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喆 主任醫師
沈陽市紅十字會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外科(腦外科)
-
您好,根據您的描述,婦科病的種類很多,有子宮肌瘤、陰道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慢性宮頸炎、卵巢囊腫等。如果你還沒有到過醫院檢查,你可以先到普通的醫院就診,如果所屬于難雜癥或需要做大手術的,可以到更好的醫院去,比如三甲醫院,患有婦科疾病最好能及時治療。
2018-11-27 23:20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的情況最好要排除類風濕的可能!!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濕(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種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癥性疾病,目前公認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內分泌,代謝,營養,地理,職業,心理和社會環境的差異,細菌和病毒感染及遺傳因索等方面有關系,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該病好發于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呈對稱分布.早期有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極易致殘.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后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鍵),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癥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全身性表現除關節病變外,還有發熱,疲乏無力,心包炎,皮下結節,胸膜炎,動脈炎,周圍神經病變等.廣義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除關節部位的炎癥病變外,還包括全身的廣泛性病變.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有以下癥狀: 1)其突出的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對稱性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關節最常見. 2)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3)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后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腱),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癥性疾病.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關節炎的表現外,還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現,如發熱,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心包炎,胸膜炎,周圍神經病變,眼病變,動脈炎等. 4)病情和病程有個體差異,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并伴活動受限;髖關節受累少見.關節炎常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腫脹和壓痛,晨僵常長達1小時以上.最為常見的關節畸形是腕和肘關節強直,掌指關節的半脫位,手指向尺側偏斜和呈“天鵝頸”樣及鈕孔花樣表現.重癥患者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并因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失去關節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關節癥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外或內臟損害,如類風濕結節,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等病變. 由此可知,所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并非只是關節發生了炎癥病變,而是全身性的廣泛性病變,對人體的危害性極大.
2016-03-08 08:2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坐骨神經痛(sciatica) 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癥狀群.一,臥床休息: 特別是椎間盤突出早期臥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癥狀自行緩解. 二,藥物治療: 西藥:止痛劑,維生素B族,短程皮質類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復. 中藥:外用貼劑,如立正消痛貼等純中藥外敷藥對坐骨神經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三,理療: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療法,紅斑量紫外線照射等治療.慢性期可用短波療法直流電碘離子導入. 坐骨神經痛的中醫治療: (一) 寒濕閉阻. 散寒除濕,通痹止痛. 蠲痹鎮痛湯. 制川烏10克,制草烏10克,細辛6克,牛膝15克,蒼術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沒藥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周天寒方. (二) 風寒濕邪凝滯,經絡瘀阻.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皂獨附姜湯. 皂刺30克,獨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黃15克,蒼術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呂廣振方. (三) 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 舒筋活絡,行血止痛. 舒筋活絡飲. 獨活15克,靈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續斷12克,木瓜10克,雞血藤30克,紅花9克,當歸12克,川芎9克,地龍10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曾沖方. (四) 風寒濕氣侵入肌膚,流注經絡,濕凝為痰,痰瘀互結,閉塞遂道,營衛失其流暢. 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滌痰通絡. 通經止痛湯. 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黃柏10克,川芎10克,紅花10克,羌活10克,威靈仙25克,蒼術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獨活15克,龍膽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天為1療程. 李治方方. (五) 寒濕阻絡. 通陽開痹,驅濕逐寒. 驅痹湯. 細辛6-12克,制草烏6-12克,制川烏6-12克,麻黃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細辛,制川草烏的藥量即先從小量開始,逐漸增量. 李述文方.1,應針對病因治療.腰椎間盤脫出急性期臥硬板床休息1-2周常可使癥狀穩定. 2,對癥治療,疼痛可用撲熱息痛加可待因30mg,3-4次/d,以及其他非甾體類鎮痛藥,如異丁苯乙酸,萘普生等.肌肉痙攣可用安定5-10mg口服,3次/d;或環苯扎林10mg口服,3次/d,可能有效. 3,嚴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15mg/d,靜脈滴注,7-10天;一般可口服潑尼松10mg,每日3-4次,10-14次為一療程.也可用1%-2%普魯卡因或加潑尼松龍各1ml椎旁封閉.可配合針灸和理療,保守療法多可緩解.療效不佳時可用骨盆牽引或潑尼送龍硬脊膜外注射,個別無效或慢性復發病例可考慮手術治療.
2016-03-08 02:4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葛江屏
南京紫金醫院
一級
腦復蘇專科
-
你好你年齡還小,有這樣的病癥一定要及時治療,坐骨神經痛多發于單側,夜間加重,咳嗽,大便時加重.坐骨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的主要是由于坐骨神經炎癥病變引起;繼發性的則多由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增生,腰和臀部的軟組織損傷以及盆腔,椎管內病變引起.患者除避免著涼外,適當加強腰腿部功能鍛煉會獲得良好效果.此外還需要勞逸結合,生活規律化,適當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運動后要注意保護腰部和患肢,內衣汗濕后要及時換洗,防止潮濕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干,出汗后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后再洗,以防受涼,受風.用藥方面建議采用中藥的治療方法,通過中藥的作用來調節人體機能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及代謝產物的排泄過程.減輕局部神經感受器的刺激,起到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以達到消除癥狀,解除痛苦,恢復功能之目的.如有疑問歡迎咨詢.
