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是什么病
我的父親今年65歲了,前段時間,帶他去醫院檢查的時候,發現好像是有點脫肛,常常有少量的粘液從肛門內流出,并有下墜感和排便不盡的感覺,應該用什么藥物治療比較好呢?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大小便后出來,必須在用手弄進去,有5年的時間了這在醫學上叫直腸脫垂,俗話叫脫肛,是直腸壁部分或全層下移導致的,若果你是有5年病史了,那么我還是考慮你是內痔或直腸息肉經常脫出,時間長了導致的脫肛.也有可能是腹內壓增高導致的,比如經常咳嗽,便秘,都會導致的.在成年人只要有直腸脫垂的癥狀不處理就會日益加重的因為你犯病的時間比較長了.一般治療應該不起作用,最好還是手術治療,術后就會慢慢恢復的注意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注意冬天保暖避免感冒,等引起腹內壓增高的癥狀都會加重病情,所以積極預防以上是對“脫肛是什么病”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3-13 06:1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脫肛也稱直腸脫垂,指肛管直腸外翻而脫垂于肛門外。常見于體虛的小兒及老年人,或新產婦,或有長期瀉痢、咳嗽等病史,或有內痔環切手術史。脫肛主要有以下臨床癥狀:脫出為本癥的主要癥狀。輕者排便時直腸粘膜脫出,便后可自行還納;日久逐步發展為直腸全層脫出,除大便時脫出外,甚至咳嗽、行走、下蹲也脫出,須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后方能回納。如脫出未即時還納,直腸粘膜充血水腫,出血或糜爛。可伴有肛周皮膚潮濕瘙癢、腰骶及腹部墜脹酸痛。對于脫肛的病因,目前有兩種學術的觀點。一種直腸粘膜脫垂說法是滑動性疝學說。另一種直腸粘膜脫垂的說法是腸套疊學說。多采取手術治療。
2016-03-12 23:5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對于脫肛的病因,目前有兩種學術的觀點.一種直腸粘膜脫垂說法是滑動性疝學說.另一種直腸粘膜脫垂的說法是腸套疊學說. 專家介紹說,直腸粘膜脫垂的病因主要是和胃竇部炎癥有關系的,胃粘膜惡性細胞浸潤也可發生本病.當胃竇部炎癥時,粘膜下結締組織較松,胃粘膜和粘膜下層增生,如胃竇蠕動增強,則粘膜皺襞很易被送入幽門,形成胃粘膜脫垂.一切能引起胃劇烈蠕動的因素,如精神緊張,煙酒,咖啡刺激等均為直腸粘膜脫垂的病因.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下直腸脫垂的病因的二種學術觀點. 其一,滑動性疝學說.認為病人的直腸與子宮(男性為膀胱)之間所形成的凹陷過深,當腹內的壓力增加時,直腸前壁承受不了這種壓力,就會向直腸壺腹部內陷,長期如此,直腸就會向肛門外脫出,形成一個起始于直腸子宮(或膀胱)的凹陷,脫出在肛門外的直腸由直腸前壁構成疝囊,這種脫出主要是直腸前壁,能形成嚴重的直腸脫垂. 其二,腸套疊學說.認為直腸脫垂是因為直腸與乙狀結腸之間的固定處,由于某種原因受了損傷,在腹內壓力持續增加時,上部直腸與部分乙狀結腸就會從這個固定處向下部直腸壺腹套疊,直到脫出肛門外,形成直腸前壁和后壁長度相等,腸腔位于中央的直腸脫垂. 長期以來,對于直腸粘膜脫垂的形成機制存在著爭論.有專家認為滑動性疝學說和腸套疊學說兩者基本上是一回事只不過是程度上的不同,滑動性疝型也可以說是一種腸套疊,只是未影響到整圈腸壁.【中醫治療】 此病多為氣虛下陷,長時間腹瀉不愈,久病臥床傷氣,大便干結,均可以出現脫肛. 治以補益中氣,升提下陷.藥用炙黃芪,黨參,白術,升麻,柴胡,當歸,陳皮.便秘加熟軍;有熱加連翹,梔子;陰虛加玄參,生地. 另外可以針灸百會,長強,病久加足三里. 治脫肛方: 1.參麥芩連歸地湯(肖正安教授) 組成:沙參5克,麥冬12克,黃芩10克,黃連5克,當歸6克,生地15克,枳殼6克,厚樸9克,烏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熱涼血,利肛收斂.主治:肺熱氣虛之脫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收肛散(柏蓮松教授)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龍骨9克,木賊草9大象.功效:收澀固脫.主治:肛門直腸粘膜脫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細末,干擦或麻油調敷. 3.提肛湯(王靜安主任醫師)組成:黃芪15克,升麻5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炒淮山藥15克,沙參15克,麥冬10克,烏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陽舉陷,益氣滋陰.主治:小兒脫肛.加減:若小兒滑瀉不禁,可加煨訶子10克;炙粟殼5克,以清之;若久瀉虛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溫補中陽.本方為自擬方,臨床運用30余年,有效率達96%.用法:日1劑,水煎,分早,中,晚服. 4.脫肛液(李潤庭主任醫師)組成:明礬6克,鹽酸普魯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腸收澀.主治:直腸脫垂.用法:注射于直腸周圍或直腸粘膜層與肌層之間. 5.益氣升陽湯(張夢儂名中醫)組成:黃芪15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樹皮10克,陳皮10克,罌粟殼10克.功效:益氣升陽.主治:脫肛.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分服.【中醫食療】 1.田螺燉豬肉用田螺肉120克,豬肉120克.將洗干凈的田螺肉,豬肉入鍋共燉.每日1劑,分4次服食. 2.何首烏煲雞何首烏30克,雌雞1只(約500克).將雞宰殺去毛及內臟,以白紗布兩,三層包何首烏末,納雞腹內,加清水適量,放入鍋內,煲至雞肉離骨,取出首烏末,加鹽,油,姜,酒調味,飲湯食雞肉.一日內分2次服完. 3.黃花木耳湯黃花菜(又名金針菜)100克,木耳25克,白糖5克.將黃花菜,木耳洗凈去雜質,加水煮1小時,原湯加白糖調勻服食. 4.鯽魚黃芪湯鯽魚150—200克,黃芪15—20克,枳殼9克(炒).將鯽魚去鰓,鱗,內臟,先煎黃芪,枳殼,30分鐘后下鯽魚,魚熟后取湯飲之,可少加生姜,鹽以調味.
