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綜合癥中醫治療?
干燥綜合癥中醫治療?干燥綜合癥中醫治療?長期口干舌燥是干燥綜合癥嗎?總是能感到口腔很干燥。想得到怎樣的幫助:干燥綜合癥中醫治療?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此病是肝腎陰虛證,肝主筋,藏血,腎主骨,藏精.關節筋骨所居之處.肝腎開竅于耳目,其華在發,血虛陰不足也,其不利則脹滿.多飲水,舒暢情志,開心快樂,忌食辛辣,溫燥,寒涼等.加強功能性鍛煉.中醫藥治療,方法:養血柔肝,滋陰益腎,健脾益氣,活血化瘀.以上是對“干燥綜合癥中醫治療”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3-15 16:1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擬診為干燥綜合征.中醫如上所述中醫的治療有一定效果.
2016-03-15 13:1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干燥綜合征是一種以侵犯淚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體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綜合癥屬于中醫“燥癥”范疇,癥候表現以內燥為主,也有外燥表現.多因內熱津傷或久病精血內虧,或失血過多,或汗,吐,下后傷津液所致.因此我們把滋陰清熱,養血潤燥作為主要治療法則,辨證主要是陰虛火旺,肝腎陰虛,經脈痹阻等等辨證論治
2016-03-15 10: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針灸選穴:聚泉,金津,玉液,廉泉,雙側迎香,四白,曲池,太溪,三陰交,太沖.操作方法:直刺聚泉穴,不留針,金津,玉液點刺出血后留針30分鐘,廉泉,迎香穴,四白平補平瀉得氣后留針30分鐘,太溪,三陰交補法得氣后留針30分鐘,曲池,太沖用瀉法得氣后留針3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干燥綜合癥中醫將其歸屬于“燥證”范圍,西醫治療多采有免疫抑制劑,激素類藥物.因此類藥物副作用大,不能長期應用,效果不甚理想.采用針灸方法治療例此病可取得顯著的療效.聚泉穴位于舌中,舌中屬脾胃,脾主運化,針刺此穴來促進脾主運化的功能,同時清散體內之熱.
2016-03-15 03:5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干燥綜合癥屬于中醫“燥癥”范疇,癥候表現以內燥為主,也有外燥表現.多因內熱津傷或久病精血內虧,或失血過多,或汗,吐,下后傷津液所致.因此我們把滋陰清熱,養血潤燥作為主要治療法則,即所謂“顧正似是而非需養胃存津,化邪但需潤肺化燥”.中醫文獻無干燥綜合征一詞,根據其發病和臨床表現,與中醫的燥證,周痹,痹證,臟腑痹等有相似之處,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燥勝則干”的記載;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提出“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皆屬于燥”,對燥病的特點進行了描述;《醫門法律》對燥邪致病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指出:“燥勝則干.夫干之為害,非遽赤地于千里也,有干于外而皮膚皺揭者,有干于內而精血枯涸者,有干于津液而榮衛氣衰,肉樂而皮著于骨者,隨其大經,小絡所屬,上下中外前后,各為病所.”對燥熱致病作了較詳細的論述.路志正在《路志正醫林集腋》中提出“外燥之痹多兼風熱之邪,其治當滋陰潤燥,養血祛風”,不僅明確提出“燥痹”的病名,而且詳細闡述了該病的發病和治療.干燥綜合征在中醫文獻中無相似的病名記載,根據其臨床表現,當屬于中醫"燥證"范疇.《內經》首次提出"燥勝則干"的論點,是對燥邪致病病理特點的總概括.中醫認為本病多因燥邪外襲,風寒熱邪化燥傷陰,或素體陰虛,稟賦不足,或汗,吐,下后津液傷亡等,使陰津,氣血不足,血瘀絡痹所致.病理機制多與肝,脾,腎三臟陰陽失調,陰虛陽盛關系最為密切.治療上多以滋養肝腎,益氣養陰潤燥,養血活血,化瘀通絡等法治之.干燥綜合征在中醫屬“燥證”范疇,本病的主要病機為肺胃陰虛在先,肝腎陰虛在后,陰虛不復,燥熱自內而生,病理關鍵在于陰虛燥熱,輕則肺胃陰傷,重則肝腎陰虛,皆因陰虛在先,燥熱自內而生,治療重點當滋陰救液,清燥生津.故滋陰藥當屬改善病理的首要藥物,通過滋陰改善體內陰陽失衡之關鍵,增加體內物質之基礎-津液的來源,以此改善口鼻眼腺體的分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專家組研制的涼血解毒系列方劑治療干燥綜合征,病人反映良好,能很好改善病人的口干,眼干癥狀,并且無毒副反應.
2016-03-15 02:4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干燥綜合征? 干燥綜合征又稱干燥綜合征(sicca syndrome),是一種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細胞浸潤為特征的自身免疾病。由于其免疫性炎癥反應主要表現在外分泌腺體的上皮細胞,故又稱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體上皮細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臨床癥狀除有唾液腺和淚腺受損、功能下降而出現口干、服于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體外其他器官受累而出現多系統損害的表現。其血清中存在多種自身抗體和高免疫球蛋白。在我國人群的患病率用不同的診斷標準為0.29%~0.7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為3%一4%。本病女性多見,男女比為1:9~1:20°發病年齡多在40~50歲,也見于兒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