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愛蘭 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內科
-
肺心病是由于肺動脈高壓所導致的,右心室功能衰竭。最常見的引起肺心病的原因就是,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肺部疾病。而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血管堵塞,導致供應心臟的血供受阻,而而引起的胸悶,胸痛,等一系列癥狀。兩者從發病原因發病,的癥狀,以及治療上完全不同。希望以上的,簡單闡述對你有幫助。
2018-08-26 12:19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肺心病和冠心病不是一回事。肺心病是有多年慢性支氣管炎病史,逐漸發展影響到心臟功能,導致右心衰竭,叫做肺心病。冠心病是高粘血癥或者是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臟周圍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就是血管的內徑變細,從而引起心臟供血不足。心電圖可以分辨出來這2種疾病。
2016-03-19 08:0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肺心病和冠心病不是一回事肺心病是有多年慢性支氣管炎病史逐漸發展影響到心臟功能導致右心衰竭叫做肺心病冠心病是高粘血癥或者是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臟周圍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就是血管的內徑變細從而引起心臟供血不足心電圖可以分辨出來這2種疾病
2016-03-18 22:4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肺心病是有多年慢性支氣管炎病史逐漸發展影響到心臟功能導致右心衰竭叫做肺心病冠心病是高粘血癥或者是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臟周圍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就是血管的內徑變細從而引起心臟供血不足
2016-03-18 17:4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最常見者為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臟病,又稱阻塞性肺氣腫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動脈的慢性病變引起的肺循環阻力增高,致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類心臟病。癥狀本病病程進展緩慢,可分為代償與失代償二個階段,但其界限并不清楚。(一)功能代償期患者都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逐步出現乏力、呼吸困難。體檢示明顯肺氣腫表現,包括桶狀胸、肺部叩診呈過度清音、肝濁音上界下降、心濁音界縮小,甚至消失。聽診呼吸音低,可有干濕羅音,心音輕,有時只能在劍突下處聽到。肺動脈區第二音亢進,上腹部劍突下有明顯心臟搏動,是病變累及心臟的主要表現。頸靜脈可有輕度怒張,但靜脈壓并不明顯增高。(二)功能失代償期肺組織損害嚴重引起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可導致呼吸和(或)心力衰竭。1.呼吸衰竭缺氧早期主要表現為紫紺、心悸和胸悶等,病變進一步發展時發生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可出現各種精神神經障礙癥狀,稱為肺性腦病。表現為頭痛、頭脹、煩躁不安、語言障礙,并有幻覺、精神錯亂、抽搐或震顫等。動脈血氧分壓低于3.3kPa(25mmHg)時,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超過9.3kPa(70mmHg)時,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更明顯,出現神志淡漠、嗜睡,進而昏迷以至死亡。2.心力衰竭多發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因此常合并有呼吸衰竭,患者出現氣喘、心悸、少尿、紫紺加重,上腹脹痛、食欲不振、惡心甚至嘔吐等右心衰竭癥狀。體檢示頸靜脈怒張、心率增快、心前區可聞奔馬律或有相對性三尖瓣關閉不全引起的收縮期雜音,雜音可隨病情好轉而消失。可出現各種心律失常,特別是房性心律失常,肝腫大伴壓痛,肝頸反液壓征陽性,水腫和腹水,病情嚴重者可發生休克。此外,由于肺心病是以心、肺病變為基礎的多臟器受損害的疾病,因此在重癥患者中,可有腎功能不全、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所致面頰色素沉著等表現。診斷本病由慢性廣泛性肺-胸疾病發展而來,呼吸和循環系統的癥狀常混雜出現,不判定心臟病是否已出現,故早期診斷比較困難。一般認為凡有慢性廣泛性肺、胸疾病患者,一旦發現有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增大而同時排除了引起右心室增大的其他心臟病可能時,即可診斷為本病。冠狀動脈性心臟病(coronaryarteryheartdisease,CHD)簡稱冠心病(guānxīnbìng),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臟病,是指因冠狀動脈狹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機能障礙和(或)器質性病變,故又稱缺血性心肌病(IHD)。CHD是多種冠狀動脈病的結果,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占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絕大多數(95%-99%)。