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我沒有咳嗽.喉嚨這里好像也有痰...
問題描述:我沒有咳嗽.喉嚨這里好像也有痰.請問一下你剛才說的喉痛寧片加阿莫西林.的服用量是怎么樣的呢.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一,概述結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全身性的傳染病.小兒結核病以原發型肺結核最常見,嚴重病例可引起血行播散發生粟粒型結核或結核性腦膜炎,后者是結核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許多成人結核病是在兒童時期受感染的基礎上發展而成.自從推廣卡介苗接種以來,其發病率已明顯降低.【病因和發病機制】結核桿菌屬分枝桿菌,染色具有抗酸性.對人具有致病性的主要是人型和牛型結核桿菌.結核桿菌含有類脂質,蛋白質和多糖體,結核蛋白質能使機體致敏,產生變態反應,引起疾病.結核類脂質對細菌具有保護性,使其對酸,堿,消毒劑的耐受力較強.冰凍1年半仍保持活力,經65oC3O分鐘才能滅活,痰液內結核菌用5%石炭酸或20%漂白粉須經24小時處理才被殺滅.小兒對結核菌及其代謝產物具有較高的敏感性,機體初次感染結核菌4~8周后,通過致敏的T淋巴細胞產生遲發型變態反應,此時如用結核菌素做皮膚試驗可出現陽性反應,同時產生一些變態反應性表現(如皰疹性結膜炎等).在發生變態反應同時獲得一定免疫力.免疫力能將結核菌殺滅或使病灶局限.若免疫力較強,感染的結核菌毒力較弱,可不發病.若小兒免疫力低下或感染了毒力較強的結核菌則可致病.在結核的發病中,變態反應的強弱起重要作用.變態反應弱時如細胞免疫缺陷病,則結核病發病較多,病情較重,死亡率高.變態反應中等強度,病變局限.如病灶內結核菌多,毒力大,變態反應過分強烈時,表現為干酪壞死或結核播散.【流行病學】開放性肺結核病人是主要傳染源.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如飲用未經消毒的牛奶或污染了結核菌的其它食物可引起消化道傳播,經皮膚或胎盤傳染者極少.【輔助檢查】1.結核菌素試驗可測定受試者是否感染過結核桿菌.(1)試驗方法:常用的抗原制品有兩種,即舊結核菌素(oldtuberculin,OT)和結核菌純蛋白衍化物(prteinpurifiedderivative,PPD),PPD不像OT含有培養基成分,可避免由它造成的假陽性反應,用PPD做結核菌素試驗結果恒定.一般用1:2000OT稀釋液0.lml或PPD制品0.lml(每0.lml內含結核菌素5單位)注入左前臂掌側中下1/3交界處皮內,使之形成直徑6~10mm的皮丘.48~72/小時觀測反應結果.如為陰性,可逐漸增加濃度復試,一般1:100OT仍陰性,可除外結核感染.若患兒有皰疹性結膜炎,結節性紅斑或一過性多發性結核過敏性關節炎,宜從1:10000OT稀釋液開始,防局部過度反應及可能引起的內部病灶反應.(2)結果判斷:以局部硬結的毫米數表示,先寫橫徑,后寫縱徑,取兩者的平均值來判斷反應強度.如硬結平均直徑不足5mm為“-”,5~9mm為“+”,10~20mm為“++”,20mm以上為“卅”;除硬結外還出現水泡,潰瘍,淋巴管炎為“++++.后兩者為強陽性反應.記錄時均應測硬結直徑,標記其實際數值而不以符號表示.(3)臨床意義1)陽性反映:①曾接種過卡介苗,人工免疫所致;②兒童無明顯臨床癥狀而呈陽性反應,表示受過結核感染,但不一定有活動病灶;③3歲以下,尤其是1歲以下小兒,陽性反應多表示體內有新的結核病灶,年齡愈小,活動性結核可能性愈大;④強陽性反應,表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病;⑤兩年之內由陰轉陽,或反應強度從原10mm,且增加的幅度為6mm以上者,表示新近有感染.2)陰性反應:①未受過結核感染;②初次感染后4~8周內;③機體免疫反應受抑制呈假陰性反應,如重癥結核病,麻疹等;④技術誤差或結核菌素效價不足.2.實驗室檢查(1)結核菌:從痰,胃液,腦脊液,漿膜腔液中找到結核菌是確診的重要手段,采用厚涂片法或熒光染色法陽性率較高.(2)免疫學診斷及生物學基因診斷:可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聚合酶鏈反應等方法對病人血清,腦脊液,漿膜腔液進行檢測.