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厭食癥
大夫,您好!我妹妹今年19歲,被確診為神經性厭食癥!現在體重只有62斤左右,家人在努力幫她治療但是收效甚微!麻煩您幫忙提供一些建議!具體情況我給您介紹一下:她今年上高二,學習很緊張,班里排名第五,每天晚上回來還要看會書。在她17歲以前身體算不錯,有個80斤左右,突然有一天家人發現她吃完飯在廁所摳的往出吐,從這以后體重開始慢慢下降,家人多次勸說沒起什么作用,大概持續了半年左右,把吐的毛病改了又開始節食,把饅頭嚼碎然后包在紙里面趁人不注意扔了,家人、親戚多次勸說,當時說她要改可是最終沒改,去年夏天還給她掛了些氨基酸等營養藥,幾個月之后越發消瘦,無奈家人領到西京醫院查了一下,說是神經性厭食癥,,開了些藥,心理醫生幫著輔導了一下!現在的情況是她吃一點就漲,而且沒有認識到她病的嚴重性,繼續偷著扔飯,家里人勸說不聽,發育也不正常,月經也沒有,不知該怎么辦?希望您能提出寶貴意見!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建議注意休息,避免精神緊張,注意保暖,可以用補脾的中藥配合調節神經功能的藥物治療
2016-03-16 04:3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大多數的專家認為,該病的發生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 1社會心理因素:13歲以后,是性的生理及性的心理發展最快的階段.對于性心理發育尚不成熟的女孩,對自身的第二性征發育和日益豐腴的體形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容易產生恐懼不安,羞怯感,有強烈的愿望要使自己的體形保持或恢復到發育前的“苗條”. 2社會文化因素:社會的壓力可嚴重地影響個人的觀念及行為.現代社會中以身材苗條作為有能力,高雅,有吸引力的標志,使體重偏低受到人們的青睞. 3其他社會學因素:在多數對神經性厭食癥的患病率調查中發現,本患者多來自于社會地位偏高或經濟較富裕的家庭;城市人群的患病率高于農村人群;在城市中,私立學校的女生患病率高于普通學校. 4個體的易感素質:常有爭強好勝,做事盡善盡美,喜歡追求表揚,自我中心,神經質;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現出不成熟,不穩定,多疑敏感,對家庭過分依賴,內向,害羞等. 5本病的發生也可能與某些遺傳素質有一定的關系.
2016-03-16 03:5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神經性厭食癥,又稱為厭食癥,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體重明顯下降至正常生理標準體重以下,并極力維持這種狀態的一種心理生理障礙。需要綜合治療:1營養支持療法,改善低體重造成的營養不良。糾正水、電解質平衡,輸入能量合劑、脂肪乳、白蛋白、復方氨基酸等。 2心理治療以認知療法為主?! ?抗精神病藥治療:可選用氯丙咪嗪?! ?.補鋅療法:補鋅可以使口腔唾液中味覺素含鋅量增高,恢復味蕾的敏感度,從而增進食欲。研究表明新稀寶片在改善兒童、青少年厭食、偏食方面療效顯著
2016-03-16 03:3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她自己有沒有想吃的東西?或者是知道自己肚子餓,還強迫自己不吃?先看看下面我在網上找到的相關厭食癥的信息,希望對你有幫助.厭食癥病因: 高蛋白高糖的濃縮飲食使食欲下降;飯前吃糖果等0食以及進餐不定時,生活不規律也影響食欲;此外,氣候過熱,濕度過高都可以影響神經調節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小兒的情緒變化等都是引起厭食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因家長溺愛,對小兒進食采取不適當方法,更易引起神經性厭食.小兒時期"脾常不足",飲食不能自調,食物不知饑飽.有些家長缺乏育嬰保健知識,片面強調給以高營養的滋補食物,超越了小兒腸胃正常的消化能力,以及亂投雜食,或恣意投其所好,養成偏食習慣,都可導致厭食癥.1,常與社會因素有關,多有過度追求身體苗條的心理.由于擔心發胖,認為胖就是不健康,不美,瘦就有精神,有魅力,所以對身材的要求和對自己的期望,使她們非常注意飲食和體重,唯恐進食就會發胖,所以少吃或不吃食物,或者吃進后再設法吐出來.多見于那些謹小慎微,自我控制能力強的成功女性.2,此類患者多性格內向,敏感,多疑,偏激,情緒不穩定,無端的挑剔和喜好.3,與家庭環境有關,如:父母對孩子管教過嚴,過分追求完美;孩子對父母過分依賴;從小受到虐待,單親家庭等.這樣的孩子易偏激,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性格特點.4,與體內激素分泌失調有關,如雌激素,甲狀腺激素分泌下降,皮質類固醇激素升高等.食癥的診治必須視患者的病情而定,病情嚴重的話,甚至必須入院接受心理醫生,專科醫生及營養師的觀察及診治,再配合行為治療,使到病人的體重漸漸回升.