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連帆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風濕免疫科
-
風濕的特異性檢查包括血液檢查、自身抗體檢測、影像學檢查、關節穿刺檢查等。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8-11-19 08:14
1.血液檢查:如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等,能反映炎癥情況。
2.自身抗體檢測:如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類風濕因子等,有助于診斷風濕性疾病。
3.影像學檢查:X線、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查看關節病變。
4.關節穿刺檢查:抽取關節液,分析成分,判斷炎癥類型。
5.超聲檢查:能發現關節滑膜增厚、積液等病變。
通過這些特異性檢查,醫生可以更準確地診斷風濕疾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依據你所說的你是想知道粉飾的檢查有哪些 一、常見癥狀的特點: (一)疼痛疼痛的部位有助于判斷疼痛是否來自關節病變。必須分清局部病變引起的疼痛與系統性病變引起的廣泛性疼痛的區別。 (二)僵硬患者晨起或休息較長時間后,關節呈膠粘樣僵硬感,活動后方能緩解或消失。晨僵在類風濕關節炎中最為突出,可以持續數小時,在其他關節炎則持續時間較短。 (三)關節腫脹和壓痛往往出現在有疼痛的關節,是滑膜炎或周圍軟組織炎的體征,其程度因炎癥輕重不同而異。可由關節腔積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則多見於骨性關節炎。 (四)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指關節喪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動范圍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關節有尺側偏斜,關節半脫位等。這些改變都與軟骨和骨遭破壞有關。在類風濕關節炎常見。 (五)乏力乏力指的是肌力下降或喪失。由于乏力常與其他癥狀一起出現,例如,疼痛、晨僵、疲勞等,因此患者有時會分辨不清什么是乏力。在患者無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動作時,患者才會發現自己出現了乏力的癥狀。乏力是否對稱、是中軸性還是外周性分布,對疾病的鑒別診斷非常有用。 (六)疲勞疲勞是風濕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在嚴重時甚至會使患者無法完成日常活動。疲勞在炎性及非炎性疾病都會出現,如RA及纖維肌痛綜合征等。 二、系統癥狀的特點: 要抓住關節外其他系統受損的表現以助診斷。如頰部蝶形皮疹、蛋白尿提示系統性紅斑狼瘡,銀屑病皮疹提示銀屑病性關節炎,大量齲齒提示干燥綜合癥。 患者發病年齡、性別亦對診斷有一定幫助,如強直性脊柱炎多見于青年男性,系統性紅斑狼瘡多見于育齡婦女,痛風多見于中年男性,骨性關節炎多見于中老年者。[編輯本段]診斷檢查 (一)自身抗體在風濕性疾病的范圍內應用于臨床的自身抗體分以下四類:抗核抗譜、類風濕因子、抗中性粒細胞漿抗體、抗磷脂抗體。對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的診斷有很多的作用。 1、抗核抗體譜。 2、類風濕因子除出現在類風濕關節炎外,尚見于其他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癥、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硬化等。 3、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以常人中性粒細胞為底物按所見熒光的圖型,分為C-ANCA(胞漿型)和P-ANCA(核周型)、其他各自的抗原為胞漿內的絲氨酸蛋白酶和骨氧化酶。本抗體對血管炎的診斷極有幫助,且不同的ANCA抗原提示不同的血管炎,如C-ANCA主要出現在Wegener肉芽腫、Churg-Strauss綜合癥,P-ANCA則見于顯微鏡下結節性多動脈炎,新月形腎炎、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4、抗磷脂抗體臨床上應用的有抗磷脂抗體和狼瘡抗凝物兩種測定方法。本抗體出現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多種自身免疫病。抗磷脂綜合癥是指臨床表現有動脈或靜脈栓塞、血小板減少、習慣性流產并伴有抗心磷脂抗體和(或)狼瘡抗凝物者,除繼發于系統性紅斑狼瘡外也可以是原發性的。 (二)滑液檢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關節滑膜炎癥。特別是在滑液中找到尿酸鹽結晶或滑膜細菌培養陽性則分別有助于痛風或化膿性關節炎的確診。 (三)關節影像檢查X線檢查有助于關節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亦能隨訪了解關節病變的演變。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其他尚有關節CT、MRI、同位素等檢查。 (四)病理活組織檢查所見的病理改變如狼瘡帶對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結節對類風濕關節炎、唇腺炎對干燥綜癥、關節滑膜病變對不同病因所致的關節炎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2016-03-13 08:0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你好,風濕主要是癥狀+實驗室檢查(風濕四項)+影像學檢查來確診。意見建議:初步建議,因為某些檢查如類風濕因子本身有30的誤差。所以,要按照上面的方式確診是最為準確的,希望身體健康
2016-03-12 13:4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沒有特異性檢查,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 目前通常采用美國風濕病協會1987年的診斷標準: (1)晨僵持續至1小時(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腫,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關節腫,至少6周; (4)對稱性關節腫,至少6周; (5)有皮下結節; (6)手X線片改變(至少有骨質疏松和關節間隙的狹窄); (7)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20)。 凡符合上述7項者為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4項者為肯定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3項者為可能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標準不足2項而具備下列標準2項以上者(a.晨僵;b.持續的或反復的關節壓痛或活動時疼痛至少6周;c.現在或過去曾發生關節腫大;d.皮下結節;e.血沉增快或C反應蛋白陽性;f.虹膜炎)為可疑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建議您對照一下試試,有必要到醫院做個抗"O",血沉,類風濕因子,關節X片等檢查
2016-03-12 12:4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