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檢查弓形蟲感染成弱陽性,如何治療呢。...
孕前檢查弓形蟲感染成弱陽性,如何治療呢。吃什么藥想得到怎樣的幫助:孕前檢查弓形蟲感染成弱陽性,如何治療呢。吃什么藥很急,請幫幫忙(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病情分析:妊娠早期胎兒感染后可導致流產或畸形(北京地區弓形體感染的孕婦其胎兒畸形發生率為2--4.3%)。后期感染可致早產或死產,或使發娩的嬰兒具有此病的臨床表現。如將近分娩時發生弓形蟲感染,嬰兒生產時可以健康,但數周后出現臨床癥狀。如在胎兒期能得到母體一定數量抗體,則出生后對本病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但仍不足以制止發病,病程多呈遷延性。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和你談談“弓形體蟲病”的問題。弓形蟲病或弓形體病(toxoplasmosis)是由弓形體原蟲所致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性傳染病,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嚴重危害人、畜健康。先天性感染遠較后天性感染嚴重,這種感染是全身性的,主要表現為全身感染中毒癥狀和中樞神經系統及眼部等多器官病變。1)病原學本病的病原體是剛地弓形體(toxoplasmagondii)原蟲。因其滋養體的形狀而得名。以貓和貓科動物為其終末宿主和傳染源,而中間宿主是人和除貓和貓科動物以外的動物宿主,包括所有的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和各種家畜、家禽在內。弓形蟲在生活史中有五種不同的形態,即滋養體、包囊、裂殖體、配子體、卵囊。滋養體呈香蕉形成半月形,長約4--7μm,寬約2--4μm。在終末宿主體內具有全部五種形態,而在中間宿主體內只有滋養體和包囊兩種形態。在弓形蟲的傳播中意義最大的是卵囊和包囊,其次是滋養體。傳染源主要是動物傳染僅在特殊情況下發生。2)發病機理在感染早期,弓形蟲播散到全身器官及組織,引起相應的病變。感染晚期,機體對弓形蟲逐漸產生特異性抗體,弓形蟲在組織內形成包囊,原有病變也逐漸趨于靜止。弓形蟲病的情況取決于病原體和機體相互作用的結果。入侵人體后,在部分人不產生癥狀,屬隱性感染,發病者僅少數。隱性感染或病變已靜止的病人,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能導致病變活動。病原體在宿主細胞內增殖后,使細胞變性腫脹以致細胞破裂,散發出弓形體再侵入其他細胞,如此反復引起組織器官的損害,主要表現是由于血管栓塞而引起壞死灶和周圍組織的炎性細胞浸潤。這些是基本的病理改變。病變由滋養體引起,而包囊一般不引起炎癥。病變好發部位有腦、眼、淋巴結、心、肺、肝、脾和肌肉等處。3)臨床表現妊娠早期胎兒感染后可導致流產或畸形(北京地區弓形體感染的孕婦其胎兒畸形發生率為2--4.3%)。后期感染可致早產或死產,或使發娩的嬰兒具有此病的臨床表現。如將近分娩時發生弓形蟲感染,嬰兒生產時可以健康,但數周后出現臨床癥狀。如在胎兒期能得到母體一定數量抗體,則出生后對本病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但仍不足以制止發病,病程多呈遷延性。主要癥狀如下:1.全身表現--全身感染多見于新生兒,往往系弓形蟲迅速在各臟器繁殖,直接破壞被寄生的細胞,常見有發熱、貧血、嘔吐、紫紺、水腫、斑丘疹、體腔積液、肝脾腫大、黃疸、心肌炎、淋巴結腫大。往往可迅速死亡。所謂新生兒弓形蟲綜合征的主要表現為貧血、黃疸、肝脾腫大。2.中樞神經系表現--腦積水、腦鈣化和各種腦畸形為主要癥狀。表現為腦膜腦炎、腦炎或腦膜炎。常見抽搐、肢體強直、顱神經癱瘓、運動和意識障礙。腦脊液呈黃色,淋巴細胞和蛋白可增加。