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病情分析:膿皰瘡是一種常見的化膿性皮膚病,又名膿皰病,接觸傳染性膿皰瘡,俗稱“黃水瘡”.本病在世界各地區均有發病,但由于各地區地理位置不同及環境氣候的差異,發病情況及致病菌亦有不同.溫度高,濕度大,氣壓低有利于本病的發生.在我國,夏末秋初(7月-9月)為高發季節.膿皰瘡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傳染方式通常是通過人和人的直接接觸.病人很容易通過搔抓感染部位將感染散播給自身或其他人,這種情況發生在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校常可導致小流行;其次也可通過接觸病人的污染物,如梳子,玩具或圖書等被感染.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主要見于兒童,以1-5歲為高發年齡.臨床上常將本病分為大皰型膿皰瘡和非大皰型膿皰瘡兩型.大皰型膿皰瘡最常見于新生兒,好發于軀干和四肢,初起為散在水皰,在1-2日內迅速增大到直徑2cm以上的淺表性大皰,皰液開始為淡黃色,清亮,約經1日后,皰液變混濁.由于重力作用,膿汁沉積,形成特征性半月積膿現象.由于皰壁薄而松弛,膿皰常很快破潰,通常見到的皮損多為皰破后遺留的表淺糜爛面,糜爛面干燥后形成淡黃色膿痂.此型多數無全身癥狀,少數可出現乏力,發熱,腹瀉等全身癥狀.新生兒可并發金葡敗血癥,肺炎或腦膜炎而致死亡.非大皰型膿皰瘡包括原發的傳染性膿皰瘡和繼發的膿痂型膿皰瘡,是膿皰瘡最常見的一型,約占70%,是兒童最常見的皮膚感染.典型臨床表現開始為局部出現一個2-4mm的紅斑,紅斑迅速發展形成一個小水皰或膿瘡,皰壁很薄,極易破潰,其滲液干燥后而形成典型的蜜黃色痂覆蓋在淺表糜爛的表面.一個皮損可直接蔓延至鄰近的皮膚形成多個相似的皮損,或融合成一片.暴露于環境的皮膚表面有損傷處最易受累,常繼發于瘙癢性皮膚病,如丘疹樣蕁麻疹,濕疹等.生活護理:對于無并發癥的輕至中度局限性皮損,局部外用治療即可達到治療目的.較傳統一些的外用藥有龍膽紫,新霉素,紅霉素和慶大霉素軟膏等.近年的許多比較研究發現,假單孢酸A(商品名-百多邦),是局部外用藥的一個較好選擇.需要注意的是,在局部外用藥前應先清潔局部皮損,去痂挑皰.清潔液常用1%-3%硼酸溶液,1:2000黃連素溶液,1:5000高錳酸鉀溶液等.對于皮損廣泛及有合并癥的患者,系統應用抗生素是必需的.預防主要是注意皮膚衛生;及時治療瘙癢性皮膚病及皮膚損傷;發現患者及時隔離,尤其在托幼機構,患者接觸過的物品要煮沸消毒.
2016-03-15 2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