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骨性斜頸
寶寶4個多月時,發現有點斜頸,頭總向右歪著,向右后方轉動也不靈活,在醫院做了很多檢查(X光,CT,磁共振).寶寶受了很多苦,因為后兩項檢查都需麻醉,口服水合氯醛溶液,很苦很難喝,寶寶每次都哭到嘔吐.檢查結果說是骨性斜頸,先天性脊椎發育不良,醫院給做了頸托.做頸托石膏模型時,寶寶非常痛苦,頭被提著,手腳被按壓著不能動,整個過程20多分鐘.寶寶當時才9個月,被嚇壞了,拼命掙扎,哭喊,眼神里滿是痛苦和乞求.我不敢看他,在后面一邊按著他一邊泣不成聲,旁邊的醫護人員也都跟著難受....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孩子以肌性斜頸多見,骨性的主要是環樞椎體的錯位!你要是不放心就去拍個頸部X線看下結果!小孩子比較小,注意矯正,肌性斜頸不一定會有明顯的腫塊,有時候就是很小的一點,摸不出來的,我們手術中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建議帶孩子到小兒外科或者普外科去看下!
2016-03-07 02:0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先天性頸椎融合畸形先天性頸椎融合畸形此病于1912年首先由Klippel和Feil報道,故稱為Klippel-Feil綜合征。又稱為先天性骨性斜頸或短頸畸形,系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頸椎融合。主要表現為頸椎縮短。 先天性頸椎融合畸形有三大臨床特點:頸部短粗、后發際低平、頸部活動受限。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具有上述特點,Gray等認為只有32%出現典型的三聯癥。 1、頸部短粗:常不太明顯,但仔細觀察其頸部較正常人變短。面部不對稱,從乳突至肩峰的兩側頸部皮膚增寬,呈翼狀頸。 2、后發際低平:主要表現為后發際明顯低于正常人。 3、頸椎活動受限:由于椎體的融合,使頸椎的活動范圍明顯受限,旋轉和側彎受限尤為明顯。多節段和全節段融合活動受限明顯,單節段和下節段融合不太明顯。 4、上頸椎融合引起的短頸畸形,常合并枕頸部畸形,多在早期出現神經癥狀,主要表現為枕部不穩引起的脊髓受壓表現。
2016-03-06 23:4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小兒先天性斜頸是一種常見病,這是一側胸鎖乳突肌較短或收縮引起的,如果3個月內無改善一定要及早治療,否則會影響生長和智力發育.小兒先天性斜頸的治療越早越好,它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之分. 非手術治療:對于1~3個月的嬰兒,由于發現早,病程短,患側的胸鎖乳突肌尚未發生纖維變性,攣縮而形成僵硬塊物,可用手法按摩,方法是將患兒仰臥于母膝上,然后緊貼母親腹部,頭部伸于兩膝外,把患兒的頭轉向健側,使患兒胸鎖乳突肌伸展,然后再把頸屈向健側,每回連續按摩20~30次,每天2回.同時還可配合體位訓練,即當患兒臥床時,用多種方法逗引,使他發生興趣,將頭顱盡量偏向健側,頦部轉向患側,以促進患側的胸鎖乳突肌被牽拉伸長.此外,還可配合理療(音頻電療,超聲波治療,磁療,紅外線熱療等)和熱敷以增強療效.用以上方法交替使用效果較好,一般經過1~2個月治療,大多數患兒可以被治愈. 手術治療:若手法等治療方法在1年左右仍未見效,畸形明顯,頸部旋轉活動減少,臉部出現畸形,或頸部肌肉硬而粗短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2016-03-06 15:2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治療斜頸的方法有:一,用沙袋或枕頭使小兒頭頸保持正位;二,在胸鎖乳突肌腫塊處,做按摩推拿治療;三,固定小兒的兩側肩部,然后給頭部做被動動作:下頜向病側旋轉,頭部向正常的一側轉,每天做一百次至一百五十次,經上述處理,若未好轉,就到當地正規的公立醫院或三甲醫院外科及早檢查治療.那里的檢查手段多,醫生的技術好,根據嬰兒的檢查結果醫生會對癥治療的,
2016-03-06 07:4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