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怎么治療?
白細胞總數5.10*109/L,紅細胞計數2.09*1012/,血紅蛋白69.60g中性粒細胞百分率46.90%,中性粒細胞計數2.38*109/L,血小板計數15*109/L。: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目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西醫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多數患者依賴輸血維持生命,20%到30%的患者轉變為急性白血病。發展為急性白血病是本病最嚴重的后果,治療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療效好。建議到正規醫院血液專科診治,不可迷信偏方野藥。
2016-03-08 21:2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目前認為是造血干細胞增殖分化異常所致的造血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骨髓細胞增生,成熟和幼稚細胞有形態異常即病態造血。部分患者在經歷一定時期的MDS后轉化成為急性白血病;部分因感染、出血或其他原因死亡,病程中始終不轉化為急性白血病。一、支持治療 當患者有明顯貧血或伴心、肺疾患時,可輸紅細胞。RA和RA-S常因反復輸血造成鐵負荷增加。在有出血和感染時,可輸入血小板和應用抗生素。預防性輸注粒細胞和血小板對MDS患者無明確療效。二、維生素治療 部分RA-S對維生素B6治療有效,200~500mg/日靜滴,可使網織紅細胞升高,輸血量減少。三、腎上腺皮質激素 約10~15%MDS患者,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后,外周血細胞計數明顯上升,但皮質激素治療帶來的易感染,血糖升高等副作用不容忽視。
2016-03-08 20:0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慢性粒單核白血病,積極結合醫生藥物或骨髓移植治療。
2016-03-08 11: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是骨髓造血系統出現問題了目前沒有特效治療,很難治,只能時對癥治療及輸血治療
2016-03-08 10:5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病情分析: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是一種以貧血、出血、感染為主要表現,骨髓病態造血的疾病。這種病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一般可以得到較滿意的療效。意見建議:一、支持治療 當患者有明顯貧血或伴心、肺疾患時,可輸紅細胞。RA和RA-S常因反復輸血造成鐵負荷增。在有出血和感染時,可輸入血小板和應用抗生素。預防性輸注粒細胞和血小板對MDS患者無明確療效。 二、維生素治療 部分RA-S對維生素B6治療有效,200~500mg/日靜滴,可使網織紅細胞升高,輸血量減少。 三、腎上腺皮質激素 約10~15%MDS患者,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后,外周血細胞計數明顯上升,但皮質激素治療帶來的易感染,血糖升高等副作用不容忽視。 四、分化誘導劑 MDS患者惡性克隆中的某些細胞仍保留分化潛能,一些藥物能誘導瘤細胞分化。目前常用的有1,25雙羥維生素D3,2μg/d口服,用藥至少12周。或用維生素D330~60萬單位肌注,每日一次,8~28周。在用藥中部分患者血象改善。該類藥物可引起威脅生命的嚴重高血鈣,故應嚴密監測血鈣變化。13-順式維甲酸在體外培養中有誘導分化作用,但臨床應用不理想,國內多采用全反式維甲酸20mg每日三次口服。小劑量阿糖胞苷對髓性白血病有分化誘導作用,目前已用于MDS,特別是RAEB和RAEB-T,緩解率約30%,10~20mg/m2/d皮下注射,7~21天。但小劑量阿糖胞苷對骨髓的抑制作用仍不能忽視,約15%患者死亡與藥物相關。 五、雄激素 炔睪醇(danazol)是目前最常用的男性激素,600~800mgd,持續2~4月,但無確切療效。有報道認為男性激素有速向急性白血病轉化的可能。 六、聯合化療 就多數MDS而言,常規的抗白血病治療無益。MDS對化療耐受性低,治療療效差,即使獲得緩解,緩解期也短。若病人年齡小于50歲,處于RAEB-T臨床狀態好,可酌情用常規化療。 七、骨髓移植 當年齡小于50歲,并處于RAEB或RAEB-T,有HLA同型供者,醫療條件允許,可考慮進行同種異體骨髓移植。
2016-03-08 06:1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plasitc syndrome,MDS)是一種起源于造血干/祖細胞克隆性疾病,臨床表現以貧血為主,可兼有感染或出血,骨髓內細胞增生,常同時或先后出現紅細胞、粒細胞和巨核細胞發育異常、骨髓病態造血,導致進行性、難治性外周血紅細胞、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具有向白血病轉化的傾向。MDS多數起病隱襲,發病率各家報告不一,高低懸殊。國內外統計發病率為2.5/10萬~12/10萬,有上升趨勢,平均發病年齡為60~75歲,50歲以上的病例占50%~70%,小兒較少見,約3%~17%兒童AL先有MDS,男女之比為2:1,30%~60%MDS轉化為白血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