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發(fā)病及持續(xù)的時間:一個月.持續(xù)半小時...
本次發(fā)病及持續(xù)的時間:一個月.持續(xù)半小時病史: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輔助檢查:其它: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盡量除去可疑病因除用抗組胺藥外可使用6-氨基已酸、維生素K、維生素E、維生素B12、組胺球蛋白、轉移因子、抗生素等1~2種藥品有望獲效有時還可采取抗組胺H1拮抗劑如賽庚啶或撲爾敏與H2拮抗劑象甲氰咪胍聯合應用往往可提高療效
2016-03-09 20:5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yī)師
中原油田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中心光明醫(yī)院
一級
內科
-
尋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于皮膚粘膜的小血管擴張,血漿滲出形成的局部水腫,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尋麻疹的病因復雜,尤其是慢性尋麻疹不易找到病因,除和各種致敏原有關外,與個人的敏感性素質及遺傳等因素也有密切的關系,常見的誘因有:(一)食物以魚、蝦、蟹、蛋、牛奶、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最常見,尤其是在一次大量進食蛋白質飲食和酗酒后,發(fā)生的蛋白胨性尋麻疹,其次某些植物也可致敏。(二)藥物如青霉素、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可由變態(tài)反應引起,另一些藥物如嗎啡、阿托品、阿司匹林等為組胺釋放劑,可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起尋麻疹。(三)吸入物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某些氣體及真菌孢子等。(四)感染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原蟲、寄生蟲等感染,這些感染可能通過傳染物的抗原作用或改變了機體的應激狀態(tài),引起I型或III型變態(tài)反應。(五)昆蟲叮咬如虱、跳蚤叮咬皮膚及黃蜂、蜜蜂、毛蟲的毒刺刺入皮膚,引起變態(tài)反應。(六)物理及化學因素如冷、熱、日光和機械性刺激、摩擦壓迫和某些化學物質的刺激,引起變態(tài)反應或非變態(tài)反應性尋麻疹。(七)內分泌和代謝障礙及胃腸功能失調均可誘發(fā)本病,尤其是慢性尋麻疹。(八)內臟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淋巴瘤及某些腫瘤、風濕熱等可為尋麻疹的病因。(九)遺傳因素如家族性寒冷性尋麻疹、遺傳性家族性尋麻疹綜合癥和遺傳因素有關。(十)精神因素精神緊張、感情沖動可引起乙酰膽堿釋放,增強血管通透性而發(fā)生尋麻疹。尋麻疹的發(fā)病機理可分為變態(tài)反應和非變態(tài)反應兩種,前者主要是由于I型變態(tài)反應引起,少數是II型或III型反應,此型的抗體IgE和血管周圍肥大細胞、血中嗜堿性粒細胞相結合。當抗原再次侵入后,在這些細胞表面發(fā)生抗原抗體反應,引起肥大細胞膜本身及其一系列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學的變化,促使胞漿中的顆粒脫出,同時釋放出各種藥理性活性介質,如組胺、5-羥色胺、肝素、前列腺素、乙酰膽堿、溶酶體酶、纖維蛋白溶酶、補體、各種激肽和慢性反應物質等,引起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痙攣、腺體分泌增多,產生皮膚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各種癥狀。非變態(tài)反應性尋麻疹是由于某些物質如細菌酶素、蛇毒、蛋白胨、某些藥物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起紅斑、風團。常突然發(fā)病,先感皮膚瘙癢,很快出現大小不等、形態(tài)不一、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散在性分布亦可融合成片,風團可局限也可泛發(fā)全身,數分鐘或數小時后消退不留痕跡,但新風團又陸續(xù)出現,此起彼落,消化道受累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喉頭及支氣管受累可發(fā)生喉頭水腫,出現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癥狀在數日至2~3周內消退者稱為急性尋麻疹;若反復發(fā)作,病程達1~2月,大多找不出原因,頑固性難治者稱為慢性尋麻疹。