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結腸炎怎樣才能根治
我堂姐今年23歲,我想問的是,如果一個人得了慢性結腸炎,怎樣才能根治的呢?因為我堂姐得了那個慢性結腸炎了,我是聽得她的,我也不知道這個慢性結腸炎是什么病,我就是想知道怎么樣才可以根治,因為我不想我身邊的人身體不好啊。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中醫認識:認為結腸炎大多為濕熱壅結,脾腎陽虛,氣血兩虛,氣滯血瘀,飲食失調,勞累過度,精神因素而誘發.本人經過20余年臨床經驗和眾多專家共同努力總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獨特中醫分型論治,因此在臨床中取得奇特療效,從而對治愈結腸炎及預防結腸癌有一定作用.結腸炎的治療用藥,關健是在組方,大便次數多不一定就用補藥,要辨證和辨病相結合,健脾和中和通補通用相結合,既要扶正,又要祛邪,扶正就是治本,祛邪就是要消除炎癥,這樣效果才能更好.
2016-03-17 15:0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錢潤榮
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人民醫院
二級乙等
外科
-
你好!中醫認識:認為結腸炎大多為濕熱壅結,脾腎陽虛,氣血兩虛,氣滯血瘀,飲食失調,勞累過度,精神因素而誘發你這是脾虛,建議服用補脾益腸丸和參苓白術散調理比較好脾虛泄瀉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脾虛泄瀉證見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尿少或黃赤,面色萎黃,身重胸滿,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泄瀉由水濕阻于胃腸,脾虛失運,不能制水,濕注腸道所致.治宜健脾滲濕止瀉,
2016-03-17 13:5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本病的原因可能與免疫,感染,遺傳和精神因素有關.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癥治療(1)精神緊張,可口服安定類藥物;(2)痙攣性腹痛,可選服顛茄,阿托品,654-2片;(3)腹瀉嚴重,可服洛哌丁胺(易蒙停),藥用炭和鞣蛋白等.還要注意:1.低脂,少纖維.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常會使腹瀉癥狀加重,因此患者不應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纖維食物,可選擇容易消化的細掛面,燴面片,餛飩,嫩菜葉,魚,蝦,蛋及豆類制品等,以使腸道得到休息.2.如伴有脫水現象時,可喝些淡鹽開水,菜湯,米湯,果汁,米粥等,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3.排氣,腸鳴過強時,應少吃蔗糖及易產氣發酵的食物,如土豆,紅薯,白蘿卜,南瓜,牛奶,黃豆等.4.病人多半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食物,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2016-03-17 12: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慢性結腸炎起病緩慢,可持續不緩解,或活動與靜止交替呈慢性反應;在常規治療用藥后癥狀可得到緩解,癥狀減輕,停藥后容易復發,因此,慢性結腸炎在常規治療下是難以治愈的,甚至由于濫用各種抗菌素,反而導致病情越來越重,最終惡變為結腸癌,所以,對于慢性結腸炎一定要及早發現,正確治療才能根治,切勿等到病情嚴重時或不可逆轉孌時才行治療.目前西醫治療慢性性結腸炎主要是采用抗菌藥物,更有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進行控制治療;有些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盲目就醫,一味濫用抗生素進行消炎殺菌,不但不起治療作用,反而容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表面好像癥狀得到了控制,實際上病情是在逐漸發展,最終成為西醫所講的不治之癥.祖國醫學用傳統中藥治療慢性結腸炎有非常獨到的地方,見效快療效確切,許多患者治愈后不復發.建議你用傳統中藥蟲草,黑礬,黑棗,核桃仁,梔子,當歸,厚樸,三棱,穿山甲,上甲,下甲,紅花,海南沉,鐵膽粉,蜂膠,蜂蜜,蜂蠟等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許多患者治愈后不復發;這些藥物的主要功效是溫健脾陽,疏肝健脾,溫補脾腎,清利濕熱,行氣燥濕,消淤止疼,標本兼治,從而達到徹底根治慢性結腸炎的目的;中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結腸炎與全身陰陽平衡,氣血運行有著密切關系,這些藥物可以調整機體的免疫功能,調整內分泌機制,以平肝,健脾,和胃,益腎,滲濕,燥濕,清熱,化瘀,解毒等為主,能夠達到促進腸道細胞再生,修復腸道潰瘍面,調理腸道功能,從而使結腸炎這一頑疾得到徹底康復.你在當地藥店可以買到這些藥物,自己在家治療即可,省錢方便,療效確切.希望你正確治療,早日康復!
2016-03-17 01:1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你這是脾虛,建議服用補脾益腸丸和參苓白術散調理比較好脾虛泄瀉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脾虛泄瀉證見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尿少或黃赤,面色萎黃,身重胸滿,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泄瀉由水濕阻于胃腸,脾虛失運,不能制水,濕注腸道所致.治宜健脾滲濕止瀉,常用方選參苓白術散化裁.
2016-03-16 23:4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