晚期在病灶中心發生腦鈣經。個別病例腦部壞死組織的碎屑脫落,進入側腦室,隨腦脊液循環,使大腦導水管阻塞,或大腦導水管壁上發生病變,均可產生阻塞性腦積水。如病變局限可引起癲癇。可在發病幾天或幾周中死亡。如能好轉,常遺留有抽搐、智力不足、脈絡膜視網膜炎等后遺癥。3.眼部病變--發生眼球病變者較為多見,首先發生在視網膜,偶爾整個眼球被侵犯,以致眼球變小,畸形及失明。一般發生在兩側眼球。隱匿型先天性弓形蟲病亦較常見,約占80%,出生時可無癥狀,但在神經系統或脈絡膜視網膜有弓形蟲包囊寄生,而至數月、數年或至成人才出現神經系統或脈絡膜視網膜炎癥狀。4)診斷根據臨床特征而疑有本病時,可應用以下實驗室檢查,在患者體液或病變組織中找到原蟲而確立診斷。患者的血液、骨髓、淋巴穿刺液或腦脊液沉淀等涂片,用吉姆薩氏或瑞忒氏染色可能找到原蟲,但陽性率不高。尚可作活體組織病理切片或動物接種試驗。此外血清學檢查抗體水平的上升,比上述方法簡便,且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5)輔助檢查1.亞甲藍染色試驗--在感染早期(10--14天)即開始陽性,第3--5周效價可達高峰,可維持數月至數年。低效介一般可代表慢性或過去的感染。從母體得來的抗體,在生后3--6個月內消失。因此小兒滿4個月后,可重復染色測定抗體,如效價仍維持高度,就可證明由于感染。2.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所測抗體是抗弓形蟲IgG,其出現反應及持續時間與亞甲藍染色試驗相仿。3.IgM-免疫熒光試驗--是改良的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感染5--6天即出現陽性結果,可持續3--6月,適于早期診斷。由于IgM的分子量大,母親的IgM一般不能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如新生兒血清中含有抗弓形蟲IgM,則可考慮先天性弓形蟲病的診斷。4.直接凝集反應--主要用于?/div>2014-12-0805:01:08向我提問
2016-03-11 22:1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好,一般考慮是感染的問題引起的,需要做好細致的檢查修復調理,需要注意使用營養藥物修復
2016-03-11 21:3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病情分析:妊娠早期胎兒感染后可導致流產或畸形(北京地區弓形體感染的孕婦其胎兒畸形發生率為2--4.3%)。后期感染可致早產或死產,或使發娩的嬰兒具有此病的臨床表現。如將近分娩時發生弓形蟲感染,嬰兒生產時可以健康,但數周后出現臨床癥狀。如在胎兒期能得到母體一定數量抗體,則出生后對本病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但仍不足以制止發病,病程多呈遷延性。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和你談談“弓形體蟲病”的問題。弓形蟲病或弓形體病(toxoplasmosis)是由弓形體原蟲所致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性傳染病,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嚴重危害人、畜健康。先天性感染遠較后天性感染嚴重,這種感染是全身性的,主要表現為全身感染中毒癥狀和中樞神經系統及眼部等多器官病變。1)病原學本病的病原體是剛地弓形體(toxoplasmagondii)原蟲。因其滋養體的形狀而得名。以貓和貓科動物為其終末宿主和傳染源,而中間宿主是人和除貓和貓科動物以外的動物宿主,包括所有的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和各種家畜、家禽在內。