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毅濤 主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
-
小兒尿道感染的誘因較多,包括細菌侵入、性別差異、先天畸形、包莖、治療不當等。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8-08-20 17:59
1.細菌侵入:細菌直接進入尿路引發感染。
2.性別差異:2歲后女孩尿道短易感染,1歲內男孩先天性泌尿系統畸形多易感染。
3.先天畸形:如先天性膀胱輸尿管返流、腎積水等。
4.包莖:男孩包莖可誘發尿道感染。
5.治療因素:不及時或不徹底治療可致反復感染。
了解小兒尿道感染的誘因,有助于早期預防和及時治療,保障孩子健康。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咬肌間隙感染是指咬肌間隙的化膿性感染,主要臨床表現是以嚼肌為中心的急性炎性紅腫、跳痛、壓痛。1.病史有急性化膿性下頜智齒冠周炎史。2.臨床表現以嚼肌為中心的急性炎性紅腫、跳痛、壓痛,紅腫范圍上方超過顴弓,下方達頜下,前到頰部,后至頜后區。深壓迫有凹陷性水腫,不易捫到波動感,有嚴重開口受限。用粗針從紅腫中心穿刺,當針尖達骨面時回抽并緩慢退針即可抽到少許粘稠膿液。病人高燒。白細胞總數增高,中性白細胞比例增大。咬肌間隙蜂窩組織炎時除全身應用抗生素外,局部可和物理療法或外敷中藥;一旦膿腫形成應及時引流。史肌間隙膿腫切開引流的途徑,雖可從口內翼下頜皺襞稍外側切開,分離進入膿腔腔引流,但因引流口常在膿腔之前上份,體位引流不暢,炎癥不易控制,發生邊緣性骨髓炎的機會也相應增加。因此,臨床常用口外途徑切開引流。口外切口從下頜支后緣繞過下頜角,距下頜下緣2cm處切開,切口長約3~5cm,逐層切開皮下組織,頸闊肌、以及咬肌在下頜角區的部分附麗,用骨膜剝離器,由骨面推起咬肌進入膿腔,引出膿液,沖洗膿腔后填入鹽水紗條引流(圖1)。次日交換敷料時抽去紗條,換置橡皮管或橡皮條引流。如有邊緣性骨髓炎形成,在膿液減少后應早期施行死骨刮除術,術中除重點清除骨面死骨外,不應忽略咬肌下骨膜面附著之死骨小碎塊及壞死組織,以利創口早期愈合。咬肌間隙感染緩解或被控制后,應及早對引感染之病灶牙進行治療或拔除。
2016-03-18 2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