(3)血沉:結核病活動期血沉增快,是判斷結核病灶是否具有活動性依據之一.3.X線檢查胸片可檢出結核病的范圍,性質和病灶活動情況.必要時進行斷層或CT檢查.4.其他如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淋巴結活組織檢查,眼底鏡檢查等.【預防】1.隔離傳染源早期發現并合理治療結核茵涂片陽性病人,是預防小兒結核病的根本措施.尤應對托幼機構及小學的教職員工定期體查,及時發現和隔離傳染源能有效地減少小兒感染結核的機會.2.卡介苗接種卡介苗接種是預防小兒結核的有效措施.可于新生兒期接種,7歲,12歲各復種1次.3.預防性服藥對有下述指征的小兒,可用異煙肼預防性服藥,每日10mg/kg,療程6~12個月,①密切接觸家庭內開放性肺結核者;②3歲以下嬰幼兒未接種卡介苗而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者;③結核菌素試驗新近由陰性轉為陽性;④結核菌素試驗陽性伴結核中毒癥狀者;⑤結核菌素試驗陽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小兒;③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而需較長時間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者.【治療原則】主要是抗結核治療,其用藥原則是:早期,聯合,全程,規律,適量.1.全效殺菌藥①異煙肼(INH):為首選藥和必選藥,運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結核病.該藥副作用小,周圍神經炎可用維生素B6防止;可引起精神興奮,癲癇兒慎用;少數病人可引起肝細胞性黃疽.②利?/div>2015-01-0112:06:56向我提問
2016-03-17 14:5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一,概述結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全身性的傳染病.小兒結核病以原發型肺結核最常見,嚴重病例可引起血行播散發生粟粒型結核或結核性腦膜炎,后者是結核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許多成人結核病是在兒童時期受感染的基礎上發展而成.自從推廣卡介苗接種以來,其發病率已明顯降低.【病因和發病機制】結核桿菌屬分枝桿菌,染色具有抗酸性.對人具有致病性的主要是人型和牛型結核桿菌.結核桿菌含有類脂質,蛋白質和多糖體,結核蛋白質能使機體致敏,產生變態反應,引起疾病.結核類脂質對細菌具有保護性,使其對酸,堿,消毒劑的耐受力較強.冰凍1年半仍保持活力,經65oC3O分鐘才能滅活,痰液內結核菌用5%石炭酸或20%漂白粉須經24小時處理才被殺滅.小兒對結核菌及其代謝產物具有較高的敏感性,機體初次感染結核菌4~8周后,通過致敏的T淋巴細胞產生遲發型變態反應,此時如用結核菌素做皮膚試驗可出現陽性反應,同時產生一些變態反應性表現(如皰疹性結膜炎等).在發生變態反應同時獲得一定免疫力.免疫力能將結核菌殺滅或使病灶局限.若免疫力較強,感染的結核菌毒力較弱,可不發病.若小兒免疫力低下或感染了毒力較強的結核菌則可致病.在結核的發病中,變態反應的強弱起重要作用.變態反應弱時如細胞免疫缺陷病,則結核病發病較多,病情較重,死亡率高.變態反應中等強度,病變局限.如病灶內結核菌多,毒力大,變態反應過分強烈時,表現為干酪壞死或結核播散.【流行病學】開放性肺結核病人是主要傳染源.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如飲用未經消毒的牛奶或污染了結核菌的其它食物可引起消化道傳播,經皮膚或胎盤傳染者極少.【輔助檢查】1.結核菌素試驗可測定受試者是否感染過結核桿菌.(1)試驗方法:常用的抗原制品有兩種,即舊結核菌素(oldtuberculin,OT)和結核菌純蛋白衍化物(prteinpurifiedderivative,PPD),PPD不像OT含有培養基成分,可避免由它造成的假陽性反應,用PPD做結核菌素試驗結果恒定.一般用1:2000OT稀釋液0.lml或PPD制品0.lml(每0.lml內含結核菌素5單位)注入左前臂掌側中下1/3交界處皮內,使之形成直徑6~10mm的皮丘.48~72/小時觀測反應結果.