弓形蟲在生活史中有五種不同的形態,即滋養體、包囊、裂殖體、配子體、卵囊。滋養體呈香蕉形成半月形,長約4--7μm,寬約2--4μm。在終末宿主體內具有全部五種形態,而在中間宿主體內只有滋養體和包囊兩種形態。在弓形蟲的傳播中意義最大的是卵囊和包囊,其次是滋養體。傳染源主要是動物傳染僅在特殊情況下發生。2)發病機理在感染早期,弓形蟲播散到全身器官及組織,引起相應的病變。感染晚期,機體對弓形蟲逐漸產生特異性抗體,弓形蟲在組織內形成包囊,原有病變也逐漸趨于靜止。弓形蟲病的情況取決于病原體和機體相互作用的結果。入侵人體后,在部分人不產生癥狀,屬隱性感染,發病者僅少數。隱性感染或病變已靜止的病人,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能導致病變活動。病原體在宿主細胞內增殖后,使細胞變性腫脹以致細胞破裂,散發出弓形體再侵入其他細胞,如此反復引起組織器官的損害,主要表現是由于血管栓塞而引起壞死灶和周圍組織的炎性細胞浸潤。這些是基本的病理改變。病變由滋養體引起,而包囊一般不引起炎癥。病變好發部位有腦、眼、淋巴結、心、肺、肝、脾和肌肉等處。3)臨床表現妊娠早期胎兒感染后可導致流產或畸形(北京地區弓形體感染的孕婦其胎兒畸形發生率為2--4.3%)。后期感染可致早產或死產,或使發娩的嬰兒具有此病的臨床表現。如將近分娩時發生弓形蟲感染,嬰兒生產時可以健康,但數周后出現臨床癥狀。如在胎兒期能得到母體一定數量抗體,則出生后對本病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但仍不足以制止發病,病程多呈遷延性。主要癥狀如下:1.全身表現--全身感染多見于新生兒,往往系弓形蟲迅速在各臟器繁殖,直接破壞被寄生的細胞,常見有發熱、貧血、嘔吐、紫紺、水腫、斑丘疹、體腔積液、肝脾腫大、黃疸、心肌炎、淋巴結腫大。往往可迅速死亡。所謂新生兒弓形蟲綜合征的主要表現為貧血、黃疸、肝脾腫大。2.中樞神經系表現--腦積水、腦鈣化和各種腦畸形為主要癥狀。表現為腦膜腦炎、腦炎或腦膜炎。常見抽搐、肢體強直、顱神經癱瘓、運動和意識障礙。腦脊液呈黃色,淋巴細胞和蛋白可增加。晚期在病灶中心發生腦鈣經。個別病例腦部壞死組織的碎屑脫落,進入側腦室,隨腦脊液循環,使大腦導水管阻塞,或大腦導水管壁上發生病變,均可產生阻塞性腦積水。如病變局限可引起癲癇。可在發病幾天或幾周中死亡。如能好轉,常遺留有抽搐、智力不足、脈絡膜視網膜炎等后遺癥。3.眼部病變--發生眼球病變者較為多見,首先發生在視網膜,偶爾整個眼球被侵犯,以致眼球變小,畸形及失明。一般發生在兩側眼球。隱匿型先天性弓形蟲病亦較常見,約占80%,出生時可無癥狀,但在神經系統或脈絡膜視網膜有弓形蟲包囊寄生,而至數月、數年或至成人才出現神經系統或脈絡膜視網膜炎癥狀。4)診斷根據臨床特征而疑有本病時,可應用以下實驗室檢查,在患者體液或病變組織中找到原蟲而確立診斷。患者的血液、骨髓、淋巴穿刺液或腦脊液沉淀等涂片,用吉姆薩氏或瑞忒氏染色可能找到原蟲,但陽性率不高。尚可作活體組織病理切片或動物接種試驗。此外血清學檢查抗體水平的上升,比上述方法簡便,且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5)輔助檢查1.亞甲藍染色試驗--在感染早期(10--14天)即開始陽性,第3--5周效價可達高峰,可維持數月至數年。低效介一般可代表慢性或過去的感染。從母體得來的抗體,在生后3--6個月內消失。因此小兒滿4個月后,可重復染色測定抗體,如效價仍維持高度,就可證明由于感染。2.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所測抗體是抗弓形蟲IgG,其出現反應及持續時間與亞甲藍染色試驗相仿。3.IgM-免疫熒光試驗--是改良的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感染5--6天即出現陽性結果,可持續3--6月,適于早期診斷。由于IgM的分子量大,母親的IgM一般不能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如新生兒血清中含有抗弓形蟲IgM,則可考慮先天性弓形蟲病的診斷。4.直接凝集反應--主要用于?/div>2014-12-0316:03:55向我提問