除以上兩型外,還有幾種特殊型尋麻疹:(一)皮膚劃痕癥又稱人工尋麻疹,手抓或鈍器劃其皮膚后,該處出現暫時性紅色條狀隆起。(二)血管性水腫又稱巨大性尋麻疹。發(fā)生在眼瞼、口唇、包皮、外陰等組織松弛部位,突然發(fā)生的局限性腫脹,邊緣不清,持續(xù)1~2日自行消退,常反復發(fā)作。(三)壓迫性尋麻疹皮膚受壓4~6小時后,局部發(fā)生深在性腫脹,8~12小時后消退,多發(fā)生在臀部、腰部、足背等受壓部位。(四)日光性尋麻疹暴曬日光或紫外線后,在照光部位出現風團,并有瘙癢和針刺感。(五)寒冷性尋麻疹分家族性和獲得性兩型。前者少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從嬰兒開始持續(xù)終生。后者開始于兒童或成人,在氣溫驟降或接觸冷水冷風時,在皮膚露出部位出現風團,持續(xù)半小時至3~4小時,冰塊試驗和被動轉移試驗陽性,多見于女性青年。(六)膽堿能性尋麻疹在運動、重勞動、受熱、飲酒或情緒緊張時,膽堿能神經發(fā)生沖動而釋放乙酰膽堿,作用于肥大細胞而發(fā)生直徑2~3mm小風團,不融合,半小時至1小時內消退,除掌拓外,皮疹可泛發(fā)全身,以青年人多見。(七)血清病性尋麻疹注射血清、疫苗或藥物后除皮膚出現風團外,可有發(fā)熱、關節(jié)痛、淋巴結腫大,有的可出現蛋白尿、管型尿。治療組方:藥用黃芪、首烏、白術各15克,當歸、白蘚皮、丹參(后下)各12克,赤芍、防風、蟬蛻各10克,鳥梢蛇(研沖)9克,川芎、甘草、全蝎(研沖)各6克。蜈蚣(研沖)2條。兒童用藥酌減。風寒勝加麻黃、桂枝、透骨草,去丹參、赤芍;風熱勝加青蒿、牛蒡子、薄荷,去當歸;濕熱勝加黃芩、苦參、地膚子,去黃芪;熱毒甚加金銀花、大青葉、黃連,去川芎;血瘀重加桃仁、紅花、澤蘭,偏血熱加紫草、槐花、丹皮,去白術;氣血兩虛加黨參、白芍、熟地、大棗,去全蝎、蜈蚣:瘙癢劇烈加白蒺藜,浮萍、荊芥、蒼耳子;疹塊難消加皂角刺、秦艽、路路通:病程冗長加三棱、莪術;反復發(fā)作加地龍、僵蠶、水蛭;久治不愈加白花蛇、穿山甲、地鱉蟲。每天1劑,水煎4次,分早中晚及睡前溫服。藥渣加水濃煎,濾液擦洗患部再浸泡15分鐘,早晚各1次。3周1個療程,直至疹消癢除。避風寒、忌生冷、香燥、煎炸、海鮮、蛋品、牛奶、飲料、酒類、辛辣
2016-03-09 13:2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y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y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尋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于皮膚粘膜的小血管擴張血漿滲出形成的局部水腫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尋麻疹的病因復雜尤其是慢性尋麻疹不易找到病因除和各種致敏原有關外與個人的敏感性素質及遺傳等因素也有密切的關系常見的誘因有:(一)食物以魚、蝦、蟹、蛋、牛奶、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最常見尤其是在一次大量進食蛋白質飲食和酗酒后發(fā)生的蛋白胨性尋麻疹其次某些植物也可致敏。(二)藥物如青霉素、痢特靈、血清、疫苗等可由變態(tài)反應引起另一些藥物如嗎啡、阿托品、阿司匹林等為組胺釋放劑可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起尋麻疹。(三)吸入物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某些氣體及真菌孢子等。(四)感染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原蟲、寄生蟲等感染這些感染可能通過傳染物的抗原作用或改變了機體的應激狀態(tài)引起I型或III型變態(tài)反應。(五)昆蟲叮咬如虱、跳蚤叮咬皮膚及黃蜂、蜜蜂、毛蟲的毒刺刺入皮膚引起變態(tài)反應。(六)物理及化學因素如冷、熱、日光和機械性刺激、摩擦壓迫和某些化學物質的刺激引起變態(tài)反應或非變態(tài)反應性尋麻疹。(七)內分泌和代謝障礙及胃腸功能失調均可誘發(fā)本病尤其是慢性尋麻疹。(八)內臟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淋巴瘤及某些腫瘤、風濕熱等可為尋麻疹的病因。(九)遺傳因素如家族性寒冷性尋麻疹、遺傳性家族性尋麻疹綜合癥和遺傳因素有關。