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的治療
我產后31天時,右乳疼痛,后來出現發燒現象,體溫達到38。7度第二天血常規顯示白細胞明顯增高,我去買了強生美林兒童退燒藥,體溫37度了,然后乳汁盡量擠空。后來到了半夜體溫又到38。2度,于是又吃了退燒藥,現在體溫是36。7度。今天是產后33天,右乳摸上去中間有點硬還有點熱乎乎的,這是本來就硬的呢,還是經常擠奶擠腫了還是炎癥加重了???我想請問,我現在這種情況,需上醫院嗎,體溫正常了白細胞也會正常嗎?吃了藥,幾天可以恢復正常哺乳??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1、鮮仙人掌適量去皮刺后搗爛外敷患處,每日1次,3日為1療程?!?.點滴抗生素消炎。3.服用乳安片。4.中藥治療!??祻?!
2016-03-05 08:0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急性乳腺炎多發生于初產婦。因產后抵抗力下降,乳汁淤積,導致細菌感染而發病。輕者僅有乳房脹痛、低燒,無明顯腫塊。重者可高燒、寒戰、乳房腫大有搏動性疼痛,發炎部位的皮膚發紅、變硬,壓之疼痛。急性乳腺炎早期應停止哺乳,用吸乳器將乳汁吸干凈,或按摩乳房使乳汁引流通暢。同時用乳罩或三角中把乳房托起。發病頭2天在發炎局部給予冷敷,可減少充血和乳汁分泌,3~4大后改用熱敷,局部也可用5%硫酸鎂或芒硝、薄荷各30克煎水濕敷。炎癥早期可用含100萬單位青霉素等滲鹽水10毫升加1%普魯卡因10毫升在發炎乳腺周圍進行封閉注射,必要時每6小時一次,但應對青霉素皮試陰性后方可進行,如果青霉素皮試陽性者應改用其他抗生素治療。亦可采用鮮蒲公英250克,水煎服,每日1劑;蒲公英、金銀花、瓜萎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局部外敷三黃膏或芙蓉膏。還可采用針灸足三里、曲池、肝俞、胃俞、太沖、乳根、肩井等穴位。急性乳腺炎一般經上述治療,病情可以控制。如果經4~5日治療不見好轉,可能膿腫已形成,此時應到醫院進行切開排膿引流,定期換藥。
2016-03-05 04:3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揉壓法:以手掌上的小魚際或大魚際著力于患部,在紅腫脹痛處施以輕揉手法,有硬塊的地方反復揉壓數次,直至腫塊柔軟為止?!?、振蕩法:以右手小魚際部著力,從乳房腫結處,沿乳根向乳頭方向作高速振蕩推趕,反復3~5遍。局部出現有微熱感時,效果更佳。
2016-03-05 01:4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三位一體”綠色療法的原理所謂“三位”,就是“中藥離子導入+超短波+針灸”,離子導入和超短波屬西醫中的物理療法,通過電磁相干振蕩的諧振理論和非熱效應的生物效應對局部病變組織發生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使血管擴張,有效糾正細胞缺氧,促進組織水腫吸收;利用針刺可調整失衡的女性激素,并具有軟堅散結、活血通絡之功效?!耙惑w”指的是配方獨特的中藥調理,疏肝理氣,活血通絡,調理內分泌,達到標本兼治,整體、綜合、雙向調節治理五臟六腑的目的。乳腺炎患者通過三位一體的中西醫“綠色療法”,可迅速緩解癥狀,使炎癥消散,達到臨床治愈。
2016-03-04 17:1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急性乳腺炎是會有患側乳房疼痛,炎癥部位紅腫,變硬,壓痛,以后形成膿腫.膿腫常位于乳暈下,乳管內,乳腺內或乳腺后,深部膿腫波動不顯著.局部紅,腫,熱痛,觸及痛性硬塊,膿腫形成后可有波動感.你是生過孩子沒有呢,一般急性的乳腺炎是在產后容易得的,是通過皸裂的乳頭感染的,早期注射休息,暫?;紓热榉坎溉?清潔乳頭,乳暈,促進乳汁排泄凡需切開引流者應終止哺乳.局部用25%硫酸鎂濕熱敷,理療.身應用抗生素.為防治嚴重感染及敗血癥,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選用抗生素,必要時靜脈滴注抗生素.
2016-03-04 15: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包括乳頭炎、乳暈炎及乳腺炎。最常見于哺乳期,尤其是初產婦。有文獻報道急性乳腺炎初產婦患病率為50%,初產婦與經產婦之比為2.4:1。哺乳期的任何時間均可發生,但以產后3—4周最為常見,故又稱產褥期乳腺炎。病原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其次是鏈球菌,如不及時處理,則發展為蜂窩織炎、化膿性乳腺炎或乳腺膿腫。發病率為2.9%~4.8%。乳汁淤積和細菌入侵是兩大發病原因,前者主要由于乳頭過小或內陷、乳汁過多和乳管不通致排空不暢所致;入侵細菌多來源于乳頭皮膚的破損、不良哺乳習慣、嬰兒口腔炎癥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