2016-03-12 22:3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脫肛,或稱直腸脫垂,指肛管直腸外翻而脫垂于肛門外. 治以補益中氣,升提下陷.藥用炙黃芪,黨參,白術,升麻,柴胡,當歸,陳皮.便秘加熟軍;有熱加連翹,梔子;陰虛加玄參,生地. 另外可以針灸百會,長強,病久加足三里.
2016-03-12 17:0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脫肛脫肛又稱肛管直腸脫垂,是直腸黏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多見于體質虛弱的小兒和老年人,身高瘦弱者也易發生.幼兒發育不全,骶骨弧度較直,肛門括約肌肌力較弱,啼哭和腹瀉常誘發脫垂,以部分脫垂較常見.成人因內痔經常脫出也可誘發,以直腸黏膜脫垂為多.女性因骨盆下口較大,多次分娩,可使盆底筋膜和肌肉松弛,故發病率女性高于男性.本病的臨床癥狀,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門脫出,并可自行縮回;以后漸漸不能自行回復,需用手上托能復位,常有少許黏液自肛門流出,排便后有下墜感和排便不盡感,排便次數增多;再后在咳嗽,噴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脫出,脫出后局部有發脹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脹痛,脫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發生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分泌可夾雜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膚,可引起瘙癢.由于肛括約肌松弛,很少發生嵌頓,一但嵌頓發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劇痛,腫物不能用手托復位,脫出肛管很快出現腫脹,充血和紫紺,黏膜皺襞消失,如不及時治療,可發生絞窄和壞死.未脫出時,體檢可見肛口呈散開狀,指檢往往發現肛括約肌松弛,收縮力減弱.檢查時應排除直腸帶蒂息肉和重度內痔脫出,可囑病人下蹲用力,等肛管全部脫出后,再行檢查,確定為部分和完全脫垂.在臨床上按脫垂程度輕重分成三度:一度為直腸黏膜脫出,二度為直腸全層脫出,三度為直腸及乙狀結腸脫出.本病病因有:(1)先天不足,發育不全,直腸缺乏周圍軟組織.及骶骨彎度的支持;(2)病久體弱,營養不良或久瀉久痢,使坐骨直腸窩的脂肪被吸收,直腸失去扶持;(3)氣血衰退,年邁機體衰弱,婦女多次分娩,骨盆肌肉松弛,不易固攝,膀胱結石,慢性咳嗽等持續性增加腹壓的疾病,使直腸黏膜下層組織松弛,黏膜與肌層分離,導致脫肛;(5)內痔三期,肛直腸息肉,肛直腸腫瘤等病癥,經常脫出導致肛管括約肌松弛,并將直腸黏膜向下牽引.也有見于內痔環切術后,損及肛管皮膚,形成直腸黏膜外露脫垂.本病治療分內外藥物治療,針灸,注射,和手術治療.內治用補氣,升提,固攝為主;外痔用中藥熏洗,外敷以收斂固澀;針灸益氣固攝,增強盆腔內張力,增強對直腸支持固定作用;注射硬化劑可使直腸與周圍組織或直腸各層組織發生粘連固定,使直腸不再下脫;結扎術可扎除部分脫垂的黏膜,并人為形成疤痕,產生粘連固定支持作用.現在醫學用經腹直腸懸吊固定術,效果并不穩定,且手術操作復雜,約有20%復發;盆底重建術,手術復雜,并發癥多,療效也不完全滿意,故現較少用.治療脫肛有哪些方法(1)保守療法如果脫肛繼發于便秘,腹瀉等疾病,就要積極治療這些原發病,原發病治好了,脫肛多能痊愈.治療期間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側臥位或仰臥位排便,小嬰兒可直著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堅持1~2個月,多數脫肛可以痊愈.如改變排便方法后脫肛未愈則可行手法復位,用紗布折成厚墊,壓住肛門,用粘膏將兩臀拉緊粘牢,令小兒臥床1~2周,堅持臥位排便,多可痊愈.(2)中醫治療此病多為氣虛下陷,長時間腹瀉不愈,久病臥床傷氣,大便干結,均可以出現脫肛.治以補益中氣,升提下陷.藥用炙黃芪,黨參,白術,升麻,柴胡,當歸,陳皮.便秘加熟軍;有熱加連翹,梔子;陰虛加玄參,生地.另外可以針灸百會,長強,病久加足三里.
2016-03-12 10:4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