若是病情還不太嚴重,在心理醫生的輔導下,也有可能康復.值得注意的是,厭食癥患者如果仍處于發育期,而器官又已受到損壞,可能在病情好轉之后,功能還無法恢復正常,會影響到生理發育和成長.患者是否能康復,也必須視病人的意志力而定,療程則因人而異,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最重要的是,要盡早治療,不要等到病情很嚴重才上門找醫生.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患者在患病初期都不愿意承認自己患上厭食癥,而家人由于生活忙碌,或是不常在一起用餐,而忽略了病人的病情,等到發現問題時,往往病情已不輕.厭食癥是精神性的疾病,主要發生在十多至三十歲的年輕女性,但也有約十分之一的患者為男孩和年輕男子.最近一項調查顯示,有厭食癥及貪食癥征狀或傾向的人約占一成,而較嚴重的厭食癥及貪食癥的診斷人士約有3%.其他年齡層或因職業需要而要維持體重的人也有可能產生. (1)定時進餐,適當控制0食 所謂定時進餐,就是按頓吃飯.小兒正餐包括早餐,中餐,午后點心和晚餐,三餐一點形成規律,消化系統才能有勞有逸地“工作”,到正餐的時候,就會渴望進食.絕對不讓孩子吃0食是不現實的,關鍵是0食吃得不能過多,不能排擠正餐,更不能代替正餐.0食不能想吃就吃,應該安排在兩餐之間,或餐后進行,否則會影響食欲. (2)節制冷飲和甜食 冷飲和甜食,口感好,味道香,孩子都愛吃,但這兩類食品均影響食欲.中醫認為冷飲損傷脾胃,西醫認為會降低消化道功能,影響消化液的分泌.甜食吃得過多也會礙胃.這兩類食品飽腹作用強,影響吃正餐,所以要有節制.最好安排在兩餐之間或餐后1小時內. (3)飲食合理搭配 小兒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要靠從食物中攝取,但對這些營養素的需要并不是等量的,有的營養素需要得多,有的需要得少,所以家長應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注意各營養素間的比例,以求均衡飲食.每天不僅吃肉,乳,蛋,豆,還要吃5谷雜糧,蔬菜,水果.每餐要求葷素,粗細,干稀搭配,如果搭配不當,會影響小兒的食欲.如肉,乳,蛋,豆類吃多了,因它們富含脂肪和蛋白質,胃排空的時間就會延長,到吃飯時間卻沒有食欲;粗糧,蔬菜,水果吃得少,消化道內纖維素少,容易引起便秘. 此外,有些水果過量食入會產生副作用.橘子吃多了“上火”,梨吃多了損傷脾胃,柿子吃多了便秘,這些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食欲. (4)講究烹調方法 經過烹調,食物的結構變了,變得易于消化吸收.但烹制食物,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如斷奶后,孩子消化能力還比較弱,所以就要求飯菜做得細,軟,爛;隨著年齡的增長,咀嚼能力增強了,飯菜加工逐漸趨向于粗,整;4~5歲時,孩子即可吃成人飯菜.為了促進食欲,烹飪時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就餐興趣. (5)防止挑食和偏食 挑食和偏食影響小兒從多種食物中攝取機體所需要的營養,對身體十分不利.要糾正這一不良的飲食習慣,應該從正面教育入手. (6)保證充足睡眠,適量活動,定時排便 睡眠時間充足,孩子精力旺盛,食欲感就強;睡眠不足,無精打采,孩子就不會有食欲,日久還會消瘦.適當的活動可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能量消耗,促進食欲.總之,合理的生活制度能誘發,調動,保護和促進食欲. (7)改善進餐環境 小兒和成人不同,注意力容易轉移.如進餐時,大人過多地說笑,聽廣播,看電視,小兒吃飯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進餐的興趣隨之消失,進餐的動作也就停止了.所以應該排除各種干擾,讓孩子專心吃飯. 小兒進食是樂事,家長不能過多干涉,更不能強迫孩子進食.否則,孩子感到有壓力,就會抑制進食要求,應注意保證小兒有愉快的進餐情緒.有些家庭在進餐時,夫妻之間,婆媳之間發生激烈的爭吵,在這種緊張氣氛中,孩子不可能有好的食欲,所以不要在餐桌上發生矛盾,力求為孩子創造一個安詳,和睦的家庭氣氛.另外,盡量讓孩子與大人共餐,這樣可以提高小兒進餐的積極性.
2016-03-15 23:0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戴光壽
山西省中醫食管癌研究所
一級
門診科
-
神經性厭食癥,又稱為厭食癥,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體重明顯下降至正常生理標準體重以下,并極力維持這種狀態的一種心理生理障礙。針對進食量少的特點,供給高熱量飲食,伴有嘔吐或拒食者給予靜脈輸液或高靜脈營養治療。補足多種維生素,內分泌發生改變者可給予激素治療。
2016-03-15 22:0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