如為陰性,可逐漸增加濃度復試,一般1:100OT仍陰性,可除外結核感染.若患兒有皰疹性結膜炎,結節性紅斑或一過性多發性結核過敏性關節炎,宜從1:10000OT稀釋液開始,防局部過度反應及可能引起的內部病灶反應.(2)結果判斷:以局部硬結的毫米數表示,先寫橫徑,后寫縱徑,取兩者的平均值來判斷反應強度.如硬結平均直徑不足5mm為“-”,5~9mm為“+”,10~20mm為“++”,20mm以上為“卅”;除硬結外還出現水泡,潰瘍,淋巴管炎為“++++.后兩者為強陽性反應.記錄時均應測硬結直徑,標記其實際數值而不以符號表示.(3)臨床意義1)陽性反映:①曾接種過卡介苗,人工免疫所致;②兒童無明顯臨床癥狀而呈陽性反應,表示受過結核感染,但不一定有活動病灶;③3歲以下,尤其是1歲以下小兒,陽性反應多表示體內有新的結核病灶,年齡愈小,活動性結核可能性愈大;④強陽性反應,表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病;⑤兩年之內由陰轉陽,或反應強度從原10mm,且增加的幅度為6mm以上者,表示新近有感染.2)陰性反應:①未受過結核感染;②初次感染后4~8周內;③機體免疫反應受抑制呈假陰性反應,如重癥結核病,麻疹等;④技術誤差或結核菌素效價不足.2.實驗室檢查(1)結核菌:從痰,胃液,腦脊液,漿膜腔液中找到結核菌是確診的重要手段,采用厚涂片法或熒光染色法陽性率較高.(2)免疫學診斷及生物學基因診斷:可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聚合酶鏈反應等方法對病人血清,腦脊液,漿膜腔液進行檢測.(3)血沉:結核病活動期血沉增快,是判斷結核病灶是否具有活動性依據之一.3.X線檢查胸片可檢出結核病的范圍,性質和病灶活動情況.必要時進行斷層或CT檢查.4.其他如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淋巴結活組織檢查,眼底鏡檢查等.【預防】1.隔離傳染源早期發現并合理治療結核茵涂片陽性病人,是預防小兒結核病的根本措施.尤應對托幼機構及小學的教職員工定期體查,及時發現和隔離傳染源能有效地減少小兒感染結核的機會.2.卡介苗接種卡介苗接種是預防小兒結核的有效措施.可于新生兒期接種,7歲,12歲各復種1次.3.預防性服藥對有下述指征的小兒,可用異煙肼預防性服藥,每日10mg/kg,療程6~12個月,①密切接觸家庭內開放性肺結核者;②3歲以下嬰幼兒未接種卡介苗而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者;③結核菌素試驗新近由陰性轉為陽性;④結核菌素試驗陽性伴結核中毒癥狀者;⑤結核菌素試驗陽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小兒;③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而需較長時間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者.【治療原則】主要是抗結核治療,其用藥原則是:早期,聯合,全程,規律,適量.1.全效殺菌藥①異煙肼(INH):為首選藥和必選藥,運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結核病.該藥副作用小,周圍神經炎可用維生素B6防止;可引起精神興奮,癲癇兒慎用;少數病人可引起肝細胞性黃疽.②利?/div>2014-12-0314:16:43向我提問
2016-03-17 07:2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一,概述結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全身性的傳染病.小兒結核病以原發型肺結核最常見,嚴重病例可引起血行播散發生粟粒型結核或結核性腦膜炎,后者是結核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許多成人結核病是在兒童時期受感染的基礎上發展而成.自從推廣卡介苗接種以來,其發病率已明顯降低.【病因和發病機制】結核桿菌屬分枝桿菌,染色具有抗酸性.對人具有致病性的主要是人型和牛型結核桿菌.