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無汗癥大家常常會有同樣的感受,當遇到外界強烈的刺激過后會發現自己被“嚇出一身汗”,其實這是正常反應,是由于精神刺激使神經沖動增加,乙酰膽堿分泌量增多,從而產生多汗。但有些人卻“驚而無汗”,這又是為什么呢?皮膚表面的少許或完全無汗可由汗腺本身的異常或神經通路的某一水平的不正常造成,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現為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2)某些皮膚病,例如嚴重的魚鱗病、硬皮病、麻風病、放射性皮炎、皮膚萎縮等,可引起限局性無汗。(3)神經損傷,例如橫貫性脊髓炎、小兒麻痹、截癱,以及交感神經、延髓、橋腦的局部損傷,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4)某些內臟疾患,如糖尿病、尿崩癥、慢性腎炎、粘液性水腫、惡性腫瘤等,此外,維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無汗。除去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的無汗癥目前尚無法治療外,若為其他疾患造成的無汗則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全身無汗在夏季不能調節體溫,身體極端不適者可遷居低溫地區或采取人工降溫,“天氣熱了會出汗,冷天就沒汗了。”這是人們共同的感受,但感覺有時也會騙人。事實上皮膚每天都要通過汗腺分泌汗液,只不過當氣溫較低時汗腺分泌的汗珠不僅太小,而且剛出表皮即被蒸發,醫學稱之為“不可見的出汗”,那么人為什么要出汗?除了散發熱量外,還有其他重要作用:①汗液可維持水分的供給與揮發的生理平衡,防止角質層干燥。②汗液在皮膚表面有酸化作用,防御微生物侵襲。③汗液與皮脂相互乳化,在皮表形成脂類薄膜,此外,它還與電解質、粘多糖、激素等代謝有關。因此,無汗癥病人應盡快就醫。可采用綜合治療以減輕患者的痛苦。(1)內治法①陰液虧損證先天不足,或熱病傷陰,盛夏難忍,口干咽燥,便如羊糞,舌紅少苔,脈象細數。治宜養陰生津,滋益汗源法。藥用:生地30g,麥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黃芪10g,葛根10g,當歸10g,丹參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劑。②陽虛氣弱證先天不足,或久病體弱,汗溢減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肌膚干燥,舌淡少苔,脈細無力。治宜益氣壯陽,滋潤肌膚法。藥用:肉蓯蓉20g,鎖陽10g,鹿角霜30g,黃芪30g,黨參15g,熟地30g,生山藥60g,白術15g,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劑。(2)外治法①夏日炎熱,汗閉不出,可穿著淺色棉織品,寬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②無汗膚熱,盛夏難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礬15g,冰片2g,研細末,紗布包塊。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后,可有效降低皮溫。(3)飲食療法(適于盛夏炎熱之時)①綠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飲。③綠茶10g,綠豆衣15g,沏茶。
2016-03-16 03:1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你好,天熱不出汗,這個情況,需要考慮脾虛所造成的不出汗的可能,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可以考慮中成藥人參健脾丸進行治療,同時也可以采取食療進行內調,山藥、蓮肉、米仁、扁豆,洗凈切碎,蓮肉去皮,芯后煮爛,再與粳米一起煮飯,適用于脾虛泄瀉、食欲不振。可以試試,效果都是不錯的。
2016-03-15 20:4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天熱出汗少,這個情況,需要考慮脾虛所造成的不出汗的可能,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可以考慮中成藥人參健脾丸進行治療,同時也可以采取食療進行內調,山藥、蓮肉、米仁、扁豆,洗凈切碎,蓮肉去皮,芯后煮爛,再與粳米一起煮飯,適用于脾虛泄瀉、食欲不振。可以試試,效果都是不錯的。
2016-03-15 20: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無汗癥大家常常會有同樣的感受,當遇到外界強烈的刺激過后會發現自己被“嚇出一身汗”,其實這是正常反應,是由于精神刺激使神經沖動增加,乙酰膽堿分泌量增多,從而產生多汗。但有些人卻“驚而無汗”,這又是為什么呢?皮膚表面的少許或完全無汗可由汗腺本身的異常或神經通路的某一水平的不正常造成,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現為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2)某些皮膚病,例如嚴重的魚鱗病、硬皮病、麻風病、放射性皮炎、皮膚萎縮等,可引起限局性無汗。(3)神經損傷,例如橫貫性脊髓炎、小兒麻痹、截癱,以及交感神經、延髓、橋腦的局部損傷,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4)某些內臟疾患,如糖尿病、尿崩癥、慢性腎炎、粘液性水腫、惡性腫瘤等,此外,維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無汗。除去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的無汗癥目前尚無法治療外,若為其他疾患造成的無汗則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全身無汗在夏季不能調節體溫,身體極端不適者可遷居低溫地區或采取人工降溫,“天氣熱了會出汗,冷天就沒汗了。”這是人們共同的感受,但感覺有時也會騙人。事實上皮膚每天都要通過汗腺分泌汗液,只不過當氣溫較低時汗腺分泌的汗珠不僅太小,而且剛出表皮即被蒸發,醫學稱之為“不可見的出汗”,那么人為什么要出汗?除了散發熱量外,還有其他重要作用:①汗液可維持水分的供給與揮發的生理平衡,防止角質層干燥。②汗液在皮膚表面有酸化作用,防御微生物侵襲。③汗液與皮脂相互乳化,在皮表形成脂類薄膜,此外,它還與電解質、粘多糖、激素等代謝有關。因此,無汗癥病人應盡快就醫。可采用綜合治療以減輕患者的痛苦。(1)內治法①陰液虧損證先天不足,或熱病傷陰,盛夏難忍,口干咽燥,便如羊糞,舌紅少苔,脈象細數。治宜養陰生津,滋益汗源法。藥用:生地30g,麥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黃芪10g,葛根10g,當歸10g,丹參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劑。②陽虛氣弱證先天不足,或久病體弱,汗溢減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肌膚干燥,舌淡少苔,脈細無力。治宜益氣壯陽,滋潤肌膚法。藥用:肉蓯蓉20g,鎖陽10g,鹿角霜30g,黃芪30g,黨參15g,熟地30g,生山藥60g,白術15g,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劑。(2)外治法①夏日炎熱,汗閉不出,可穿著淺色棉織品,寬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②無汗膚熱,盛夏難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礬15g,冰片2g,研細末,紗布包塊。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后,可有效降低皮溫。(3)飲食療法(適于盛夏炎熱之時)①綠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飲。③綠茶10g,綠豆衣15g,沏茶
2016-03-15 18:1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這個情況,需要考慮脾虛所造成的不出汗的可能,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可以考慮中成藥人參健脾丸進行治療,同時也可以采取食療進行內調,山藥、蓮肉、米仁、扁豆,洗凈切碎,蓮肉去皮,芯后煮爛,再與粳米一起煮飯,適用于脾虛泄瀉、食欲不振。可以試試,效果都是不錯的。
2016-03-15 10:5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