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確診標準
最近總是感覺腰有點空空的感覺每天晚上都要在腰上墊個東西才感覺到舒服還有點腰酸的感覺可能跟我經常用電腦有關系在網上查了說是脊柱炎也不知道要怎么辦了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相關檢查: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升高,淋巴細胞比例稍加,少數病人有輕度貧血(正細胞低色素性),血沉可增快,但與疾病活動性相關性不大,而C反應蛋白則較有意義。血清白蛋白減少,α1和γ球蛋白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可增加,血清補體C3和C4常增加。約50%病人堿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也常升高。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雖然90%~95%以上AS病人LHA-B27陽性,但一般不依靠LHA-B27來診斷AS,LHA-B27不作常規檢查。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和放射線證據。 X線檢查對AS的診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約98%~100%病例早期即有骶髂關節的X線改變,是本病診斷的重要依據。 早期X線表現為骶髂關節炎,病變一般在骶髂關節的中下部開始,為兩側性。開始多侵犯髂骨側,進而侵犯骶骨側。可見斑點狀或塊狀骨側明顯。繼而可侵犯整個關節,邊緣呈鋸齒狀,軟骨下有骨硬化,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窄。最后關節間隙消失,發生骨性強直。骶髂關節炎X線下易用按鈕約診斷標準分類5級:0級為正常骶髂關節,Ⅰ級為可疑骶髂關節兩側炎;Ⅱ級為骶髂關節邊緣模糊,略有硬化和微小侵蝕病變,關節腔輕度變窄;Ⅲ級為骶髂關節兩側硬化,關節邊緣模糊不清,有侵蝕病變伴關節腔消失;Ⅳ級為關節完全融合或強直伴或不伴殘存的硬化。 脊柱病變的X線表現,早期為普遍性骨質疏松,椎小關節及椎體骨小梁模糊(脫鈣),由于椎間盤纖維環附帶部椎骨上角和下的破壞性侵蝕,椎體呈“方形椎”,腰椎的正常前弧度消失而變直,可引起一個或多個椎體壓縮性骨折。病變發展至胸椎和頸椎椎間小關節,間盤間隙發生鈣化,纖維環和前縱行韌帶鈣化、骨化、韌帶骨贅形成,使相鄰椎體連合,形成椎體間骨橋,呈最有特征的“竹節樣脊柱”。 原發性AS和繼發于炎性腸病、Reiter綜合征、牛皮癬關節炎等伴發的脊柱炎,X線表現類似,但后者為非對稱性強直。在韌帶、肌腱、滑囊附著處可出現骨為和骨膜炎,最多見于跟骨、坐骨結節、髂骨嵴等。其它周圍關節亦可發生類似的X線變化。 早期X線檢陰性時,可行放射線核素掃描,計算機斷層和核磁共振檢查,以發現早期對稱性骶髂關節病變。但必須指出,一般簡便的后前位X線片足可診斷本病。
2016-03-17 09: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強直性脊柱炎的確診標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以兩骶骼關節,腰背部反復疼痛僵硬為主,3個月以上。早、中期患者,腰椎、胸廊擴張活動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椎強直駝背固定。化驗檢查:血沉多增快,類風濕多陰性,HLA-B27多強陽性。關節X線檢查:早期脊椎周圍關節突出,骶髂關節間隙模糊;中期脊椎活動受限強直,骶髂關節蠶蝕樣改變,部分韌帶骨質破壞,方椎小關節間隙模糊;晚期骶髂關節融合,脊柱呈竹節樣變,脊椎強直駝背,呈竹節樣變。
2016-03-16 17:1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相關檢查: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升高,淋巴細胞比例稍加,少數病人有輕度貧血(正細胞低色素性),血沉可增快,但與疾病活動性相關性不大,而C反應蛋白則較有意義。血清白蛋白減少,α1和γ球蛋白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可增加,血清補體C3和C4常增加。約50%病人堿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也常升高。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雖然90%~95%以上AS病人LHA-B27陽性,但一般不依靠LHA-B27來診斷AS,LHA-B27不作常規檢查。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和放射線證據。 X線檢查對AS的診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約98%~100%病例早期即有骶髂關節的X線改變,是本病診斷的重要依據。 早期X線表現為骶髂關節炎,病變一般在骶髂關節的中下部開始,為兩側性。開始多侵犯髂骨側,進而侵犯骶骨側。可見斑點狀或塊狀骨側明顯。繼而可侵犯整個關節,邊緣呈鋸齒狀,軟骨下有骨硬化,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窄。最后關節間隙消失,發生骨性強直。骶髂關節炎X線下易用按鈕約診斷標準分類5級:0級為正常骶髂關節,Ⅰ級為可疑骶髂關節兩側炎;Ⅱ級為骶髂關節邊緣模糊,略有硬化和微小侵蝕病變,關節腔輕度變窄;Ⅲ級為骶髂關節兩側硬化,關節邊緣模糊不清,有侵蝕病變伴關節腔消失;Ⅳ級為關節完全融合或強直伴或不伴殘存的硬化。 脊柱病變的X線表現,早期為普遍性骨質疏松,椎小關節及椎體骨小梁模糊(脫鈣),由于椎間盤纖維環附帶部椎骨上角和下的破壞性侵蝕,椎體呈“方形椎”,腰椎的正常前弧度消失而變直,可引起一個或多個椎體壓縮性骨折。病變發展至胸椎和頸椎椎間小關節,間盤間隙發生鈣化,纖維環和前縱行韌帶鈣化、骨化、韌帶骨贅形成,使相鄰椎體連合,形成椎體間骨橋,呈最有特征的“竹節樣脊柱”。 原發性AS和繼發于炎性腸病、Reiter綜合征、牛皮癬關節炎等伴發的脊柱炎,X線表現類似,但后者為非對稱性強直。在韌帶、肌腱、滑囊附著處可出現骨為和骨膜炎,最多見于跟骨、坐骨結節、髂骨嵴等。其它周圍關節亦可發生類似的X線變化。 早期X線檢陰性時,可行放射線核素掃描,計算機斷層和核磁共振檢查,以發現早期對稱性骶髂關節病變。但必須指出,一般簡便的后前位X線片足可診斷本病。
2016-03-16 16:5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診斷臨床標準為:腰椎額狀面和矢狀面活動受限;僵硬、腰痛3個月以上活動改善,休息無改善;胸廓活動度低于相應年齡、性別的正常人。 有家族性強直性脊柱炎史或HLA–B27(+)。腰骶部疼痛或其他關節疼痛>3個月(疼痛活動后緩解,休息后無改善)。胸腰段或腰椎活動受限或僵硬(晨僵3個月以上,每天≥半小時)。胸廓擴張受限,第4肋間隙水平深呼吸胸圍差
2016-03-16 16:0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AS的特點為腰、頸、胸段脊柱關節和韌帶以及骶髂關節的炎癥和骨化,髖關節常常受累,其它周圍關節也可出現炎癥。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血清反應陰性、病因不明的常見關節疾病,可造成人體畸形及殘疾。本病多見于15~40歲青壯年,發病高峰年齡為20歲左右,45歲以上發病少見。男性比女性多見,男女比約為5:1。本病一般類風濕因子呈陰性,故與Reiter綜合征、牛皮癬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等統屬血清陰性脊柱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