結核桿菌含有類脂質,蛋白質和多糖體,結核蛋白質能使機體致敏,產生變態反應,引起疾病.結核類脂質對細菌具有保護性,使其對酸,堿,消毒劑的耐受力較強.冰凍1年半仍保持活力,經65oC3O分鐘才能滅活,痰液內結核菌用5%石炭酸或20%漂白粉須經24小時處理才被殺滅.小兒對結核菌及其代謝產物具有較高的敏感性,機體初次感染結核菌4~8周后,通過致敏的T淋巴細胞產生遲發型變態反應,此時如用結核菌素做皮膚試驗可出現陽性反應,同時產生一些變態反應性表現(如皰疹性結膜炎等).在發生變態反應同時獲得一定免疫力.免疫力能將結核菌殺滅或使病灶局限.若免疫力較強,感染的結核菌毒力較弱,可不發病.若小兒免疫力低下或感染了毒力較強的結核菌則可致病.在結核的發病中,變態反應的強弱起重要作用.變態反應弱時如細胞免疫缺陷病,則結核病發病較多,病情較重,死亡率高.變態反應中等強度,病變局限.如病灶內結核菌多,毒力大,變態反應過分強烈時,表現為干酪壞死或結核播散.【流行病學】開放性肺結核病人是主要傳染源.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如飲用未經消毒的牛奶或污染了結核菌的其它食物可引起消化道傳播,經皮膚或胎盤傳染者極少.【輔助檢查】1.結核菌素試驗可測定受試者是否感染過結核桿菌.(1)試驗方法:常用的抗原制品有兩種,即舊結核菌素(oldtuberculin,OT)和結核菌純蛋白衍化物(prteinpurifiedderivative,PPD),PPD不像OT含有培養基成分,可避免由它造成的假陽性反應,用PPD做結核菌素試驗結果恒定.一般用1:2000OT稀釋液0.lml或PPD制品0.lml(每0.lml內含結核菌素5單位)注入左前臂掌側中下1/3交界處皮內,使之形成直徑6~10mm的皮丘.48~72/小時觀測反應結果.如為陰性,可逐漸增加濃度復試,一般1:100OT仍陰性,可除外結核感染.若患兒有皰疹性結膜炎,結節性紅斑或一過性多發性結核過敏性關節炎,宜從1:10000OT稀釋液開始,防局部過度反應及可能引起的內部病灶反應.(2)結果判斷:以局部硬結的毫米數表示,先寫橫徑,后寫縱徑,取兩者的平均值來判斷反應強度.如硬結平均直徑不足5mm為“-”,5~9mm為“+”,10~20mm為“++”,20mm以上為“卅”;除硬結外還出現水泡,潰瘍,淋巴管炎為“++++.后兩者為強陽性反應.記錄時均應測硬結直徑,標記其實際數值而不以符號表示.(3)臨床意義1)陽性反映:①曾接種過卡介苗,人工免疫所致;②兒童無明顯臨床癥狀而呈陽性反應,表示受過結核感染,但不一定有活動病灶;③3歲以下,尤其是1歲以下小兒,陽性反應多表示體內有新的結核病灶,年齡愈小,活動性結核可能性愈大;④強陽性反應,表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病;⑤兩年之內由陰轉陽,或反應強度從原10mm,且增加的幅度為6mm以上者,表示新近有感染.2)陰性反應:①未受過結核感染;②初次感染后4~8周內;③機體免疫反應受抑制呈假陰性反應,如重癥結核病,麻疹等;④技術誤差或結核菌素效價不足.2.實驗室檢查(1)結核菌:從痰,胃液,腦脊液,漿膜腔液中找到結核菌是確診的重要手段,采用厚涂片法或熒光染色法陽性率較高.(2)免疫學診斷及生物學基因診斷:可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聚合酶鏈反應等方法對病人血清,腦脊液,漿膜腔液進行檢測.(3)血沉:結核病活動期血沉增快,是判斷結核病灶是否具有活動性依據之一.3.X線檢查胸片可檢出結核病的范圍,性質和病灶活動情況.必要時進行斷層或CT檢查.4.其他如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淋巴結活組織檢查,眼底鏡檢查等.【預防】1.隔離傳染源早期發現并合理治療結核茵涂片陽性病人,是預防小兒結核病的根本措施.尤應對托幼機構及小學的教職員工定期體查,及時發現和隔離傳染源能有效地減少小兒感染結核的機會.2.卡介苗接種卡介苗接種是預防小兒結核的有效措施.可于新生兒期接種,7歲,12歲各復種1次.3.