2016-03-11 14: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病情分析:妊娠早期胎兒感染后可導致流產或畸形(北京地區弓形體感染的孕婦其胎兒畸形發生率為2--4.3%)。后期感染可致早產或死產,或使發娩的嬰兒具有此病的臨床表現。如將近分娩時發生弓形蟲感染,嬰兒生產時可以健康,但數周后出現臨床癥狀。如在胎兒期能得到母體一定數量抗體,則出生后對本病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但仍不足以制止發病,病程多呈遷延性。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和你談談“弓形體蟲病”的問題。弓形蟲病或弓形體病(toxoplasmosis)是由弓形體原蟲所致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性傳染病,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嚴重危害人、畜健康。先天性感染遠較后天性感染嚴重,這種感染是全身性的,主要表現為全身感染中毒癥狀和中樞神經系統及眼部等多器官病變。1)病原學本病的病原體是剛地弓形體(toxoplasmagondii)原蟲。因其滋養體的形狀而得名。以貓和貓科動物為其終末宿主和傳染源,而中間宿主是人和除貓和貓科動物以外的動物宿主,包括所有的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和各種家畜、家禽在內。弓形蟲在生活史中有五種不同的形態,即滋養體、包囊、裂殖體、配子體、卵囊。滋養體呈香蕉形成半月形,長約4--7μm,寬約2--4μm。在終末宿主體內具有全部五種形態,而在中間宿主體內只有滋養體和包囊兩種形態。在弓形蟲的傳播中意義最大的是卵囊和包囊,其次是滋養體。傳染源主要是動物傳染僅在特殊情況下發生。2)發病機理在感染早期,弓形蟲播散到全身器官及組織,引起相應的病變。感染晚期,機體對弓形蟲逐漸產生特異性抗體,弓形蟲在組織內形成包囊,原有病變也逐漸趨于靜止。弓形蟲病的情況取決于病原體和機體相互作用的結果。入侵人體后,在部分人不產生癥狀,屬隱性感染,發病者僅少數。隱性感染或病變已靜止的病人,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能導致病變活動。病原體在宿主細胞內增殖后,使細胞變性腫脹以致細胞破裂,散發出弓形體再侵入其他細胞,如此反復引起組織器官的損害,主要表現是由于血管栓塞而引起壞死灶和周圍組織的炎性細胞浸潤。這些是基本的病理改變。病變由滋養體引起,而包囊一般不引起炎癥。病變好發部位有腦、眼、淋巴結、心、肺、肝、脾和肌肉等處。3)臨床表現妊娠早期胎兒感染后可導致流產或畸形(北京地區弓形體感染的孕婦其胎兒畸形發生率為2--4.3%)。后期感染可致早產或死產,或使發娩的嬰兒具有此病的臨床表現。如將近分娩時發生弓形蟲感染,嬰兒生產時可以健康,但數周后出現臨床癥狀。如在胎兒期能得到母體一定數量抗體,則出生后對本病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但仍不足以制止發病,病程多呈遷延性。主要癥狀如下:1.全身表現--全身感染多見于新生兒,往往系弓形蟲迅速在各臟器繁殖,直接破壞被寄生的細胞,常見有發熱、貧血、嘔吐、紫紺、水腫、斑丘疹、體腔積液、肝脾腫大、黃疸、心肌炎、淋巴結腫大。往往可迅速死亡。所謂新生兒弓形蟲綜合征的主要表現為貧血、黃疸、肝脾腫大。2.中樞神經系表現--腦積水、腦鈣化和各種腦畸形為主要癥狀。表現為腦膜腦炎、腦炎或腦膜炎。常見抽搐、肢體強直、顱神經癱瘓、運動和意識障礙。腦脊液呈黃色,淋巴細胞和蛋白可增加。晚期在病灶中心發生腦鈣經。