2016-03-07 17:4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年輕人出現腿痛,多和外傷有關.可以把患肢抬高和身體成直角,最好靠在柱子上,以保持姿勢,兩一條腿自然下垂,并逐漸向下用力.一次就可以改善癥狀.多做幾次可以恢復.
2016-03-07 16:3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坐骨神經痛 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癥狀群. 坐骨神經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經干.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域內(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和腳的外側面)的疼痛. 一,臥床休息: 特別是椎間盤突出早期臥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癥狀自行緩解. 二,藥物治療: 西藥:止痛劑,維生素B族,短程皮質類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復. 中藥:外用貼劑,如立正消痛貼等純中藥外敷藥對坐骨神經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三,理療: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療法,紅斑量紫外線照射等治療.慢性期可用短波療法直流電碘離子導入. 坐骨神經痛的中醫治療: (一) 寒濕閉阻. 散寒除濕,通痹止痛. 蠲痹鎮痛湯. 制川烏10克,制草烏10克,細辛6克,牛膝15克,蒼術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沒藥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周天寒方. (二) 風寒濕邪凝滯,經絡瘀阻.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皂獨附姜湯. 皂刺30克,獨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黃15克,蒼術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呂廣振方. (三) 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 舒筋活絡,行血止痛. 舒筋活絡飲. 獨活15克,靈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續斷12克,木瓜10克,雞血藤30克,紅花9克,當歸12克,川芎9克,地龍10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曾沖方. (四) 風寒濕氣侵入肌膚,流注經絡,濕凝為痰,痰瘀互結,閉塞遂道,營衛失其流暢. 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滌痰通絡. 通經止痛湯. 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黃柏10克,川芎10克,紅花10克,羌活10克,威靈仙25克,蒼術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獨活15克,龍膽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天為1療程. 李治方方. (五) 寒濕阻絡. 通陽開痹,驅濕逐寒. 驅痹湯. 細辛6-12克,制草烏6-12克,制川烏6-12克,麻黃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細辛,制川草烏的藥量即先從小量開始,逐漸增量. 李述文方. (六) 風寒侵襲,脈絡阻滯. 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蛇蝎湯. 烏梢蛇10克,炒地龍10克,僵蠶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蝎6克,制川烏6克,制草烏6克,蜈蚣4克. 川,草烏先煎半小時以減少毒性,后入他藥,取藥液300毫升,每日1劑. 王健民方. 1.四物湯加味 (朱世增.四物湯加味治療坐骨神經痛1122例.吉林中醫藥,1991:封3) 本方含白芍或赤芍藥,熟地黃,穿山甲各15~20g,當歸15~25g,川芎10~15g,蜈蚣2~3條,烏蛇10~25go痛痹加附子10~15g,肉桂10~25g;行痹加獨活,秦艽各15~20g,防風10~15g;著痹加茯苓15~25g,薏苡15~20g,蒼術10~15g.顯效6l例,有效44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3.8%. 2.鹿馬丸 (曾慶佩.自擬鹿馬丸治療坐骨神經痛54例報告.