預防性服藥對有下述指征的小兒,可用異煙肼預防性服藥,每日10mg/kg,療程6~12個月,①密切接觸家庭內開放性肺結核者;②3歲以下嬰幼兒未接種卡介苗而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者;③結核菌素試驗新近由陰性轉為陽性;④結核菌素試驗陽性伴結核中毒癥狀者;⑤結核菌素試驗陽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小兒;③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而需較長時間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者.【治療原則】主要是抗結核治療,其用藥原則是:早期,聯合,全程,規律,適量.1.全效殺菌藥①異煙肼(INH):為首選藥和必選藥,運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結核病.該藥副作用小,周圍神經炎可用維生素B6防止;可引起精神興奮,癲癇兒慎用;少數病人可引起肝細胞性黃疽.②利?/div>2014-12-0314:16:39向我提問
2016-03-16 21:5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概述結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全身性的傳染病.小兒結核病以原發型肺結核最常見,嚴重病例可引起血行播散發生粟粒型結核或結核性腦膜炎,后者是結核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許多成人結核病是在兒童時期受感染的基礎上發展而成.自從推廣卡介苗接種以來,其發病率已明顯降低.【病因和發病機制】結核桿菌屬分枝桿菌,染色具有抗酸性.對人具有致病性的主要是人型和牛型結核桿菌.結核桿菌含有類脂質,蛋白質和多糖體,結核蛋白質能使機體致敏,產生變態反應,引起疾病.結核類脂質對細菌具有保護性,使其對酸,堿,消毒劑的耐受力較強.冰凍1年半仍保持活力,經65oC3O分鐘才能滅活,痰液內結核菌用5%石炭酸或20%漂白粉須經24小時處理才被殺滅.小兒對結核菌及其代謝產物具有較高的敏感性,機體初次感染結核菌4~8周后,通過致敏的T淋巴細胞產生遲發型變態反應,此時如用結核菌素做皮膚試驗可出現陽性反應,同時產生一些變態反應性表現(如皰疹性結膜炎等).在發生變態反應同時獲得一定免疫力.免疫力能將結核菌殺滅或使病灶局限.若免疫力較強,感染的結核菌毒力較弱,可不發病.若小兒免疫力低下或感染了毒力較強的結核菌則可致病.在結核的發病中,變態反應的強弱起重要作用.變態反應弱時如細胞免疫缺陷病,則結核病發病較多,病情較重,死亡率高.變態反應中等強度,病變局限.如病灶內結核菌多,毒力大,變態反應過分強烈時,表現為干酪壞死或結核播散.【流行病學】開放性肺結核病人是主要傳染源.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如飲用未經消毒的牛奶或污染了結核菌的其它食物可引起消化道傳播,經皮膚或胎盤傳染者極少.【輔助檢查】1.結核菌素試驗可測定受試者是否感染過結核桿菌.(1)試驗方法:常用的抗原制品有兩種,即舊結核菌素(oldtuberculin,OT)和結核菌純蛋白衍化物(prteinpurifiedderivative,PPD),PPD不像OT含有培養基成分,可避免由它造成的假陽性反應,用PPD做結核菌素試驗結果恒定.一般用1:2000OT稀釋液0.lml或PPD制品0.lml(每0.lml內含結核菌素5單位)注入左前臂掌側中下1/3交界處皮內,使之形成直徑6~10mm的皮丘.48~72/小時觀測反應結果.如為陰性,可逐漸增加濃度復試,一般1:100OT仍陰性,可除外結核感染.若患兒有皰疹性結膜炎,結節性紅斑或一過性多發性結核過敏性關節炎,宜從1:10000OT稀釋液開始,防局部過度反應及可能引起的內部病灶反應.(2)結果判斷:以局部硬結的毫米數表示,先寫橫徑,后寫縱徑,取兩者的平均值來判斷反應強度.如硬結平均直徑不足5mm為“-”,5~9mm為“+”,10~20mm為“++”,20mm以上為“卅”;除硬結外還出現水泡,潰瘍,淋巴管炎為“++++.后兩者為強陽性反應.記錄時均應測硬結直徑,標記其實際數值而不以符號表示.