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3 歲打針導致失聰和語言障礙,可能是藥物不良反應、神經損傷、耳部結構受損、免疫反應、個體差異等原因造成的。 1. 藥物不良反應:某些藥物具有耳毒性,可能損傷聽覺神經,如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等。 2. 神經損傷:打針時操作不當或藥物刺激可能損傷耳部相關神經,影響聽力傳導。 3. 耳部結構受損:可能損傷中耳或內耳結構,影響聲音的接收和傳遞。 4. 免疫反應:個體免疫系統對藥物產生異常反應,累及耳部功能。 5. 個體差異:每個人對藥物的耐受性和反應不同,部分兒童可能更易受到損害。 對于因打針導致的聾和語言障礙,需要綜合評估,采取針對性的康復措施,包括佩戴助聽器、進行語言訓練等,幫助患者盡可能恢復部分功能。
2025-02-11 03: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從您的描述看,打針引起的,一般都是造成神經損害,就是說聽神經損害后造成的神經性耳聾。神經性耳聾是內耳聽覺神經、大腦的聽覺中樞發生病變,而引起聽力減退,甚至聽力消失。目前醫學尚沒有什么能治療痊愈的辦法,但有些治療措施能取得一定療效。建議您應用一些血管擴張藥物、神經營養藥物,有條件的話,做一下高壓氧,這些都對癥狀改善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建議您給病人佩戴助聽器矯,助聽器是通過電子和聲學原理來提高聽力,從而增強語言分辨力。因為聽力人體其他器官一樣,需要不間斷性的刺激從而將聽力和分辨力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如果不佩帶,聽神經長期得不到鍛煉,會越來越遲鈍,就象胳膊老不動,它會越來越遲鈍一樣。
2016-03-05 08:0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語言發育開始于新生兒期,4~6歲最為迅速。嬰兒2個月時饑餓、不適、疼痛的哭,具有語言的意義。語言障礙指聽覺、智能、人際溝通均正常,而語言的理解、表達及應用的能力偏離正常的語言障礙。語言理解能力的缺陷表現為對字、字與字的關系、不同結構的句子、否定句及復合句的理解能力差。表達語言的缺陷表現為語法及用字不當,因而不能把事情說清楚。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缺陷的孩子不能正常的與別人說話。對比人說的話也聽不懂。下列現象提示語言障礙的可能,應引起家長的重視。1月出生低體重,口面發育異常,包括已修補的腭裂,對環境聲響無反應,哭生低。3月不與母親眼神接觸,無應答性微笑。6月不轉向聲源,哭鬧時聽見母親聲音不安靜下來,咿呀發音減少,不會大聲笑,p/b分不清。
2016-03-05 00:3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這是因為藥物性耳聾,是神經性傷害。沒有辦法恢復。建議到聾啞學校學習,最起碼能有助于其解決自身的生活需要問題。
2016-03-04 10:4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打針造成的,可能是打得慶大霉素類的藥引起的。這類藥引起的是神經性耳聾。這是藥物引起的神經性耳聾,用藥物治療效果不太好。建議去專業的聾啞學校學習,這樣對患者以后與別人的交流有好處。
2016-03-04 09:2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