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岳億玲 主任醫師
淮北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小兒科
-
如果有先兆性流產的情況,首先要注意保胎治療,同時要去醫院檢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才及時用藥,對癥治療。治療期間有注意不能太焦慮了,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而且要嚴密觀察陰道流血的情況。如果癥狀好轉的話,那么就有可能會保胎成功的。如果癥狀不太好,很容易發展成為難免流產。
2018-11-26 13:5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癥又稱川崎病,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變為主要病理特點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醫生首次報道.由于本病可發生嚴重心血管病變,引起人們重視,近年發病增多.顯然川崎病已取代風濕熱為我國小兒后天性心臟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認為川崎病是一種免疫介導的血管炎.絕大多數患兒預后良好,呈自限性經過,適當治療可以逐漸康復.這一點與嬰兒型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相比,差異很大.但15~30%的川崎病患者可發生冠狀動脈瘤.由于冠狀動脈瘤,血栓閉塞或心肌炎而死亡者占全部病例的1~2%,甚至在恢復期中也可猝死.后遺缺血性心臟病為數甚少.約2%左右出現再發.病死率近年已下降為0.5%~1.0%.患兒營養不足與機體代謝和消耗增多有密切關.要加強消化道管理,多食用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主張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為主,如雞蛋糕,果汁飲料,豆漿等.避免食用生,硬,過熱,辛辣的刺激性食物.急性發作期以少量流食,多餐為主,必要時補充營養物質如脂肪乳,氨基酸,保證有足夠營養進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促進疾病早日康復.總之,只要仔細觀察病情細心護理,不失時機地消除各種并發癥的出現,與家長相互配合,細心解釋,減輕其焦躁,不穩定的情緒,才能縮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2016-03-12 06:1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急性期治療 1.丙種球蛋白研究已證實早期靜脈輸入丙種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療可降低川崎病冠狀動脈瘤的發生率。必須強調在發病后10天之內用藥。用法為每日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400mg/kg,2~4小時輸入,連續4天;同時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分3~4次,連續4天,以后閏至5mg/kg·d,頓服。 2.阿司匹林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癥過程,減輕冠狀動脈病變,但尚無對照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治療能降低冠狀動脈瘤的發生率。服用劑量每天30~100mg·kg,分3~4次。日本醫生傾向于用小劑量,其依據是在是在川崎病急性期服大劑量者認為急性患者對阿司匹林吸收減低和清除增加,用大劑量才能達到抗炎效果。服用14天,熱退后減至每日3~5mg/kg,一次頓服,豐收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皮質激素一向認為腎上腺皮質激素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可緩解癥狀,但以后發現皮質激素易致血栓形成,并妨礙冠狀動脈病變修復,促進動脈瘤形成,故不宜單用強地松等皮質激素治療。除非并發嚴重心肌炎或持續高熱重癥病例,可聯合應用強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療,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癥反應一般不單用皮質激素。 恢復期及隨后治療 1.抗凝治療恢復期病例用阿司匹林每日3~5mg/kg,1次服用,至血沉、血小板恢復正常,如無冠狀動脈異常,一般在發病后6~8周停藥。此后6個月、1年復查超聲心動圖。對遺留冠狀動脈慢性期病人,需長期服用抗凝藥物并密切隨訪。