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病毒性感冒是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男性患者的癥狀多樣,治療方法也因病情而異。常見癥狀包括發熱、咳嗽、流涕、鼻塞、咽痛等,治療方法有休息、飲水、藥物治療等。 1.癥狀表現:發熱時體溫可升高,伴有畏寒、寒戰;咳嗽多為干咳或少量咳痰;流涕可為清水樣或膿性;鼻塞導致呼吸不暢;咽痛可影響吞咽。 2.疾病原理: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細胞,引起炎癥反應,導致上述癥狀。 3.治療原則:以緩解癥狀、促進恢復為主。 4.藥物治療: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緩解發熱和疼痛;利巴韋林有一定抗病毒作用;復方氨酚烷胺膠囊能減輕多種癥狀。但用藥需遵醫囑。 5.生活調理:保證充足休息,多喝水,飲食清淡,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總之,男性病毒性感冒通常癥狀明顯,但通過合理治療和調養,多數能較快恢復。如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其他異常,應及時就醫。
2025-02-11 07: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簡稱上感,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常見呼吸道傳染病。誘因有受寒、淋雨、過度疲勞、營養不良等。患者的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病毒,通過打噴嚏、咳嗽、說話將病毒散播入空氣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由于接觸患者的毛巾、臉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感冒主要表現為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聲音嘶啞等癥狀。全身表現有頭痛、渾身酸痛、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或不發熱,或低熱,或高熱、畏寒等癥狀。病程一般為3天~7天。感冒發熱患者需臥床休息,注意保暖,減少活動。住處要經常通風,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多飲開水,吃清淡和稀軟的食物。發熱較高時可用冷水擦身或溫水擦身,水溫以32℃~34℃為宜,或30%~50%酒精擦拭頸部、胸部、腋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或頭枕冰袋。治療方法如下:感冒的家庭治療:多休息、多飲水、注意呼吸道隔離、預防并發癥。常用的抗病毒藥有病毒唑,病毒靈,中藥有金銀花、板籃根等,對癥藥有感冒中成藥,一些感冒沖劑,退熱藥。還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感冒的藥物治療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護理好,監測體溫,防止熱驚,讓小兒保證充足的睡眠,補充足夠的水分和營養,注意病情的轉歸,合并癥的發生。因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病毒在體內有一定的生存期。到病程自然好轉。另外,一些抗病毒藥的療效也不是很可靠,有的殺傷白細胞,造成白細胞減少,因此,臨床上多使用中藥清熱解毒,如金銀花、板籃根等。癥狀重的服用一些對癥藥,如感冒沖劑,退熱藥。發熱高并不可怕:感冒發熱是小兒機體對感染的微生物的一種反應,是保護性機制,有的父母,把發熱看成是疾病輕重的象征,這是不對的。發熱高,并不一定就是病情重,不發熱,或發熱輕就是病情輕,一些氣管炎、肺炎可沒有體溫升高。所以不能把體溫作為衡量疾病輕重的指標,退熱治療也不能太急,大多數父母都想馬上把體溫降到正常,過量服用退熱藥,小兒出汗過多,機體體溫調節中樞紊亂,甚至出現低溫,電解質紊亂,這在臨床工作中是常見的現象。退熱要緩慢進行,只要把體溫控制在高熱以下,防止熱驚就可以了。服用退熱藥時一定要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口服退熱要與物理降溫措施交替使用,特別是嬰幼兒,使用物理降溫更好。