個別病例腦部壞死組織的碎屑脫落,進入側腦室,隨腦脊液循環,使大腦導水管阻塞,或大腦導水管壁上發生病變,均可產生阻塞性腦積水。如病變局限可引起癲癇。可在發病幾天或幾周中死亡。如能好轉,常遺留有抽搐、智力不足、脈絡膜視網膜炎等后遺癥。3.眼部病變--發生眼球病變者較為多見,首先發生在視網膜,偶爾整個眼球被侵犯,以致眼球變小,畸形及失明。一般發生在兩側眼球。隱匿型先天性弓形蟲病亦較常見,約占80%,出生時可無癥狀,但在神經系統或脈絡膜視網膜有弓形蟲包囊寄生,而至數月、數年或至成人才出現神經系統或脈絡膜視網膜炎癥狀。4)診斷根據臨床特征而疑有本病時,可應用以下實驗室檢查,在患者體液或病變組織中找到原蟲而確立診斷。患者的血液、骨髓、淋巴穿刺液或腦脊液沉淀等涂片,用吉姆薩氏或瑞忒氏染色可能找到原蟲,但陽性率不高。尚可作活體組織病理切片或動物接種試驗。此外血清學檢查抗體水平的上升,比上述方法簡便,且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5)輔助檢查1.亞甲藍染色試驗--在感染早期(10--14天)即開始陽性,第3--5周效價可達高峰,可維持數月至數年。低效介一般可代表慢性或過去的感染。從母體得來的抗體,在生后3--6個月內消失。因此小兒滿4個月后,可重復染色測定抗體,如效價仍維持高度,就可證明由于感染。2.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所測抗體是抗弓形蟲IgG,其出現反應及持續時間與亞甲藍染色試驗相仿。3.IgM-免疫熒光試驗--是改良的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感染5--6天即出現陽性結果,可持續3--6月,適于早期診斷。由于IgM的分子量大,母親的IgM一般不能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如新生兒血清中含有抗弓形蟲IgM,則可考慮先天性弓形蟲病的診斷。4.直接凝集反應--主要用于?/div>2015-06-2709:12:46向我提問
2016-03-11 12:0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妊娠早期胎兒感染后可導致流產或畸形(北京地區弓形體感染的孕婦其胎兒畸形發生率為2--4.3%)。后期感染可致早產或死產,或使發娩的嬰兒具有此病的臨床表現。如將近分娩時發生弓形蟲感染,嬰兒生產時可以健康,但數周后出現臨床癥狀。如在胎兒期能得到母體一定數量抗體,則出生后對本病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但仍不足以制止發病,病程多呈遷延性。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和你談談“弓形體蟲病”的問題。弓形蟲病或弓形體病(toxoplasmosis)是由弓形體原蟲所致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寄生蟲性傳染病,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嚴重危害人、畜健康。先天性感染遠較后天性感染嚴重,這種感染是全身性的,主要表現為全身感染中毒癥狀和中樞神經系統及眼部等多器官病變。1)病原學本病的病原體是剛地弓形體(toxoplasmagondii)原蟲。因其滋養體的形狀而得名。以貓和貓科動物為其終末宿主和傳染源,而中間宿主是人和除貓和貓科動物以外的動物宿主,包括所有的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和各種家畜、家禽在內。弓形蟲在生活史中有五種不同的形態,即滋養體、包囊、裂殖體、配子體、卵囊。滋養體呈香蕉形成半月形,長約4--7μm,寬約2--4μm。在終末宿主體內具有全部五種形態,而在中間宿主體內只有滋養體和包囊兩種形態。在弓形蟲的傳播中意義最大的是卵囊和包囊,其次是滋養體。傳染源主要是動物傳染僅在特殊情況下發生。