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得小兒麻痹癥
小兒麻痹后遺癥,因五歲的時候患小兒麻痹癥導致下半身癱瘓,左手左臂萎縮,日常的生活很難自理,后來又經常性抽搐,每次抽搐都會倒在地上,摔地臉上到處都是傷,看著真叫人心寒,請問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治療?以前家里窮都沒治療過,現在生活也不寬裕,但是作為妹妹實在不想看到哥哥再受這樣的苦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診斷要點 1、有急性小兒麻痹癥病史。 2、年齡多發于6個月―3歲兒童。 3、程度先重后輕。 4、僅運動功能喪失,感覺及大小便功能均正常。 5、麻痹多數不對稱,呈節段性、非集群性,股四頭肌受累最多。相應神經支配的肌肉麻痹,可因姿勢、負重等不平衡,出現各種畸形及功能障礙。如果出現以上情況就可以判斷患有小兒麻痹后遺癥
2016-03-15 21:5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脊髓灰質炎病毒是屬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腸道病毒,病毒呈球形,直徑約20~30nm,核衣殼為立體對稱20面體,有60個殼微粒,無包膜。根據抗原不同可分為Ⅰ、Ⅱ、Ⅲ型,Ⅰ型易引起癱瘓,各型間很少交叉免疫。脊髓灰質炎病毒對外界因素抵抗力較強,但加熱至56℃以上、甲醛、2%碘酊、升汞和各種氧化劑如雙氧水、漂白粉、高錳酸鉀等,均能使其滅活。人是脊髓灰質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過直接接觸傳染,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接觸性傳染病。
2016-03-15 20: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小兒麻痹癥,又稱脊髓灰質炎,是一種急性傳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環系統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經系統。患者多為一至六歲兒童,主要癥狀是發熱,全身不適,嚴重時肢體疼痛,發生癱瘓。預防小兒麻痹癥必須普遍接種疫苗,做好日常衛生,經常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蒼蠅,培養衛生習慣等十分重要。
2016-03-15 18: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小兒麻痹后遺癥的診斷可參考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①患者周圍人群中有小兒麻痹癥患者。 ②患者有上述小兒麻痹癥的表現,如發燒、肢體疼痛、肢體癱瘓等。 ③患者肢體癱瘓為軟癱(即四肢松弛、無力),肌肉萎縮,肢體變細。 ④患兒智力正常,大小便功能正常。 ⑤患兒出生后正常,成長到6個月以后因發燒而出現肢體癱瘓。 ⑥肢體癱瘓畸形多種多樣,在四肢的病變程度不對稱;有病的肢體因血運不好而發涼,但感覺正常。有
2016-03-15 17:4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您好!小兒麻痹癥,又稱脊髓灰質炎,是一種急性傳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環系統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經系統。患者多為一至六歲兒童,主要癥狀是發熱,全身不適,嚴重時肢體疼痛,發生癱瘓。一般來說,目前的孩子,按照國家的規定,從2月齡開始,就進行免疫,就是所謂的服糖丸,連服3次,間隔4~6周,4歲時再加強免疫一次。所以,一般的孩子都不會患小兒麻痹癥。如果真的患病的話,需要及時治療,臥床休息病人臥床持續至熱退1周,以后避免體力活動至少2周。臥床時使用踏腳板使腳和小腿有一正確角度,以利于功能恢復。對癥治療可使用退熱鎮痛劑、鎮靜劑緩解全身肌肉痙攣不適和疼痛;每2~4小時濕熱敷一次,每次15~30分鐘;熱水浴亦有良效,特別對年幼兒童,與鎮痛藥合用有協同作用;輕微被動運動可避免畸形發生。
2016-03-15 08:0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