還有,小兒不能象成人那樣"捂汗"小兒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汗腺發育也不完善,用"捂汗"的方法不但不能使體溫下降,還會使體溫驟升,出現高熱驚厥,尤其是小嬰兒,還會出現"蒙被綜合征"危及生命,發熱時要少穿、少蓋,增加散熱。這些都是臨床中常常遇到的家庭護理錯誤。不要隨便服用抗菌素:人們俗稱的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引起上感的病原菌主要是病毒,占90%以上,細菌的原發性感染只占少數。引起上感的常見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狀病毒、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常見的細菌有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支原體等。病毒性上感后由于機體抵抗力下降,可繼發細菌感染。從感冒的病原體可見,病毒性感冒是占絕大多數。因此,感冒就服用抗菌素,甚至使用高級抗菌素的做法是不對的,小兒尤其上小嬰兒,上感的幾率很大,每次都服用抗菌素,有的連續感冒,連續使用抗菌素,抗菌素越用越高級,結果造成小兒耐藥菌生長,一旦有細菌感染,使用藥物效果不佳,而且,抗菌素有許多副作用,如殺傷白細胞,使白細胞下降,進一步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抗菌素對胃腸道黏膜的刺激出現藥物性胃炎,腸道菌群失調,長期使用抗菌素,或高級抗菌素,廣譜或聯合使用抗菌素。使腸道內一些非致病菌被殺滅,出現菌群失調,破壞腸道內微生物平衡,而出現腸道疾病。甚至出現偽膜性腸炎,機會菌--霉菌二重感染,一些非致病菌由于失去了相互制約,而成為致病菌。在我國,特別是給兒童濫用抗菌素現象非常嚴重。據有關報道,我國是消耗抗菌素的大國。約占世界消耗量的一半。相當于發達國家使用抗菌素量的十幾倍。感冒的90%以上是病毒感染。抗菌素對病毒是無效的,每次感冒都服用抗菌素是不好的。要有細菌感染的證據再投用抗菌素。不要因為怕細菌感染而預防性給藥,這是錯誤觀點。抗菌素是殺滅細菌的。沒有細菌使用抗菌素只能殺滅白細胞。抗菌素的半衰期是有限的,最長不過幾小時。沒有長期作用.父母常常忽視的感冒原因:加強體質,注意營養,不到公共場所,注意與感冒病人隔離等措施都是大家熟悉的。常見的卻易被父母忽視的原因是那些沒有寫在書本上的。如果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多加注意,還是可以避免的。◎小兒已經睡著了,不管是在懷抱中、推車中、自行車后座上、汽車座椅中,父母應該避免孩子受風。小兒睡覺時,遭受風的侵襲,是造成感冒的原因。◎外面烈日炎炎,帶小兒到超市,超市里空調開放,小兒滿身的汗水很快就沒有了,再給小兒吃些冷飲,從里到外都是涼的,結果小兒外感風寒,從涼爽的超市到悶熱的戶外,小兒又會風熱感冒。◎電風扇或空調風口直接對著小兒,也是小兒患感冒的原因。◎?/div>2014-12-1017:40:08向我提問
2016-03-05 10:1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簡稱上感,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常見呼吸道傳染病。誘因有受寒、淋雨、過度疲勞、營養不良等。患者的鼻涕、唾液、痰液含有病毒,通過打噴嚏、咳嗽、說話將病毒散播入空氣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由于接觸患者的毛巾、臉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感冒主要表現為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聲音嘶啞等癥狀。全身表現有頭痛、渾身酸痛、疲乏無力、食欲不振,或不發熱,或低熱,或高熱、畏寒等癥狀。病程一般為3天~7天。感冒發熱患者需臥床休息,注意保暖,減少活動。住處要經常通風,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多飲開水,吃清淡和稀軟的食物。發熱較高時可用冷水擦身或溫水擦身,水溫以32℃~34℃為宜,或30%~50%酒精擦拭頸部、胸部、腋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或頭枕冰袋。治療方法如下:感冒的家庭治療:多休息、多飲水、注意呼吸道隔離、預防并發癥。常用的抗病毒藥有病毒唑,病毒靈,中藥有金銀花、板籃根等,對癥藥有感冒中成藥,一些感冒沖劑,退熱藥。