(3)臨床意義1)陽性反映:①曾接種過卡介苗,人工免疫所致;②兒童無明顯臨床癥狀而呈陽性反應,表示受過結核感染,但不一定有活動病灶;③3歲以下,尤其是1歲以下小兒,陽性反應多表示體內有新的結核病灶,年齡愈小,活動性結核可能性愈大;④強陽性反應,表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病;⑤兩年之內由陰轉陽,或反應強度從原10mm,且增加的幅度為6mm以上者,表示新近有感染.2)陰性反應:①未受過結核感染;②初次感染后4~8周內;③機體免疫反應受抑制呈假陰性反應,如重癥結核病,麻疹等;④技術誤差或結核菌素效價不足.2.實驗室檢查(1)結核菌:從痰,胃液,腦脊液,漿膜腔液中找到結核菌是確診的重要手段,采用厚涂片法或熒光染色法陽性率較高.(2)免疫學診斷及生物學基因診斷:可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聚合酶鏈反應等方法對病人血清,腦脊液,漿膜腔液進行檢測.(3)血沉:結核病活動期血沉增快,是判斷結核病灶是否具有活動性依據之一.3.X線檢查胸片可檢出結核病的范圍,性質和病灶活動情況.必要時進行斷層或CT檢查.4.其他如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淋巴結活組織檢查,眼底鏡檢查等.【預防】1.隔離傳染源早期發現并合理治療結核茵涂片陽性病人,是預防小兒結核病的根本措施.尤應對托幼機構及小學的教職員工定期體查,及時發現和隔離傳染源能有效地減少小兒感染結核的機會.2.卡介苗接種卡介苗接種是預防小兒結核的有效措施.可于新生兒期接種,7歲,12歲各復種1次.3.預防性服藥對有下述指征的小兒,可用異煙肼預防性服藥,每日10mg/kg,療程6~12個月,①密切接觸家庭內開放性肺結核者;②3歲以下嬰幼兒未接種卡介苗而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者;③結核菌素試驗新近由陰性轉為陽性;④結核菌素試驗陽性伴結核中毒癥狀者;⑤結核菌素試驗陽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小兒;③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而需較長時間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者.【治療原則】主要是抗結核治療,其用藥原則是:早期,聯合,全程,規律,適量.1.全效殺菌藥①異煙肼(INH):為首選藥和必選藥,運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結核病.該藥副作用小,周圍神經炎可用維生素B6防止;可引起精神興奮,癲癇兒慎用;少數病人可引起肝細胞性黃疽.②利?/div>2015-01-0112:06:57向我提問
2016-03-16 19:0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概述結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全身性的傳染病.小兒結核病以原發型肺結核最常見,嚴重病例可引起血行播散發生粟粒型結核或結核性腦膜炎,后者是結核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許多成人結核病是在兒童時期受感染的基礎上發展而成.自從推廣卡介苗接種以來,其發病率已明顯降低.【病因和發病機制】結核桿菌屬分枝桿菌,染色具有抗酸性.對人具有致病性的主要是人型和牛型結核桿菌.結核桿菌含有類脂質,蛋白質和多糖體,結核蛋白質能使機體致敏,產生變態反應,引起疾病.結核類脂質對細菌具有保護性,使其對酸,堿,消毒劑的耐受力較強.冰凍1年半仍保持活力,經65oC3O分鐘才能滅活,痰液內結核菌用5%石炭酸或20%漂白粉須經24小時處理才被殺滅.小兒對結核菌及其代謝產物具有較高的敏感性,機體初次感染結核菌4~8周后,通過致敏的T淋巴細胞產生遲發型變態反應,此時如用結核菌素做皮膚試驗可出現陽性反應,同時產生一些變態反應性表現(如皰疹性結膜炎等).在發生變態反應同時獲得一定免疫力.免疫力能將結核菌殺滅或使病灶局限.若免疫力較強,感染的結核菌毒力較弱,可不發病.若小兒免疫力低下或感染了毒力較強的結核菌則可致病.在結核的發病中,變態反應的強弱起重要作用.變態反應弱時如細胞免疫缺陷病,則結核病發病較多,病情較重,死亡率高.變態反應中等強度,病變局限.如病灶內結核菌多,毒力大,變態反應過分強烈時,表現為干酪壞死或結核播散.【流行病學】開放性肺結核病人是主要傳染源.