因此,習慣上把冠狀動脈性心臟病視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同義詞。冠心病癥狀表現胸腔中央發生一種壓榨性的疼痛,并可遷延至頸、頷、手臂、后背及胃部。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發作的其他可能癥狀有眩暈、氣促、出汗、寒顫、惡心及昏厥。嚴重患者可能因為心力衰竭而死亡。臨床表現一、臨床癥狀:根據其臨床癥狀,冠心病可分為5型:1、心絞痛型:表現為胸骨后的壓榨感,悶脹感,伴隨明顯的焦慮,持續3到5分鐘,常發散到左側臂部,肩部,下頜,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時可累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這些部位而不影響胸骨后區.用力,情緒激動,受寒,飽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況下發作的稱為勞力性心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緩解。有時候心絞痛不典型,可表現為氣緊,暈厥,虛弱,噯氣,尤其在老年人。根據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分為穩定型和不穩定型心絞痛.穩定型心絞痛指的是發作一月以上的勞力性心絞痛,其發作部位,頻率,嚴重程度,持續時間,誘使發作的勞力大小,能緩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穩定。不穩定型心絞痛指的使原來的穩定型心絞痛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嚴重程度增加,或者新發作的勞力性心絞痛(發生1個月以內),或靜息時發作的心絞痛。不穩定性心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發現應立即到醫院就診.2、心肌梗塞型:梗塞發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驅癥狀,如靜息和輕微體力活動時發作的心絞痛,伴有明顯的不適和疲憊。梗塞時表現為持續性劇烈壓迫感,悶塞感,甚至刀割樣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個前胸,以左側為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側向下放射,引起左側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頸部,下頜,以左側為主。疼痛部位與以前心絞痛部位一致,但持續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緩解。有時候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容易與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熱,煩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惡心,嘔吐,心悸,頭暈,極度乏力,呼吸困難,瀕死感,持續30分鐘以上,常達數小時。發現這種情況應立即就診。3、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型:很多病人有廣泛的冠狀動脈阻塞卻沒有感到過心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時也沒感到心絞痛。部分病人在發生了心臟性猝死,常規體檢時發現心肌梗塞后才被發現.部分病人由于心電圖有缺血表現,發生了心律失常,或因為運動試驗陽性而做冠脈造影才發現。這類病人發生心臟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機會和有心絞痛的病人一樣,所以應注意平時的心臟保健。心臟性猝死可發生在那些貌似健康的人身上,這里主要說的是冠心病中的一個類型,叫做不穩定斑塊,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很小,沒有堵塞血管,所以平時沒有任何癥狀,但是,斑塊會突然破裂,破裂以后,會在局部形成血小板、紅細胞組成的血栓,很大,而且同時冠狀動脈痙攣縮窄,出現嚴重缺血。然后,大面積心肌梗死,死掉了。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原有心絞痛發作,以后由于病變廣泛,心肌廣泛纖維化,心絞痛逐漸減少到消失,卻出現心力衰竭的表現,如氣緊,水腫,乏力等,還有各種心律失常,表現為心悸.還有部分患者從來沒有心絞痛,而直接表現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5、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預測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癥狀出現以后6小時內發生心臟驟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細胞電生理活動異常,而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導致。二.體征:一般早期無明確的陽性體征,較重者可有心界向左下擴大,第一心音減弱,有心律失常時可聞及早搏、心房纖顫等,合并心衰時兩下肺可聞及濕羅音,心尖部可聞及奔馬律等。
2016-03-18 15:1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肺心病是有多年慢性支氣管炎病史,逐漸發展影響到心臟功能,導致右心衰竭,叫做肺心病。冠心病是高粘血癥或者是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臟周圍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就是血管的內徑變細,從而引起心臟供血不足。
2016-03-18 12:4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