還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感冒的藥物治療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護理好,監測體溫,防止熱驚,讓小兒保證充足的睡眠,補充足夠的水分和營養,注意病情的轉歸,合并癥的發生。因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病毒在體內有一定的生存期。到病程自然好轉。另外,一些抗病毒藥的療效也不是很可靠,有的殺傷白細胞,造成白細胞減少,因此,臨床上多使用中藥清熱解毒,如金銀花、板籃根等。癥狀重的服用一些對癥藥,如感冒沖劑,退熱藥。發熱高并不可怕:感冒發熱是小兒機體對感染的微生物的一種反應,是保護性機制,有的父母,把發熱看成是疾病輕重的象征,這是不對的。發熱高,并不一定就是病情重,不發熱,或發熱輕就是病情輕,一些氣管炎、肺炎可沒有體溫升高。所以不能把體溫作為衡量疾病輕重的指標,退熱治療也不能太急,大多數父母都想馬上把體溫降到正常,過量服用退熱藥,小兒出汗過多,機體體溫調節中樞紊亂,甚至出現低溫,電解質紊亂,這在臨床工作中是常見的現象。退熱要緩慢進行,只要把體溫控制在高熱以下,防止熱驚就可以了。服用退熱藥時一定要注意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口服退熱要與物理降溫措施交替使用,特別是嬰幼兒,使用物理降溫更好。還有,小兒不能象成人那樣"捂汗"小兒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汗腺發育也不完善,用"捂汗"的方法不但不能使體溫下降,還會使體溫驟升,出現高熱驚厥,尤其是小嬰兒,還會出現"蒙被綜合征"危及生命,發熱時要少穿、少蓋,增加散熱。這些都是臨床中常常遇到的家庭護理錯誤。不要隨便服用抗菌素:人們俗稱的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引起上感的病原菌主要是病毒,占90%以上,細菌的原發性感染只占少數。引起上感的常見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狀病毒、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常見的細菌有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支原體等。病毒性上感后由于機體抵抗力下降,可繼發細菌感染。從感冒的病原體可見,病毒性感冒是占絕大多數。因此,感冒就服用抗菌素,甚至使用高級抗菌素的做法是不對的,小兒尤其上小嬰兒,上感的幾率很大,每次都服用抗菌素,有的連續感冒,連續使用抗菌素,抗菌素越用越高級,結果造成小兒耐藥菌生長,一旦有細菌感染,使用藥物效果不佳,而且,抗菌素有許多副作用,如殺傷白細胞,使白細胞下降,進一步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抗菌素對胃腸道黏膜的刺激出現藥物性胃炎,腸道菌群失調,長期使用抗菌素,或高級抗菌素,廣譜或聯合使用抗菌素。使腸道內一些非致病菌被殺滅,出現菌群失調,破壞腸道內微生物平衡,而出現腸道疾病。甚至出現偽膜性腸炎,機會菌--霉菌二重感染,一些非致病菌由于失去了相互制約,而成為致病菌。在我國,特別是給兒童濫用抗菌素現象非常嚴重。據有關報道,我國是消耗抗菌素的大國。約占世界消耗量的一半。相當于發達國家使用抗菌素量的十幾倍。感冒的90%以上是病毒感染。抗菌素對病毒是無效的,每次感冒都服用抗菌素是不好的。要有細菌感染的證據再投用抗菌素。不要因為怕細菌感染而預防性給藥,這是錯誤觀點。抗菌素是殺滅細菌的。沒有細菌使用抗菌素只能殺滅白細胞。抗菌素的半衰期是有限的,最長不過幾小時。沒有長期作用.父母常常忽視的感冒原因:加強體質,注意營養,不到公共場所,注意與感冒病人隔離等措施都是大家熟悉的。常見的卻易被父母忽視的原因是那些沒有寫在書本上的。如果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多加注意,還是可以避免的。◎小兒已經睡著了,不管是在懷抱中、推車中、自行車后座上、汽車座椅中,父母應該避免孩子受風。小兒睡覺時,遭受風的侵襲,是造成感冒的原因。◎外面烈日炎炎,帶小兒到超市,超市里空調開放,小兒滿身的汗水很快就沒有了,再給小兒吃些冷飲,從里到外都是涼的,結果小兒外感風寒,從涼爽的超市到悶熱的戶外,小兒又會風熱感冒。◎電風扇或空調風口直接對著小兒,也是小兒患感冒的原因。◎?/div>2014-12-0713:08:12向我提問
2016-03-05 05:4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