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舌
周歲我兒子有地圖舌.夜間出虛汗,大便干燥,二三日一次,面色雖有些蒼白,但口唇卻十分艷紅,像涂了口紅一樣,半年來反復咳嗽,去了多次醫院也沒有好轉.到現在還是這樣.咳嗽厲害的時候看著他是在太難受了.今天我在您的回答中看見了您開出的兩個方子,但是不知道那個比較適合我兒子服用.驗方一:黃芪10克,南沙參10克,五味子5克,枸杞10克,仙鶴草10克,紅棗5克,甘草5克.這張處方適宜用于易反復感冒的地圖舌患兒,一般連續服用10—15天為一個療程.驗方二:太子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淮山藥10克,白扁豆10克.功勞葉10克,雞內金10克,甘草5克,適用于脾胃虛弱的地圖舌小兒,其中雞內金有良好的消食開胃作用,也可單獨研粉吞服.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地圖舌又稱為游走性舌炎、剝脫性舌炎,是一種舌部淺層的慢性炎癥。其原因不明,在兒童與消化不良、腸道寄生蟲、維生素B族缺乏有關;在成人與貧血、胃腸功能紊亂、情緒、病灶感染有關;另外還可能與遺傳有關。主要出現在舌背,有時也可出現于舌緣、舌腹、舌尖。舌的絲狀乳頭、菌狀乳頭呈片狀剝脫,形成圓形、橢圓形的光滑的紅色剝脫區,菌狀乳頭有時可清晰可見。單個或多個發生,很快可融合成片,邊界微高起,似地圖的邊界。其形態、位置多變,剝脫區以離心方向逐漸擴大,其白色邊緣也隨之擴大或斷離,使人感到病損在游走。病損可持續存在很長時間,或有短時間的愈合。舌的活動和味覺正常。患者一般無自覺癥狀,有時可能有燒灼感或刺激性痛。唇、頰、牙齦、口底等有類似病損稱為地圖樣口炎。 治療無特殊方法,盡可能查出病因,對癥治療。若有刺激性痛可用紫外線口內照射,服用復合維生素B及鋅制劑可有一定的療效。
2016-03-17 16:1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您好;地圖舌是在4-5歲的孩子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癥狀表現。地圖舌出現后,一般無大的痛苦,但常伴有納食不好,面黃肌瘦,盜汗夜驚,便溏或便秘,易感冒等癥狀。產生地圖舌的原因應該是維生素缺乏或是舌炎。中醫認為:舌苔的顏色、厚薄可以反映邪氣的盛衰,病情的輕重,而舌苔的有無則反映胃氣的盛衰。脾胃為后天之本,因此舌苔的有無也就反映了人體正氣的情況。小兒舌苔上出現剝脫,說明小兒的脾胃之氣衰弱,正氣不足。有病的孩子,舌苔出現地圖舌,都表明有脾胃陰虛及脾胃氣虛。 當看到舌苔剝脫如地圖狀,剝脫片大小不等,邊緣隆起,剝脫面為紅色,與舌質有別,多屬于脾胃陰虛;若剝脫面邊緣無隆起,剝脫面光滑如鏡,其顏色與舌質顏色大體相同,多屬于脾胃氣虛。有地圖舌的孩子大多是與脾胃消化功能疾病有關系,所以治療地圖舌,要在治療、調理脾胃消化功能時,結合治療地圖舌。 家長看到孩子有了地圖舌,要在飲食和護理方面多注意。首先地圖舌的出現和孩子的營養狀態有關,有時是因為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所造成的。這時就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蛋、豆等。 有地圖舌的孩子不宜吃煎炸、熏烤、油膩的食物,如:油餅、煎蛋、煎餅、烤羊肉串;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干姜、羊肉、狗肉及其他肥肉亦應忌口。 對于脾胃陰虛的孩子,會表現為:雖有饑餓感而不思飲食,口渴喜冷飲,大便干,夜眠出盜汗,有地圖舌的孩子,應該多吃一些具有養陰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麥粉及各種雜糧和豆類及豆制品;吃牛奶、雞蛋、瘦肉、魚肉,這些食物含蛋白質高,各種微量元素多,而脂肪含量少,營養豐富而不生內熱;水果、蔬菜應多吃,特別是蘋果、甘蔗、香蕉、山楂、烏梅、西瓜等含維生素種類多的果類。 對于脾胃氣虛的孩子,會表現為:食欲減退,消瘦,肢倦乏力或活動后氣喘,或稍一活動則出汗甚多,少氣懶言,大便稀溏或成形而次數較多,睡時露睛,流口水,面色蒼白或萎黃,兼有地圖舌者,應給孩子吃一些能夠健脾益氣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藥、扁豆、蓮子、大棗,既能健脾益氣,又能和胃,這些食品可以做成粥服用,一方面小兒服用方便,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溫養脾胃,健脾益氣. 一定要保持寶寶的口腔衛生,飯后要漱口,晚上睡覺前用淡鹽水漱口;脾胃功能不好的孩子飲食要注意忌口,不吃辛辣刺激,不好消化的食物;少吃零食,不吃膨化食品,不吃冷飲冰凍的食品;適當增加水果的種類和量,多吃蔬菜,尤其是深綠色、紅色等顏色深的蔬菜。
2016-03-17 11:0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這種情況建議到中醫科進行治療.
2016-03-17 09:5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地圖舌其發病原因不明,與消化不良、腸道寄生蟲、維生素B族缺乏有關;還可能是貧血、胃腸功能紊亂、精神情緒不穩定,過度勞累、病灶感染有關;另外還可能與遺傳有關。治療:1、治療牙源性與非牙源性病源感染。2、保持口腔衛生。3、合并感染時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療。
2016-03-17 09:4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地圖舌是指舌背上絲狀乳頭暫時剝脫的現象,剝脫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嬰幼兒多見。舌背上出現一個或數個圓形或不規則形紅斑,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紅斑邊緣灰黃色,稍高起,邊界清楚。由于紅斑逐漸向外蔓延,數個紅斑可以融合成地圖狀,所以叫作地圖舌。因為絲狀乳頭邊剝脫邊再生,紅斑形狀經常變化,所以紅斑似在游走。小兒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時,地圖舌可加重。地圖舌無疼痛,本病對身體無損害,西醫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多數患兒到4~5歲即可痊愈。 中醫認為小兒地圖舌的出現反映胃腸功能的紊亂,是胃陰不足的表現,俗稱“脫液”。一般小兒多有食欲不振,口渴,尤其吃飯時多以湯水送飯,舌質微紅;嚴重時出現神疲乏力,大便時干時稀,容易外感。治療時當以養陰為主,首選益胃湯、佐以補氣藥,取其“善補陰者,陽中求之”之義。藥用玉竹、生地、麥冬、沙參、飴糖、太子參、黃芪、山藥、大棗等。水煎,每日1劑,每次60毫升,日服3次。如兼有食欲不振,可加生谷芽、生麥芽;如食后飽脹,加焦三仙;呃逆者,加半夏曲;腹脹,加萊菔子、佛手。
2016-03-17 07:1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