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馮沖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心內科
-
栓塞發生率為15%~35%。受損瓣膜上的植物需要6個月才能完全被內皮細胞覆蓋,所以在發燒后幾天到幾個月內就可能發生栓塞。大多數早期栓塞發生于急性發作和患病風險。全身動脈全部栓塞。最常見的部位是腦、腎、脾和冠狀動脈。心肌、腎臟和脾臟栓塞不易發現,多于尸檢中發現,而腦、肺和外周血管栓塞更明顯。
2018-08-29 09:33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感染性心內膜炎指因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而產生的心瓣膜或心室內膜的炎癥,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典型的表現,有發熱,雜音,貧血,栓塞,皮膚病損,脾腫大,和血培養陽性等.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常因化膿性細菌侵入心內膜引起,多由毒力較強的病原體感染所致.金黃色葡萄球菌幾乎占一半以上,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在抗生素應用于臨床之前,80%為非溶血性鏈球菌引起,主要為草綠色鏈球菌的感染,近年來由于普遍應用廣譜抗生素,致病菌種發生明顯改變,同一病原體可以產生急性病程,也可以產生亞急性病程,兩種細菌的混合感染有發現,本病的贅生物較風濕性心內膜炎所產生者大而脆,容易碎落成感染栓子,隨大循環血流播散到身體各部產生栓塞,栓塞現象是僅次于心力衰竭的常見并發癥,發生率為15-35%,栓塞可以在發熱開始后數天起到數月內發生.早期出現栓塞的大多起病急,病情兇險.全身各處動脈都可以發生栓塞,最常見部位是腦腎脾栓塞,治療方面主要是抗感染的同時應用抗凝治療
2016-03-13 16:0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栓塞現象很常見,栓塞可以是一個部位或多個部位.腦占總栓塞的20%-45%.可以有不同的表現1.腦栓塞,常發生于大腦中動脈,呈偏癱失語.2.彌漫性栓塞性腦膜腦炎,表現酷似化膿性腦膜炎,腦炎或結核性腦膜炎.3.腦出血,腦部細菌性動脈瘤破裂出血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可出現頸項強直,血性腦脊液,預后很差.肺多見于先天性心臟病如室缺,動脈導管未閉的心內膜炎和吸毒者的三尖瓣心內膜炎炎的病例,多表現為反復的肺栓塞.典型的癥狀為突發的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咯血,紫紺等.多發的小栓子栓塞可以僅表現為呼吸困難.腎可以表現為腰痛,血尿.一些小的栓塞沒有明顯的癥狀,容易被忽略.外周動脈表現為患側的肢體軟弱和缺血性疼痛,肢體發冷,脈搏搏動減弱或消失.
2016-03-13 08:2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1)急性感染性內膜炎病情常很兇險,治療不能延誤,抽取血培養后應立即采取大劑量足夠療程的抗菌素治療,且常需聯合用藥.(2)治療亞急性心內膜炎的關鍵在于應用有效的抗菌素.抗菌素使用原則是及早使用,劑量要足,聯合用藥,并采用殺菌劑如青霉素類,氨基甙類及先鋒霉素類抗生素,療程一般4~6周,因本病易復發,故治療結束后應繼續觀察2個月以上.對復發者應加大抗生素劑量,聯合用藥并延長療程.(3)及時抽取血培養:血培養陽性對感染性心內膜炎具有決定性診斷價值,同時應做抗菌素敏感試驗,因而在抗菌素應用前24小時內應采集4~6次血標本,為提高陽性率,取血時間以寒戰,體溫驟升時為宜,每次取靜脈血約10~15ml,且需常規做需氧及厭氧菌培養,必要時作真菌培養.(4)感染性心內膜炎合并高熱,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及嚴重貧血者應臥床休息,以減少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擔,減少栓塞機會,護士應協助做好生活護理.(5)長期高熱,貧血使機體營養代謝加快,抵抗力下降,因此宜選用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對心功能不全者,應予低鹽飲食.(6)加強口腔護理,防止感染.