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傷的治療
手長凍瘡,不潰爛以前是冬天凍的厲害,這兩年冬天不太因為家有暖氣,不過大多時間在單位,單位沒暖氣,可也不太凍了,可到了春天,溫度已經十幾度了,可手反而懂得更嚴重了。我想問問是不是我的血液循環有問題,怎么才能預防和治療?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對于易生凍瘡及以往患過凍瘡的人,冬季要注意保暖,多運動,多吃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食物,必要時可適當多吃些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此外,還可用生姜片涂擦易患部位,每日早晚一次;平時反復搓擦雙手、雙耳及面部,并堅持用熱水洗手、洗腳,以增強手、腳血液循環。
2016-03-14 22:0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建議注意保暖,外擦辣椒酊.以上是對“凍傷的治療”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3-14 15:3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凍傷是由于受寒冷刺激而引起的損害。凡人體受寒冷侵襲,引起局部血脈凝滯、皮膚肌肉損傷的疾患,均稱為凍傷。本病多發于手、足、耳、鼻及面部等暴露部位,在初冬和天氣驟變時發病率較高。祖國醫學對此早有論述:“嚴冬之月,觸冒風雪寒毒之氣,傷于肌膚,氣血窒滯,便成凍瘡,及至皮肉爛潰。重者支節墮落。”在病因方面還做如下描述:“凍瘡者……受其寒冷,致令面、耳、手足初痛次腫,……亦有六氣弱之人,不耐其冷者有之。”也就是說本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寒冷外襲,尤其是在潮濕刮風的情況下更易發生凍傷;二是六氣虛弱,不耐其寒,而發生凍傷。患凍傷后要對傷情有所估計,輕度凍傷,受凍部位開始麻木、發涼,繼而紅腫充血,發癢,熱痛;中度凍傷受凍皮膚紅腫明顯,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水皰,疼痛較重,甚至感覺遲鈍,對冷、熱、針刺不敏感;重度凍傷深達皮下組織,甚至累及肌肉和骨骼,受凍部位顏色蒼白,并出現紫褐色或黑褐色壞死狀態,局部的感覺也完全消失,極容易并發感染。全身性凍傷稱為“凍僵”,非常少見。“凍僵”的人,因為周圍血管強烈收縮,常常會出現寒戰、四肢發涼、蒼白或發紫,進而感覺麻木,反應遲鈍;神志模糊,甚至昏迷休克,后果極為嚴重。根據不同的傷情,我們可以做如下的簡單處理:首先使病人迅速脫離寒冷處,送到溫暖的室內,脫去潮濕的衣服鞋襪,并保持室溫在20—25℃左右,凍傷部位切忌用火烤,治療以外治為主。初起輕者用軟布時常揉搓患部,或用25℃溫水浸之;或用雞蛋皮適量煎湯,降到適宜溫度后,反復洗,至凍傷處有濕感或僵木消失為止。有硬塊者用紅靈酒或姜汁、辣椒頻擦,使氣血暢通。皮膚上有小疤時,可用蜂蜜70%、豬油30%混合成油膏外敷。潰爛后用馬勃1塊或馬勃膏(馬勃20克、凡士林80克)、生肌玉紅膏外敷,每日1次。有感染者還可用九一丹、紅油膏蓋貼。腐脫新生,則改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以利收口。另外,氣血虛弱者,宜加用調補氣血、溫通血脈之湯劑治療。如人參養榮湯加減:炙黃茂9克,黨參12克,焦白術9克,熟附塊9克(先煎),茯苓9克,當歸9克,生姜3片,大棗9克,肉桂粉1.5克。凍瘡嚴重宜加用溫陽散寒之中藥,如桂枝加當湯:桂枝9克,當歸30克,干姜6克,赤芍6克,炙甘草6克,大棗9克,加制川草烏各3克。凍傷的預防:1.普及預防凍傷知識,改善必要的防寒設備。2.增強體質,加強耐寒鍛煉,寒冷作業時勤活動。3.對手、耳、鼻等暴露部分予以保護。鞋襪不要過緊,并注意保持干燥潮濕后及時更換。另外,所穿的衣服應該溫暖,而且松緊適宜。4.出現凍傷后,不宜立即烤火。如發現已有凍傷應及早治療,盡量減少和避免
2016-03-14 06: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用傳統中醫外科膏藥內加生肌丹帖敷可治愈。傳統中醫外科膏藥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托毒祛腐、清熱解毒、補氣活血;“生肌丹”可以托毒外出,改善創面周圍組織的微循環,增快局部血流,同時能促進殘存上皮細胞組織生長,祛腐生肌。對各種化膿潰爛,手術刀口感染等疾病療效奇特,不打針不吃藥不手術其療效高、無毒副作用。
2016-03-14 05:1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局部未破時,可涂搽10%樟腦軟膏,或涂搽樟腦辣椒酊(樟腦3g,新鮮紅辣椒5-10g,甘油30ml,樟腦酊加至100ml)。
2016-03-14 03:3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