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巨球蛋白血癥即血中出現異常增多的lgM。巨球蛋白血癥有原發和繼發之分,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癥有遺傳傾向,其是否與環境因素有關還不肯定。感染、自身免疫病或特殊職業性暴露所引起的慢性抗原刺激與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癥沒有明確的聯系,與病毒感染是否有關還有待確定。常見癥狀有乏力、虛弱、體重減輕、發作性出血及高粘滯綜合癥,這種情況建議結合當地臨床醫生和自身狀態積極對癥治療,不要盲目的用藥治療!祝你健康
2016-03-08 10:1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本病治療的目的主要是降低血漿巨球蛋白濃度及高黏滯血癥。 1.早期病情穩定,進展緩慢,無明顯癥狀、體征者,原則上可不治療。 2.藥物治療用于有臨床癥狀者。 (1)化療以烷化劑為宜,以抑制巨球蛋白合成。 1)苯丁酸氮芥(瘤可寧,Leukeran):為首選藥物,開始劑量為6~12mg/d,口服持續2~4周,以后給予維持量2~6mg/d,持續至癥狀緩解。 2)氧芬胂(oxophenarsine;馬法蘭,或美法倫,melphalan):開始劑量為8~10mg/d,7~10天后,以2mg/d維持,以白細胞不低于3000/μl為宜。 3)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50~150mg/d,口服。 (2)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靜脈滴注,以降低血液黏度。 3.對癥治療血漿置換主要用于合并高黏滯血癥的患者,可清除血漿巨球蛋白,降低血液黏度,迅速緩解癥狀。一般血漿置換,每次2000m1,每日或隔日1次,共3~4次,血中IgM可下降50%~70%。 4.腎臟病治療原則同原發性腎臟疾病。
2016-03-08 01:3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本病治療的目的主要是降低血漿巨球蛋白濃度及高黏滯血癥。 1.早期病情穩定,進展緩慢,無明顯癥狀、體征者,原則上可不治療。 2.藥物治療用于有臨床癥狀者。 (1)化療以烷化劑為宜,以抑制巨球蛋白合成。 1)苯丁酸氮芥(瘤可寧,Leukeran):為首選藥物,開始劑量為6~12mg/d,口服持續2~4周,以后給予維持量2~6mg/d,持續至癥狀緩解。 2)氧芬胂(oxophenarsine;馬法蘭,或美法倫,melphalan):開始劑量為8~10mg/d,7~10天后,以2mg/d維持,以白細胞不低于3000/μl為宜。 3)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50~150mg/d,口服。 (2)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靜脈滴注,以降低血液黏度。 3.對癥治療血漿置換主要用于合并高黏滯血癥的患者,可清除血漿巨球蛋白,降低血液黏度,迅速緩解癥狀。一般血漿置換,每次2000m1,每日或隔日1次,共3~4次,血中IgM可下降50%~70%。 4.腎臟病治療原則同原發性腎臟疾病。
2016-03-07 23: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