高熱時唾液分泌減少,口腔內食物殘渣發酵,易引起口腔感染,此外由于長期大量應用抗生素,極易發生口腔霉菌感染.因此應囑病人飯前飯后漱口,重癥病人每日口腔護理2次.(7)靜脈應用抗菌素時應于用前臨時配制,避免在室溫下放置時間過長,使效價降低.此外應注意觀察大劑量抗生素治療時產生的不良反應.如大劑量靜脈滴注青霉素鉀鹽時,應警惕高鉀血癥的發生,定期復查血鉀濃度.同時應避免靜脈推注,以防腦脊液內濃度過高而發生神經毒性反應如肌陣攣,反向亢進,驚厥和昏迷等,應將青霉素溶于100ml生理鹽水中,在30~60分鐘內均勻靜脈滴入,可減少上述不良反應發生.(8)密切觀察病情變化:①注意體溫變化.每日測體溫4次.②注意患者有無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紫紺,心悸及下肢浮腫等癥狀,一旦出現,應通知醫生,給予處理,詳見心力衰竭的治療和護理.(9)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由于致病菌常侵犯心瓣膜形成大而脆的贅生物,脫落后隨血流進入周圍動脈,引起栓塞,故應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偏癱,失語,肢體疼痛發涼,脈搏搏動消,胸痛,咯血,腹痛,腰痛,血尿等癥狀,一旦發現,應立即通知醫生并予以護理.對腦栓塞患者應注意觀察意識變化,加床檔,注意保護病人,肺栓塞時應予半臥位,持續吸氧,并酌予鎮靜劑.出現肢體癱瘓時,應協助病人做被動肢體活動.(10)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加強翻身,防止褥瘡.(11)保持大便通暢,適當增加飲食中含粗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便秘時可予緩瀉劑同時應囑患者勿用力排便,以防栓子脫落,引起栓塞.
2016-03-13 07:1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栓塞的發生率為15%~35%.受損瓣膜上的贅生物被內皮細胞完整覆蓋需6個月,故栓塞可在發熱開始后數天起至數月內發生.早期出現栓塞的大多起病急,病情風險.全身各處動脈都可發生栓塞,最常見部位是腦,腎,脾和冠狀動脈.心肌,腎和脾臟栓塞不易察覺,多于尸檢中發現,而腦,肺和周圍血管栓塞的表現則較明顯. 較大的脾栓塞時可突然發生左上腹或左肋部疼痛和脾腫大,并有發熱和脾區摩擦音.偶可因脾破裂而引起腹腔內出血或腹膜炎和膈下膿腫.腎栓塞時可有腰痛或腹痛,血尿或菌尿,但較小的栓塞不一定引起癥狀,尿檢查變化亦不多,易被漏診.腦血管栓塞的發生率約30%,好發在大腦中動脈及其分支,偏癱癥狀最常見.肺栓塞多見于右側心臟心內膜炎,如果左側心瓣上的贅生物小于未閉的卵圓孔時,則可到達肺部造成肺梗塞.發生肺栓塞后可有突發胸痛,氣急,紫紺,咳嗽,咯血或休克等癥狀,但較小的肺梗塞可無明顯癥狀.在X線胸片上表現為不規則的小塊陰影,亦可呈大葉楔形陰影,要注意與其他肺部病變鑒別.冠狀動脈栓塞可引起突發胸痛,休克,心力衰竭,嚴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四肢動脈栓塞可引起肢體疼痛,軟弱,蒼白而冷,紫紺,甚至壞死.中心視網膜動脈栓塞可引起突然失明.本病痊愈后1~2年內仍有發生栓塞的可能,然而并不一定就是復發,需密切觀察.
2016-03-13 05:2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指微生物感染心臟內膜面而引起的感染性炎癥,伴鰲生物形成.發熱,心臟雜音,周圍可能有微血管炎,微血栓,脾大,貧血,心力衰竭為最常見的并發癥,還有動脈栓塞,病情嚴重時應臥床休息,給與低鹽,低糖,低脂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質或軟食,補充熱量的消耗,做好口腔護理,發熱時采取物理降溫,必要時遵醫囑給與藥物降溫.長期大劑量靜脈應用殺菌性抗生素,應遵醫囑按時,按量使用,以保證藥物的有效血濃度.平時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暢,便秘時可給與緩瀉劑同時不要用力排便,以防栓子脫落,引起栓塞.出現腦栓塞可有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無力等,晨間醒來時不會說話,一側肢體癱瘓.腎栓塞頭痛:偏癱或栓塞型腦膜炎,脾栓塞:可引起脾腫大,左上腹痛.中心視網膜栓塞:可引起突然失明.
2016-03-13 01: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