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鵝口瘡,是口腔粘膜受白色念珠菌(屬霉菌)感染所致.粘膜上出現乳白色的小點或融合成片,頗似奶塊,白膜覆蓋在口膠粘膜上,不易擦去.初起時成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形似奶快. 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喂養者手指的污染傳播.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這種疾病因為常常在口腔里發生白色的假膜,有時這種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樣.所以稱為雪口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兒童的口腔里也常可發現但并不致病. 以下情況均可引起感染: 1.母親陰道有霉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喂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霉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霉菌乘虛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1.口腔粘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癥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后,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腭或唇內粘膜上; 2.好發于頰舌,軟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濕紗布擦掉; 3.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4.受損的粘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少數可并發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可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癥;[編輯本段]治療 鵝口瘡多見于新生兒以及慢性腹瀉,營養不良的孩子,或長期使用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孩子,以及奶頭,食具不衛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這些孩子機體抵抗力普遍較差,如果口腔護理不當,白色念珠菌容易入侵并大量繁衍.兩側頰黏膜,舌,面,牙齦以及上顎等處可見白色點狀或片狀膜樣物,不易拭去,強行去除,其下方可見不出血的紅色創面.嚴重的鵝口瘡患兒,口腔內猶如白色雪花層層疊疊,壅塞咽喉,影響呼吸,患兒煩躁不安,拒食. 局部用藥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涂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 全身用藥癥狀嚴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進行綜合治療. 飲食衛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潔,奶瓶,奶頭,碗勺等專人專用,使用后用堿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養者每次喂奶前,母親應先洗手,清潔乳頭. 營養供給應選擇容易消化吸收,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并適當增加維生素B和C的供給,如動物肝臟,瘦肉,魚類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2016-03-10 10:3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可以一起用的,這個是可以合起來用的放心吧,只霉菌素片需要冷藏保存,碳酸氫納擦完摸只霉菌素
2016-03-10 06:4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癥,若病變限于局部如舌,齒齦,口角亦可稱為舌炎,齒齦炎或口角炎等.本病多見于嬰幼兒.可單獨發生,亦可繼發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瀉,營養不良,久病體弱和維生素BC缺乏等.常由細菌,病毒,真菌或螺旋體感染引起.食具消毒不嚴;口腔不衛生或由于各種疾病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有利于口炎的發生.口炎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鵝口瘡,皰疹性口炎,潰瘍性口炎等.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炎.多見于新生兒,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兒.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時奶頭不潔及污染的乳具感染.臨床表現1.口腔粘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癥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后,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腭或唇內粘膜上 2.好發于頰舌,軟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濕紗布擦掉; 3.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4.受損的粘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少數可并發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可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癥
2016-03-10 05:3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鵝口瘡(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鵝口,雪口,鵝口疳,鵝口白瘡.是由真菌傳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于嬰幼兒.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喂養者手指的污染傳播 《諸病源候論》卷五十:“小兒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瘡,如鵝口里,世謂之鵝口.”為多見于新生兒,嬰兒泄瀉及營養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主癥為口腔舌上滿布白色糜點,形如鵝口,故名.脾開竅于口,脾經郁熱,循經上行,熏于口舌而致.治宜清熱瀉火,用瀉黃散加生地,黃連.脾熱導致胃陰不足者,宜益氣養陰,用益胃湯.并用青黛,兒茶或冰硼散,錫類散,涂拭患處. 嬰兒口腔兩側黏膜或舌頭上有時會出現狀似奶塊的白色片狀物,而且不易去除.這是由是一種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醫學上稱為鵝口瘡.[編輯本段]鵝口瘡引起的原因 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這種疾病因為常常在口腔里發生白色的假膜,有時這種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樣.所以稱為雪口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兒童的口腔里也常可發現但并不致病. 以下情況均可引起感染: 1.母親陰道有霉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喂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霉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霉菌乘虛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編輯本段]表現及癥狀 1.口腔粘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癥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后,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腭或唇內粘膜上 2.好發于頰舌,軟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濕紗布擦掉; 3.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4.受損的粘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少數可并發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可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癥
2016-03-10 04:0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鵝口瘡又名“白口糊”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鵝口瘡主要發生于長期腹瀉,營養不良,長期或反復使用廣譜抗生素的嬰幼兒.也可經消毒不嚴被污染的食具如奶瓶,奶頭感染而得病.鵝口瘡表現為口腔粘膜附著一片片白色乳凝狀物,可見于頰粘膜,舌面及上腭等處,有時可蔓延至咽部,不易擦掉,強行揩去,容易出血.如病變累及食道,氣管,支氣管,肺泡時,會出現吞咽困難,惡心嘔吐,咳嗽,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等癥狀.鵝口瘡的局部處理基本與口腔炎相似,外涂制霉菌素或冰硼散.也可服清熱解毒中草藥.
2016-03-10 03:3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