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方法
外傷引起的顱內蛛網膜下腔出血有什么危害,CT經檢查腦部左側側裂池,鞍上池內見少量略高密度影,確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這情況后果嚴重嗎,該注意什么和如何治療好呢?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方法:(一)治療1.內科治療(1)一般處理:SAH病人應住院監護治療,絕對臥床休息4~6周,床頭抬高15°~20°,病房保持安靜、舒適和暗光。避免引起血壓及顱壓增高的誘因,如用力排便、咳嗽、噴嚏和情緒激動等,以免發生動脈瘤再破裂。由于高血壓患者死亡風險增加,需審慎降壓至160/100mmHg,通常臥床休息和輕度鎮靜即可。頭痛時可用止痛藥,保持便通可用緩瀉劑。適量給予生理鹽水保證正常血容量和足夠腦灌注,低鈉血癥常見,可口服NaCl或3%生理鹽水靜脈滴注,不應限制液體。心電監護防止心律失常,注意營養支持,防止并發癥。避免使用損傷血小板功能藥物如阿司匹林。(2)SAH引起顱內壓升高,可用20%甘露醇、呋塞米(速尿)和人血白蛋白(白蛋白)等脫水降顱壓治療。顱內高壓征象明顯有腦疝形成趨勢者可行顳下減壓術和腦室引流,挽救病人生命。(3)預防再出血:抗纖溶藥可抑制纖溶酶形成,推遲血塊溶解和防止再出血。常用氨基己酸(6-氨基己酸)4~6g加于0.9%生理鹽水100ml靜脈滴注,15~30min內滴完,再以1g/h劑量靜滴12~24h;之后24g/d,持續3~7天,逐漸減量至8g/d,維持2~3周;腎功能障礙者慎用,副作用為深靜脈血栓形成。氨甲苯酸(止血芳酸)0.4g緩慢靜注,2次/d,或促凝血藥(立止血)、維生素K3等,但止血藥應用仍有爭論。高血壓伴癲癇發作可增加動脈瘤破裂風險,常規推薦預防性應用抗癲癇藥如苯妥英(苯妥英鈉)300mg/d。(4)預防性應用鈣通道拮抗藥(calciumchannelantagonist):尼莫地平(nimodipine)40mg口服,4~6次/d,連用21天;尼莫地平(硝苯吡酯)10mg/d,6h內緩慢靜脈滴注,7~14天為一療程。可減少動脈瘤破裂后遲發性血管痙攣導致缺血合并癥。用去氧腎上腺素(苯腎上腺素)或多巴胺使血壓升高可治療血管痙攣,確定動脈瘤手術治療后用此方法較安全。(5)放腦脊液療法:腰穿緩慢放出血性腦脊液,每次10~20ml,每周2次,可減少遲發性血管痙攣、正常顱壓腦積水發生率,降低顱內壓,應注意誘發腦疝、顱內感染和再出血的風險,嚴格掌握適應證,并密切觀察。2.手術治療是根除病因、防止復發的有效方法。(1)動脈瘤:破裂動脈瘤最終手術治療常用動脈瘤頸夾閉術、動脈瘤切除術等。患者意識狀態與預后密切相關,臨床采用Hunt和Hess分級法(表2)對確定手術時機和判定預后有益。完全清醒(Hunt分數I、Ⅱ級)或輕度意識模糊(Ⅲ級)患者手術能改善臨床轉歸,昏睡(Ⅳ級)或昏迷(V級)患者似乎不能獲益。手術最適時機選擇仍有爭議,目前證據支持早期(出血后2天)手術,可縮短再出血風險期,并允許用擴容及升壓藥治療血管痙攣。未破裂動脈瘤治療應個體化,年輕的、有動脈瘤破裂家族史和低手術風險患者適宜手術,無癥狀性動脈瘤患者適合保守治療。血管內介入治療采用超選擇導管技術、可脫性球囊或鉑金微彈簧圈栓塞術治療動脈瘤。(2)動靜脈畸形:力爭全切除是最合理的,也可采用供血動脈結扎術、血管內介入栓塞或γ刀治療等。由于動靜脈畸形早期再出血風險遠低于動脈瘤,手術可擇期進行。
2016-03-08 07:3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多種病因所致腦底部或腦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血液直接這樣流入蛛網膜下腔,又稱為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個類型,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腦表面和腦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所致。又稱自發性SAH。腦實質或腦室出血、外傷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網膜下腔為繼發性SAH。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先天性顱內動脈瘤和血管畸形。臨床上以起病急驟,劇烈頭痛,多為撕裂樣或劇烈脹痛,頻繁嘔吐,腦膜刺激征陽性為主要臨床特征。部分患者有煩躁不安、譫妄、幻覺等精神癥狀,或伴有抽搐及昏迷等,一般不引起肢體癱瘓。
2016-03-08 07:1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多種病因所致腦底部或腦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腦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制止繼續出血,防治繼發性腦血管痙攣,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去除病因和防治再出血及各種嚴重并發癥的發生。1,絕對臥,2,鎮靜止,3,調控血,4,抗抽,5,糾正低血鈉醫生詢問:你的提問太寬泛,所以抓不到重點。
2016-03-08 06: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蛛網膜下腔出血通常為腦底部或腦表面的病變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常見病因有顱內動脈瘤、血管畸形等。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4-6周,避免搬動和過早離床,床頭抬高15°-20°,病房安靜、舒適和暗光。避免引起血壓及顱壓增高的誘因,如用力排便、咳嗽、噴嚏、情緒激動、疼痛及恐懼等。以及降顱壓、血壓、補液、抽搐病人抗癇等對癥治療,同時預防再出血、預防血管痙攣治療,部分患者需要放腦脊液療法或者手術治療。
2016-03-08 04:0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方法有:1、病因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根本治療。動脈瘤的直接夾閉不僅能防止再出血,也為以后的血管痙攣治療創造條件。2、內科治療:(1)一般處理:包括絕對臥床14天,頭抬高30°,保持呼吸道通暢,限制額外刺激。避免各種形式的用力,用輕緩瀉劑保持大便通暢。低渣飲食有助于減少大便的次數和大便量。(2)監測:血壓、血氧飽和度、中心靜脈壓、血生化和血常規、心電圖、顱內壓及每天的出入水量等。(3)補液:維持腦正常灌注壓,對血管痙攣危險性相對較低者,可維持正常血容量;對血管痙攣高危病人,應采用擴容治療,并使血壓不低于180mmHg。(4)鎮痛:適當給予鎮痛劑。
2016-03-07 21:5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