有小的單發冠狀動脈瘤病人,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3~5mg/kg·d,直到動脈瘤消退。對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用潘生丁每日3~6mg/kg,分2~3次服。每年心臟情況。如超聲心動圖,臨床資料或運動試驗提示心肌缺血,應做冠狀動脈造影。患者有多發或較大的冠脈瘤,應長期口服造影。患者有多發或較大的冠脈瘤,應長期口服阿司匹林及潘生丁。有巨瘤的患者易形成血栓、發生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可用口服法華令抗凝劑。這些病人應限制活動,不參加體育運動。每3~6月檢查心臟情況,如有心肌缺血表現或運動試驗陽性,應作冠狀動脈造影,了解狹窄病變進展情況。患有1支或多支主要冠狀動脈閉塞的病人,應長期接受抗凝治療,反復檢查心臟情況,包括心肌掃描、運動試驗、冠狀血管造影等,并考慮外科治療。 2.溶栓治療對心有梗塞及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靜脈或導管經皮穿刺冠狀動脈內給藥,促使冠脈再通,心肌再灌注。靜脈溶栓1小時內輸入尿激酶20000u/kg,繼之以每小時3000~4000u/kg輸入。冠狀動脈給藥1小時內輸入尿激酶1000u/kg。也可用鏈激酶,靜脈溶栓1小時內輸入鏈激酶10000u/kg,半小時后可再用1次。以上藥物快速溶解纖維蛋白,效果較好,無不良反應。 3.冠狀動脈成形術應用氣囊導管對冠狀動脈狹窄病例進行擴張,已獲成功。 4.外科治療冠狀動脈搭橋術的適應證為:①左主干高度閉塞;②多枝高度閉塞;③左前降支近高度閉塞。對嚴重二尖瓣關閉不全病例,內科治療無效,可行瓣膜成形術或瓣膜置換術。日本報道接受冠狀動脈分流術的62例川崎病患者,其中7例同時做二尖瓣手術。術前70%病人有心絞痛、心力衰竭或其他癥狀。術后4年存活率87%,10年存活率45%,大多數死于后期心肌梗塞或猝死。 發生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應予相應治療。 病情變化及護理 1體溫患兒以發熱為首發癥狀。發熱與免疫功能失調有關。患兒體溫呈稽留熱或弛張熱,體溫達38℃~40℃,入院后測體溫4次/d,直到體溫正常后改為20次/d。由于該病反復高熱不退,患兒家屬易急噪、焦慮、情緒不穩定,應耐心勸說解釋。出現高熱時不應自己給患兒服退熱藥,應向醫生報告。我院主張體溫38.5℃以下采用物理降溫,溫水擦浴、冰袋降溫、多飲溫開水,如體溫不降,持續升高達38.5℃以上應采用藥物治療如莫丁舒、普菲特達到降溫目的。 2四肢末端變化患兒在1周內可能出現手指、足趾硬腫、手掌面皮膚發紅,部分患兒指趾關節呈梭形腫脹、觸痛,肢端、肛周、軀干等處脫皮,指甲脫落。應對患兒加強護理,注意局部皮膚黏膜清潔,避免搔抓皮膚,注意防止發生皮膚撕傷。 3皮疹發病后1~5d部分患兒可出現皮膚多形性紅斑,以猩紅熱樣皮疹最常見,但無水泡及結痂,約1周左右可消退,在此期間應注意與其他傳染病性皮疹及藥物引起的過敏皮疹現象相鑒別,此時囑家長給患兒穿柔軟的衣物避免患兒用手抓癢,減少刺激。 4口腔及口唇口唇潮紅、干燥、皸裂、出血、結痂。口腔咽部黏膜彌漫性充血,舌乳頭突出呈楊梅舌,扁桃體呈輕度或重度腫大。要協助家長做好口腔護理,注意口腔衛生。盡量避免食用生、硬類食物,以流食、軟食為主。 5淋巴結改變多數患兒都可出現淋巴結腫大,以頸部淋巴結非化膿性腫大為主,黃豆至蠶豆粒大小,單側多發,可有壓痛,無波動感,在l周后多可自行消退。 6眼部改變發病后1~6d患兒有眼結膜充血或球結膜充血,不伴有分泌物及腫脹,可用甲氯霉素滴眼液滴眼,避免直接強光刺激、疲勞過度。 7冠狀動脈改變部分患兒心臟彩超檢查出現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瘤樣擴張,冠狀動脈最大內徑8mm(重度);冠狀動脈狹窄、血栓,較重時可出現猝死,必須減少心臟負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飲食調整 患兒營養不足與機體代謝和消耗增多有密切關。要加強消化道管理,多食用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主張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為主,如雞蛋糕、果汁飲料、豆漿等。避免食用生、硬、過熱、辛辣的刺激性食物。急性發作期以少量流食、多餐為主,必要時補充營養物質如脂肪乳、氨基酸,保證有足夠營養進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促進疾病早日康復。 總之,只要仔細觀察病情細心護理,不失時機地消除各種并發癥的出現,與家長相互配合,細心解釋,減輕其焦躁,不穩定的情緒,才能縮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2016-03-11 18:4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