2)發病機理在感染早期,弓形蟲播散到全身器官及組織,引起相應的病變。感染晚期,機體對弓形蟲逐漸產生特異性抗體,弓形蟲在組織內形成包囊,原有病變也逐漸趨于靜止。弓形蟲病的情況取決于病原體和機體相互作用的結果。入侵人體后,在部分人不產生癥狀,屬隱性感染,發病者僅少數。隱性感染或病變已靜止的病人,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能導致病變活動。病原體在宿主細胞內增殖后,使細胞變性腫脹以致細胞破裂,散發出弓形體再侵入其他細胞,如此反復引起組織器官的損害,主要表現是由于血管栓塞而引起壞死灶和周圍組織的炎性細胞浸潤。這些是基本的病理改變。病變由滋養體引起,而包囊一般不引起炎癥。病變好發部位有腦、眼、淋巴結、心、肺、肝、脾和肌肉等處。3)臨床表現妊娠早期胎兒感染后可導致流產或畸形(北京地區弓形體感染的孕婦其胎兒畸形發生率為2--4.3%)。后期感染可致早產或死產,或使發娩的嬰兒具有此病的臨床表現。如將近分娩時發生弓形蟲感染,嬰兒生產時可以健康,但數周后出現臨床癥狀。如在胎兒期能得到母體一定數量抗體,則出生后對本病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但仍不足以制止發病,病程多呈遷延性。主要癥狀如下:1.全身表現--全身感染多見于新生兒,往往系弓形蟲迅速在各臟器繁殖,直接破壞被寄生的細胞,常見有發熱、貧血、嘔吐、紫紺、水腫、斑丘疹、體腔積液、肝脾腫大、黃疸、心肌炎、淋巴結腫大。往往可迅速死亡。所謂新生兒弓形蟲綜合征的主要表現為貧血、黃疸、肝脾腫大。2.中樞神經系表現--腦積水、腦鈣化和各種腦畸形為主要癥狀。表現為腦膜腦炎、腦炎或腦膜炎。常見抽搐、肢體強直、顱神經癱瘓、運動和意識障礙。腦脊液呈黃色,淋巴細胞和蛋白可增加。晚期在病灶中心發生腦鈣經。個別病例腦部壞死組織的碎屑脫落,進入側腦室,隨腦脊液循環,使大腦導水管阻塞,或大腦導水管壁上發生病變,均可產生阻塞性腦積水。如病變局限可引起癲癇。可在發病幾天或幾周中死亡。如能好轉,常遺留有抽搐、智力不足、脈絡膜視網膜炎等后遺癥。3.眼部病變--發生眼球病變者較為多見,首先發生在視網膜,偶爾整個眼球被侵犯,以致眼球變小,畸形及失明。一般發生在兩側眼球。隱匿型先天性弓形蟲病亦較常見,約占80%,出生時可無癥狀,但在神經系統或脈絡膜視網膜有弓形蟲包囊寄生,而至數月、數年或至成人才出現神經系統或脈絡膜視網膜炎癥狀。4)診斷根據臨床特征而疑有本病時,可應用以下實驗室檢查,在患者體液或病變組織中找到原蟲而確立診斷。患者的血液、骨髓、淋巴穿刺液或腦脊液沉淀等涂片,用吉姆薩氏或瑞忒氏染色可能找到原蟲,但陽性率不高。尚可作活體組織病理切片或動物接種試驗。此外血清學檢查抗體水平的上升,比上述方法簡便,且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5)輔助檢查1.亞甲藍染色試驗--在感染早期(10--14天)即開始陽性,第3--5周效價可達高峰,可維持數月至數年。低效介一般可代表慢性或過去的感染。從母體得來的抗體,在生后3--6個月內消失。因此小兒滿4個月后,可重復染色測定抗體,如效價仍維持高度,就可證明由于感染。2.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所測抗體是抗弓形蟲IgG,其出現反應及持續時間與亞甲藍染色試驗相仿。3.IgM-免疫熒光試驗--是改良的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感染5--6天即出現陽性結果,可持續3--6月,適于早期診斷。由于IgM的分子量大,母親的IgM一般不能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如新生兒血清中含有抗弓形蟲IgM,則可考慮先天性弓形蟲病的診斷。4.直接凝集反應--主要用于?/div>2014-12-0410:48:09向我提問
2016-03-11 11: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