實用中醫內科雜志,1993(3):31) 川牛膝,熟狗脊,廑蟲各40g,制馬錢子30g,焙干,研極細末,鹿角膠60g,烊化,加蜂蜜適量,以文火煎濃,加上述藥末調勻,制丸如綠豆大,每日6g,2~3次口服,lO日為一療程,總有效率96.3%. 3.獨活寄生湯化裁 (吳學文.獨活寄生湯化裁治療坐骨神經痛93例.黑龍江中醫藥,1994:34) 基本方: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風,川芎,人參,甘草,當歸,芍藥,干地黃.腎虛加淫羊藿;痛劇,拘攣不得屈伸,重用川芎,白芍,加川烏,全蝎;麻木不仁加雞血藤;重著沉困加防己;熱盛去細辛,肉桂心;寒盛加附子;體壯者減地黃,人參.總有效率96.7%. 4.皂角刺煎劑 (劉璽珍.皂角刺煎劑治療坐骨神經痛117例.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4:21) 皂角刺20~40g,水煎服液300ml,分2次服,風寒型加防風,細辛,薏苡仁,附子,肉桂,木瓜,羌活,肝腎俱虛型加續斷,杜仲,枸杞子,山萸肉,桑寄生,脈絡瘀阻型加川牛膝,王不留行,乳香,沒藥,雞血藤,穿山甲,濕熱型加防己,黃柏,土茯苓,均與本品同煎.臨床痊愈62.4%,基本控制17.1%.好轉15.4%,無效5.1%. 5.四蟲蠲痹湯 (鄭躍進.四蟲蠲痹湯治療干性坐骨神經痛124例.新中醫,1990:39) 本方含全蝎,蜈蚣,地鱉蟲,地龍,天麻,當歸,柴胡,牛膝,薏苡仁,葛根,鹿銜草,熟地黃,白芍.偏寒者加制川烏,制草烏,瘀血者加乳香,沒藥,濕熱者加忍冬藤,土茯苓,黃柏.治療124例,痊愈72例,顯效36例,有效ll例,無效3例. 6.壯筋束骨丸 (崔連光,王曉屏.壯筋束骨丸治療腰椎間盤源性腰腿痛86例.山東中醫雜志,1995:351~352) 組成:當歸,炒杜仲,川斷,雞血藤,丹參,地龍等. 主治:腰椎間盤源性腰腿痛. 用法:每日分早晚口服,每次5g,溫黃酒送服,連續服用12天為一療程,停藥3天,繼續下一療程. 7.痹除定痛湯 (劉遠見,郭巧玲,劉家磊,等.痹除定痛湯治療坐骨神經痛23.6例.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5:19~20) 組成:獨活5g,當歸15g,桑寄生30g,丹參30g,王不留行30g,雞血藤30g,川牛膝30g,杜仲15g,威靈仙15g,防己15g,防風15g,土鱉蟲10g,細辛10g,制附子10g,甘草6g. 功效:補腎養血活血,溫經散寒,祛風利濕,化瘀鎮痛. 主治:坐骨神經痛.治愈率為51.3%,總有效率為96.2%. 8.水蜈蚣合劑 (樊淡.水蜈蚣合劑治療原發性坐骨神經炎32例.浙江中醫雜志,1989(7):306) 組成:水蜈蚣鮮品(或干品150g),生姜(切成塊),紅糖各250g,加水2000ml,文武火煎至500ml,分2次溫服. 主治:原發性坐骨神經炎,總有效率100%. 坐骨神經痛運動療法 坐骨神經痛多發于單側,夜間加重,咳嗽,大便時加重.坐骨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的主要是由于坐骨神經炎癥病變引起;繼發性的則多由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增生,腰和臀部的軟組織損傷以及盆腔,椎管內病變引起.患者除避免著涼外,適當加強腰腿部功能鍛煉,會獲得良好效果. 一,左右擺腿.站立位,雙手扶墻,輪流向左右方向擺腿,擺動時足部不觸地面. 二,交替直腿上抬運動.仰臥位,輪流將在,右腿伸直后抬起,經常鍛煉可逐漸提高抬舉角度. 三,踏自行車運動.仰臥位,兩下肢像騎車般輪番踩踏,踩踏幅度可逐漸增加. 四,正坐舉腿.坐位,兩腿緊靠或夾上一本厚書,直膝,腳跟著地,手握凳邊,抬腿過臍,隨即放下.開始時患腿未必抬得很高,堅持鍛煉后患腿的抬高程度會逐漸增加. 五,平坐推腿.坐位,足跟著地,足尖蹺起,兩手平放大腿上,隨即向前彎腰,兩手同時推向足部.初練時兩手很難推到足部,堅持一段時間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蹲跳.雙手扶凳,左腿屈膝下蹲,右腿盡量向右側伸直,如此左右交替進行. 坐骨神經痛的預防常識: 許多坐骨神經痛的患者都可清楚地訴述發病是與一次突然的腰部“扭傷”有關,如發生于拎舉重物,扛抬重物,長時間的彎腰活動或摔跌后.因此,當需要進行突然的負重動作前,應預先活動腰部,盡量避免腰部“扭傷”,平時多進行強化腰肌肌力的鍛煉,并改善潮濕的居住環境,常可降低本病的發病率.本病患者急性期應及時就醫,臥床休息,并密切配合診治,預后通常是好的. 坐骨神經痛急性期的處理: 1,應針對病因治療.腰椎間盤脫出急性期臥硬板床休息1-2周常可使癥狀穩定. 2,對癥治療,疼痛可用撲熱息痛加可待因30mg,3-4次/d,以及其他非甾體類鎮痛藥,如異丁苯乙酸,萘普生等.肌肉痙攣可用安定5-10mg口服,3次/d;或環苯扎林10mg口服,3次/d,可能有效. 3,嚴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15mg/d,靜脈滴注,7-10天;一般可口服潑尼松10mg,每日3-4次,10-14次為一療程.也可用1%-2%普魯卡因或加潑尼松龍各1ml椎旁封閉.可配合針灸和理療,保守療法多可緩解.療效不佳時可用骨盆牽引或潑尼送龍硬脊膜外注射,個別無效或慢性復發病例可考慮手術治療.
2016-03-07 16:2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