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海忠 主任醫師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
-
兒童發燒驚厥的處理,包括保持冷靜、側臥體位、控制體溫、避免刺激、及時送醫等。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8-12-31 18:39
1.保持冷靜:家長不要驚慌,避免慌亂操作加重孩子病情。
2.側臥體位:讓孩子側臥,防止嘔吐物堵塞氣道引起窒息。
3.控制體溫:可采用溫水擦浴、冷敷額頭等物理降溫方法。
4.避免刺激:保持環境安靜,減少對孩子的刺激。
5.及時送醫:盡快送往醫院,由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兒童發燒驚厥需要家長冷靜應對,采取正確措施,并及時就醫。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新生兒肌張力低,由于現在小兒腦癱的頻發性,父母們需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健康情況,肌張力低是腦癱較為常見的一種癥狀表現,多見于幼兒,指出:其實小兒腦癱是可以治療痊愈的,腦癱的治療只要及時,方法正確,是完全能夠痊愈的。新新生兒肌張力生兒肌張力低,小兒腦癱肌張力低的表現如下:1、患兒肌肉張力低下,手感柔軟、松弛,對手指的按壓較少有抵抗。如肌肉張力正常,觸摸時手感柔軟適中,結實而富有彈性。2、肌肉張力低下的軟癱患兒,如被放置于仰臥位,上下肢常屈曲、外展,缺乏主動運動。3、肌肉張力低下者,抱起時會感到困難,如撈面條樣的感覺,有下沉的感覺,患兒容易從抱起者的手中滑落。4、肌張力低下時肌肉松弛無力,易受重力影響而下垂,被動活動時沒有抵抗的感覺,主要見于周圍神經損傷、小腦損傷及肌肉系統疾病。5、肌張力亢進時肌肉發緊、發硬,被動活動時有折刀樣或齒輪樣抵抗感覺,前者主要見于錐體損傷,后者主要見于錐體外系損傷。新生兒肌張力低,大家了解了嗎“四聯立體綜合療法”,針對病因,對癥治療,促進患者的整體功能的恢復,改善患者多方面的障礙。
2016-03-11 03:5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考慮不除外腦部問題建議做CT看看
2016-03-11 02: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早期干預后不會影響智力,如果不鍛煉的話會影響運動功能,說白了就是不會走路,不會爬。現在你家寶寶剛二個月,到一家權威的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再作結論。另,二個月的寶寶應該能抬頭了。你一定要引起重視,孩子是我們的希望,孩子的問題沒有解決好,我們一生都是失敗的?各種肌病、重癥肌無力、末梢神經病、神經根炎或小腦損害等出現肌張力減低,脊髓傳導本體感受的神經纖維阻斷時也可使肌張力下降。小兒急性偏癱時在癱瘓早期可有肌張力低下,數日或數周后出現肌張力增高,腱反射增強。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狹倒癥、癲癇失張力性發作出現陣發性或間隙性肌張低下。錐體系疾病出現肌張力增高。錐體外系、底節病變肌張力可降低或增高,有時表現為齒輪樣肌張力增高。去大腦強直時肌張力明顯增高,四肢強直,下肢伸直位,上肢屈曲頭向后背。 1.肌張力減低:肌肉松弛時被活動肌體所遇到的阻力減退,肌內缺乏膨脹的肌腹和正常的韌性而松弛。可因損害部位不同而臨床表現有異。脊髓前角損害時伴按節段性分布的肌無力、萎縮、無感覺障礙、有肌纖維震顫。周圍神經損害時伴肌無力、萎縮、感覺障礙、腱反射常減退或消失。某些肌肉和神經接頭病變肌張力降低,肌無力、伴或不伴肌萎縮,無肌纖維震顫及感覺障礙。脊髓后索或周圍神經的本體感覺纖維損害時常伴有感覺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覺性共濟失調步態。小腦系統損害時伴運動性共濟失調,步行呈蹣跚步態。新紋狀體病變時伴舞蹈樣運動。
2016-03-11 00:5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