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胡勇
南京理工大學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很多腦癱的嬰兒都會患上自閉癥,擁有很多心理問題,所以應當進行心理行為的治療,所以應當為這些患兒提供健康的家庭環境,父母應當積極了解孩子的想法,多進行健康的引導,還有多讓孩子增加一些與同齡兒交往的機會,這樣可以很好把孩子的心理問題治療好,這樣對于病情的緩解可以做到很好的鋪墊。當然要合理有效的應用矯形器,在康復的階段中,矯形器起著很大的作用,矯形器的應用應當由醫師協助決定,選擇最佳的佩戴時期以及使用類型,矯形器可以達到矯正關節的不正常活動和一些肌肉不正常的抽搐,可以保持好肌肉的長度,預防畸形。
2016-03-10 05:0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小兒腦癱,全稱小兒腦性癱瘓,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個月內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臨床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
2016-03-10 02: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癥狀:1)小兒出生不久常少哭、少動、哭聲低弱,過分安靜。或多哭、易激惹、易驚嚇或反復出現肉跳。(2)生后喂哺困難,如吸吮無力、吞咽困難、口腔閉合不佳。(3)動作不協調、不對稱、隨意運動很少。(4)經常出現肌張力異常、姿勢和動作模式異常。(5)運動發育遲滯。例如,3~4個月小兒俯臥位不能豎頭;4個月后仍不能用前臂支撐負重;雙手常握拳,不能將手伸入口中吸吮;6~7個月仍不能翻身和獨坐片刻;扶站時以足尖著地或雙腿屈曲不能負重,或兩下肢過于挺直、交叉等。腦癱的表現可以分為多個類型。1.痙攣型小孩以四肢僵硬為主要表現。2.手足徐動型四肢和頭部出現不自主的無意識動作,做有目的的動作時,全身不自主動作增多,如面部出現"擠眉弄眼",說話及吞咽困難,常伴有流口水等。3.共濟失調型以四肢肌肉無力、不能保持身體平衡、步態不穩、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細動作為特征。單純性共濟失調較少見。共濟失調也可與手足徐動聯系在一起。患兒常常無法保持一個固定姿勢,當站立時,為了維持站立姿勢不得不進行頻繁調整。學走路時間晚于正常兒童。當行走時為了獲得較穩定的平衡,雙腳左右距離較寬,步態蹣跚,方向性差。
2016-03-09 22: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新生兒腦癱的早期癥狀為: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癥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重癥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2、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癥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診斷為腦癱。3、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2016-03-09 22:0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兒腦癱早期癥狀如下: 1、生長發育障礙:一部分輕型腦癱兒童生長發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部分的腦癱兒童都比同年齡的正常孩子個子長得矮小,生長發育較正常小兒要落后。 2、語言障礙:大部分的腦癱兒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像語言表達困難或構語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失語癥或者能理解別人的語言,但自己無法講話,這種情況尤其以手中徐動型的腦癱占比例較大。 3、牙齒發育障礙:腦癱兒童牙齒多數發育不良,牙齒質地疏松、易蛀,各種牙病的發生率比正常孩子要高。 4、視、聽覺障礙:不少腦癱兒童伴有近視或斜視,其中以內斜視較為常見,聽力減退以徐動型腦癱較常見。腦癱兒童往往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存在困難等癥狀。 5、運動障礙:腦癱兒童的運動能力低于同年齡的正常孩子,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礙程度輕的只是手、腳動作稍顯得不靈活或笨拙,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小兒腦癱早期癥狀有什么特征?以上就是關于小兒腦癱早期癥狀的詳細解說,相信您對此也都已經有所了解了吧,希望您在日常生活中要細心關注孩子的異常行為,一旦發現孩子有類似于小兒腦癱的早期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詳細檢查并進行有效地治療,早日還孩子健康快樂的生活。
2016-03-09 21:4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腦癱? 小兒腦性癱瘓簡稱小兒腦癱,是一組在小兒早期即發病的非進行性癥侯群,表現為非陣發性的中樞性隨意肌功能受累,如肢體痙攣、姿勢控制異常和不隨意運動等,并可同時伴有癲癇、智力低下、語言和視覺障礙等。其發病率在我國尚無精確報道,圍外報道為1.5‰~5‰活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