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號生完小孩后,在坐月子期間身體皮膚長了很多紅疹子,一片一片的,像過敏一樣,很癢很癢,身上已經被我撓得體無完膚了,尤其是出了汗更癢。首先是小腹部,然后蔓延到屁股、四肢和手腳。腹部上的估計是生小孩那天羊水早破,在醫院包成人尿不濕,不透氣憋出來的。后來身上長的估計是吃催乳的食物,發出來的體內的毒。這只是我的猜測,不決定。
8月28號生完小孩后,在坐月子期間身體皮膚長了很多紅疹子,一片一片的,像過敏一樣,很癢很癢,身上已經被我撓得體無完膚了,尤其是出了汗更癢。首先是小腹部,然后蔓延到屁股、四肢和手腳。腹部上的估計是生小孩那天羊水早破,在醫院包成人尿不濕,不透氣憋出來的。后來身上長的估計是吃催乳的食物,發出來的體內的毒。這只是我的猜測,不決定。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潤 主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外科研究所
-
可能是對某些物品過敏引起的狀況,建議你坐月子期間,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飲食,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喝一些粥,這類的食物,可以多吃一點水果,也寫可以多吃一些營養豐富的蔬菜,使自身的身體健康,營養均衡,提高免疫力,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不要是生冷的食物。
2018-12-31 16:22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結節性硬化癥,主要表現顏面部皮脂腺瘤智力不足及眼部視網膜等處的病變。亦可有顱骨鈣化,或合并心、腎、骨等部位的腫瘤。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臨床表現1、皮膚改變主要為顏面部皮脂腺瘤。2、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表現為智力減退。3、眼部改變最常見為視乳頭及視網膜結節。診斷:具有皮脂腺瘤、智力低下目前本病無特異性治療方法,對癥治療如控制此病發作,嬰兒痙攣可用ACTH治療;應用脫水劑降顱內壓,腦脊液循環受阻可手術治療,面部皮脂腺瘤可行整容術.總之還是以對癥治療為主要在醫生指導下分次減量,緩慢停藥,突然停藥,換藥均易誘發此病持續狀態.消除誘因:防止疾病引起高燒,飲酒、發熱、過勞、失眠、飲食不節、光電刺激等誘因.醫生詢問:這可能跟過敏因素有關,應該查查過敏原才對,明確診斷后積極質量。,
2016-03-10 06:5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此種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外顯率可變。可表現為癲癇、智能減退和特殊面痣三大特征。目前本病無特異性治療方法,對癥治療如控制癲癇發作,應用脫水劑降顱內壓,腦脊液循環受阻可手術治療,面部皮脂腺瘤可行整容術.
2016-03-09 23:1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結節性硬化癥,臨床特征是面部皮脂腺瘤、癲癇發作和智能減退,發病率為1/10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散發病例也較多見,需要持續藥物治療
2016-03-09 20: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又稱結節性硬化癥,主要表現顏面部皮脂腺瘤、癲癇、智力不足及眼部視網膜等處的病變。亦可有顱骨鈣化,或合并心、腎、骨等部位的腫瘤。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目前本病無特異性治療方法,對癥治療如控制癲癇發作,可用ACTH治療;應用脫水劑降顱內壓,腦脊液循環受阻可手術治療,面部皮脂腺瘤可行整容術。
2016-03-09 12:1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結節性硬化癥又稱結節性腦硬化病.本病可歸類于神經皮膚綜合征(亦稱斑痣性錯構瘤病),是源于外胚層的器官發育異常所致病變累及神經系統,皮膚和眼,也可累及中胚層內胚層器官如心肺骨腎和胃腸等.這位朋友你好,目前這樣慢性疾病,可以請中醫指導治療,辯證調理,平衡陰陽.療效是不錯的.要多食水果蔬菜.多喝水,促進新陳代謝.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6-03-09 09:0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結節性硬化癥? 結節性硬化病(tuberous sclerosis)又稱Bourneville病、Pringle病、Bourneville-Pringle母斑癥、結節性腦硬化綜合征、彌散性皮脂腺腺瘤、中樞性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疾病,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表現為面部有蝴蝶血管痣、輕度癡呆和癲癇發作。無特效治療。它有皮膚損害、智力缺陷、癲癇等三大特征。此病在許多器官中都有變化,屬于錯構瘤樣增生。發病率為l/10萬,患病率為5/10萬,男女之比約2:1。國內迄今已有多起報道,共四百余例,發病多在7歲前,作者50年代所見3例,有2例也在7歲前以癲癇發作起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