(十)精神因素精神緊張、感情沖動可引起乙酰膽堿釋放增強血管通透性而發(fā)生尋麻疹。尋麻疹的發(fā)病機理可分為變態(tài)反應和非變態(tài)反應兩種前者主要是由于I型變態(tài)反應引起少數是II型或III型反應此型的抗體IgE和血管周圍肥大細胞、血中嗜堿性粒細胞相結合。當抗原再次侵入后在這些細胞表面發(fā)生抗原抗體反應引起肥大細胞膜本身及其一系列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學的變化促使胞漿中的顆粒脫出同時釋放出各種藥理性活性介質如組胺、5-羥色胺、肝素、前列腺素、乙酰膽堿、溶酶體酶、纖維蛋白溶酶、補體、各種激肽和慢性反應物質等引起毛細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痙攣、腺體分泌增多產生皮膚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各種癥狀。非變態(tài)反應性尋麻疹是由于某些物質如細菌酶素、蛇毒、蛋白胨、某些藥物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起紅斑、風團。常突然發(fā)病先感皮膚瘙癢很快出現大小不等、形態(tài)不一、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散在性分布亦可融合成片風團可局限也可泛發(fā)全身數分鐘或數小時后消退不留痕跡但新風團又陸續(xù)出現此起彼落消化道受累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喉頭及支氣管受累可發(fā)生喉頭水腫出現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癥狀在數日至2~3周內消退者稱為急性尋麻疹;若反復發(fā)作病程達1~2月大多找不出原因頑固性難治者稱為慢性尋麻疹。除以上兩型外還有幾種特殊型尋麻疹:(一)皮膚劃痕癥又稱人工尋麻疹手抓或鈍器劃其皮膚后該處出現暫時性紅色條狀隆起。(二)血管性水腫又稱巨大性尋麻疹。發(fā)生在眼瞼、口唇、包皮、外陰等組織松弛部位突然發(fā)生的局限性腫脹邊緣不清持續(xù)1~2日自行消退常反復發(fā)作。(三)壓迫性尋麻疹皮膚受壓4~6小時后局部發(fā)生深在性腫脹8~12小時后消退多發(fā)生在臀部、腰部、足背等受壓部位。(四)日光性尋麻疹暴曬日光或紫外線后在照光部位出現風團并有瘙癢和針刺感。(五)寒冷性尋麻疹分家族性和獲得性兩型。前者少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從嬰兒開始持續(xù)終生。后者開始于兒童或成人在氣溫驟降或接觸冷水冷風時在皮膚露出部位出現風團持續(xù)半小時至3~4小時冰塊試驗和被動轉移試驗陽性多見于女性青年。(六)膽堿能性尋麻疹在運動、重勞動、受熱、飲酒或情緒緊張時膽堿能神經發(fā)生沖動而釋放乙酰膽堿作用于肥大細胞而發(fā)生直徑2~3mm小風團不融合半小時至1小時內消退除掌拓外皮疹可泛發(fā)全身以青年人多見。(七)血清病性尋麻疹注射血清、疫苗或藥物后除皮膚出現風團外可有發(fā)熱、關節(jié)痛、淋巴結腫大有的可出現蛋白尿、管型尿。治療組方:藥用黃芪、首烏、白術各15克當歸、白蘚皮、丹參(后下)各12克赤芍、防風、蟬蛻各10克鳥梢蛇(研沖)9克川芎、甘草、全蝎(研沖)各6克。蜈蚣(研沖)2條。兒童用藥酌減。風寒勝加麻黃、桂枝、透骨草去丹參、赤芍;風熱勝加青蒿、牛蒡子、薄荷去當歸;濕熱勝加黃芩、苦參、地膚子去黃芪;熱毒甚加金銀花、大青葉、黃連去川芎;血瘀重加桃仁、紅花、澤蘭偏血熱加紫草、槐花、丹皮去白術;氣血兩虛加黨參、白芍、熟地、大棗去全蝎、蜈蚣:瘙癢劇烈加白蒺藜浮萍、荊芥、蒼耳子;疹塊難消加皂角刺、秦艽、路路通:病程冗長加三棱、莪術;反復發(fā)作加地龍、僵蠶、水蛭;久治不愈加白花蛇、穿山甲、地鱉蟲。每天1劑水煎4次分早中晚及睡前溫服。藥渣加水濃煎濾液擦洗患部再浸泡15分鐘早晚各1次。3周1個療程直至疹消癢除。避風寒、忌生冷、香燥、煎炸、海鮮、蛋品、牛奶、飲料、酒類、辛辣之品。孕婦、月經過多者及有出血性疾病禁服。功能:祛風散寒清熱除濕、。涼血解毒、活血通絡、化瘀消腫、益氣固表、養(yǎng)血和營、去癢止癢。療效:輕者1個療程即風團消、瘙癢止;重者2~3個療程
2016-03-09 09:5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俞景華 主治醫(yī)師
上海市松江區(qū)新浜鎮(zhèn)衛(wèi)生院
一級
保健科
-
盡量除去可疑病因除用抗組胺藥外可使用6-氨基已酸、維生素K、維生素E、維生素B12、組胺球蛋白、轉移因子、抗生素等1~2種藥品有望獲效有時還可采取抗組胺H1拮抗劑如賽庚啶或撲爾敏與H2拮抗劑象甲氰咪胍聯合應用往往可提高療效
2016-03-09 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