取相應措施,如自我調節、尋求專業幫助、適當運動、調整飲食、保持良好社交等。 1. 情緒方面:長期的悶悶不樂、容易緊張、敏感焦慮等情緒變化可能是早期抑郁癥的表現。 2. 睡眠問題:入睡困難、多夢易醒、睡眠淺等睡眠障礙也較為常見。 3. 注意力:難以集中注意力,學習或工作效率明顯下降。 4. 自我評價: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產生過度的負面評價。 5. 身體癥狀:可能伴有頭痛、頭暈、乏力、食欲不振等身體上的不適。 總之,如果懷疑自己有早期抑郁癥的傾向,不要過度擔憂,但也不能忽視。應積極調整心態,改善生活方式。若癥狀持續或加重,務必及時前往正規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診,接受專業的評估和治療。常見的治療藥物有氟西汀、舍曲林、帕羅西汀等,但用藥需遵醫囑。
2025-02-10 16:2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可由各種原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多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抗抑郁劑包括SSRI類藥物,如帕羅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蘭、氟伏沙明等
2016-03-04 17:4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抑郁癥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大多數治療方法多通過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整合起作用,其中包括抗抑郁藥治療、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1.抗抑郁藥治療:是目前治療抑郁癥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比較便捷易行的方式。2.物理治療:各種原因不適合服用抗抑郁藥或療效不佳的患者可以接受一些物理治療,如電針治療,針刺選擇印堂、百匯穴,以類似腦電α波頻率的低壓電流刺激局部穴位,3.心理治療:也能對抑郁癥患者有一定幫助,已有研究資料顯示心理治療合并抗抑郁藥治療能夠提高抗抑郁藥的療效。
2016-03-04 15:0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病,自我調養對盡早康復也至關重要.做最感興趣的事.如果事業上沒有獲得成功,想辦法增進自己的技能,從最感興趣的事入手;或者再尋找其他成功的機會.有計劃地做些能夠獲得快樂和自信的活動.生活要有規律,堅持體育鍛煉.廣交良友也有幫助,這樣可以避免和醫治孤獨和離異感,減輕抑郁癥狀.避免服用避孕藥,巴比妥類,可的松,磺胺類藥,利血平等.另外,多吃些富含維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類,魚類,綠色蔬菜,蛋類等.
2016-03-04 12: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抑郁癥能徹底治愈嗎? -
Q: 抑郁癥的病因是什么? -
Q: 心情不好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
Q: 心情不好會影響糖耐結果嗎? -
Q: 抑郁癥應如何應對? -
Q: 如何應對精神抑郁癥 -
Q: 心情不好是否會影響糖耐結果? -
Q: 怎樣準確判斷是否患有憂郁癥? -
Q: 情緒波動等不良情緒會導致抑郁癥嗎? -
Q: 抑郁癥和強迫癥能否被有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