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如飲用未經消毒的牛奶或污染了結核菌的其它食物可引起消化道傳播,經皮膚或胎盤傳染者極少.【輔助檢查】1.結核菌素試驗可測定受試者是否感染過結核桿菌.(1)試驗方法:常用的抗原制品有兩種,即舊結核菌素(oldtuberculin,OT)和結核菌純蛋白衍化物(prteinpurifiedderivative,PPD),PPD不像OT含有培養基成分,可避免由它造成的假陽性反應,用PPD做結核菌素試驗結果恒定.一般用1:2000OT稀釋液0.lml或PPD制品0.lml(每0.lml內含結核菌素5單位)注入左前臂掌側中下1/3交界處皮內,使之形成直徑6~10mm的皮丘.48~72/小時觀測反應結果.如為陰性,可逐漸增加濃度復試,一般1:100OT仍陰性,可除外結核感染.若患兒有皰疹性結膜炎,結節性紅斑或一過性多發性結核過敏性關節炎,宜從1:10000OT稀釋液開始,防局部過度反應及可能引起的內部病灶反應.(2)結果判斷:以局部硬結的毫米數表示,先寫橫徑,后寫縱徑,取兩者的平均值來判斷反應強度.如硬結平均直徑不足5mm為“-”,5~9mm為“+”,10~20mm為“++”,20mm以上為“卅”;除硬結外還出現水泡,潰瘍,淋巴管炎為“++++.后兩者為強陽性反應.記錄時均應測硬結直徑,標記其實際數值而不以符號表示.(3)臨床意義1)陽性反映:①曾接種過卡介苗,人工免疫所致;②兒童無明顯臨床癥狀而呈陽性反應,表示受過結核感染,但不一定有活動病灶;③3歲以下,尤其是1歲以下小兒,陽性反應多表示體內有新的結核病灶,年齡愈小,活動性結核可能性愈大;④強陽性反應,表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病;⑤兩年之內由陰轉陽,或反應強度從原10mm,且增加的幅度為6mm以上者,表示新近有感染.2)陰性反應:①未受過結核感染;②初次感染后4~8周內;③機體免疫反應受抑制呈假陰性反應,如重癥結核病,麻疹等;④技術誤差或結核菌素效價不足.2.實驗室檢查(1)結核菌:從痰,胃液,腦脊液,漿膜腔液中找到結核菌是確診的重要手段,采用厚涂片法或熒光染色法陽性率較高.(2)免疫學診斷及生物學基因診斷:可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聚合酶鏈反應等方法對病人血清,腦脊液,漿膜腔液進行檢測.(3)血沉:結核病活動期血沉增快,是判斷結核病灶是否具有活動性依據之一.3.X線檢查胸片可檢出結核病的范圍,性質和病灶活動情況.必要時進行斷層或CT檢查.4.其他如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淋巴結活組織檢查,眼底鏡檢查等.【預防】1.隔離傳染源早期發現并合理治療結核茵涂片陽性病人,是預防小兒結核病的根本措施.尤應對托幼機構及小學的教職員工定期體查,及時發現和隔離傳染源能有效地減少小兒感染結核的機會.2.卡介苗接種卡介苗接種是預防小兒結核的有效措施.可于新生兒期接種,7歲,12歲各復種1次.3.預防性服藥對有下述指征的小兒,可用異煙肼預防性服藥,每日10mg/kg,療程6~12個月,①密切接觸家庭內開放性肺結核者;②3歲以下嬰幼兒未接種卡介苗而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者;③結核菌素試驗新近由陰性轉為陽性;④結核菌素試驗陽性伴結核中毒癥狀者;⑤結核菌素試驗陽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小兒;③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而需較長時間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者.【治療原則】主要是抗結核治療,其用藥原則是:早期,聯合,全程,規律,適量.1.全效殺菌藥①異煙肼(INH):為首選藥和必選藥,運用于全身各部位的結核病.該藥副作用小,周圍神經炎可用維生素B6防止;可引起精神興奮,癲癇兒慎用;少數病人可引起肝細胞性黃疽.②利?/div>2015-01-0112:07:04向我提問
2016-03-16 17:4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