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肝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瘤體由充滿血液的血管組成,血管腔明顯擴大.又稱肝海綿狀血管瘤.它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30至45歲多見,女性明顯多于男性.上海市有關部門曾作過統計,患病率為0.83%.肝血管瘤常為單發,也可多發,瘤體生長緩慢,病程長.80%以上患者沒有任何感覺,多在健康體檢時發現,瘤體直徑超過4公分以上時,可出現癥狀,如右上腹脹痛,腹脹,腹痛,噯氣等.瘤體巨大者可壓迫臨近臟器,如食道,胃,膽道,門靜脈,肺而產生相應的癥狀.對明確為血管瘤,瘤體直徑小于4.5公分者,可暫不考慮手術等治療,但需定期進行B超檢查隨訪.平時要注意避免外力(如撞擊擠壓肝區,過度用力屏氣)引起瘤體破裂.凡伴有明顯癥狀或有嚴重合并癥者,以及診斷不清,不能排除肝臟惡性腫瘤,或易于破裂的小兒肝血管瘤者應手術治療.對直徑大于4.5公分的血管瘤,究竟增長至多大才適合手術,目前學者們看法不一致,應根據肝血管瘤發展趨勢,生長速度,自發性破裂的可能性與惡變與否,并結合年齡,生活環境與性質等全面考慮,多數主張手術或選用超聲引導下硬化劑注射,冷凍,放療,激光,微波,肝動脈結扎,肝動脈栓塞等進行治療
2016-03-19 15:2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肝血管瘤,主要指肝海綿狀血管瘤.本病主要是胚胎發育中血管發育異常所致,是最常見的肝良性腫瘤,約占肝臟良性腫瘤的42-45%.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常在中年以后出現癥狀,男女發病無明顯差異.一般認為,本病的發生與內分泌因素有關.被確診為肝血管瘤后如何確定是否誤診呢,這是肝血管瘤患者最關心的問題(1)必須經加強CT確診,若CT仍確診為血管瘤,那么可進行如下診斷.(2)病人若同時存在肝硬化,乙肝,AFP陽性,那么是肝癌的可能性更大,必須密切注視.(3)肝癌大部分生長迅猛,一個月內就可成倍甚至數倍地增長,就是極個別增長緩慢者,一個月內也會有30%以上的增長,而肝血管瘤增長緩慢,絕大部分肝血管瘤一年內體積都不會出現增長.所以,病人被確診為肝血管瘤后,一年內自己仍要積極復查,一般復查可這樣安排(復查用B超即可):A:30天后做第一次復查,血管瘤應沒有變化;若存在肝硬化,乙肝,AFP陽性中的任何一種,應20天復查一次;連查三次正常方可按下法復查.B:第一次復查的60天后進行第二次復查,血管瘤仍應沒有變化;C:爾后每三個月復查一次,連查3次,若血管瘤仍沒變化,以后改為每年復查一次
2016-03-19 12:2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肝血管瘤是肝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占肝良性腫瘤的84%,高齡女性多見.大多為海綿狀血管瘤,極少為毛細血管瘤及血管內皮瘤.多次妊娠及口服避孕藥多見.病變可單發,也可多發,多見于肝右葉后段.病理改變為腫瘤被復結締組織被膜,與周圍肝組織分界清楚,由充滿血液的血管囊腔構成,囊腔間有纖維性間隔,囊腔壁襯以扁平內皮細胞.腫瘤可發生纖維化,鈣化及血栓形成.1.超聲表現:顯示肝內均質,強回聲病變,邊界大多清楚,或病變區內強回聲伴不規則低回聲,病變內可顯示擴張的血竇.2.ct表現:(1)平掃:肝內低密度區,輪廓清楚,密度均勻或病變區內有更低密度區,代表血栓機化或纖維分隔,少數可見到鈣化.(2)增強掃描:①早期病變邊緣顯著強化呈結節狀或“島嶼狀”,密度與鄰近腹主動脈相近,明顯高于周圍肝實質密度,持續時間超過2分鐘.②隨著時間延長,增強幅度向病變中央推近,而病變的低密度區相對變小.③延時掃描病變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掃時病變內更低密度無變化).增強掃描是診斷肝海綿狀血管瘤的重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現,診斷正確率可在90%以上.一般典型表現出現在動脈早期,即注藥后30~60秒.因此強調正確的檢查技術,即快速,團狀注射造影劑,快速掃描,適時延時掃描.否則,因未見到特征性表現易造成誤診或漏診.3.同位素99mtc肝血池掃描及肝血管造影檢查有助于肝血管瘤的診斷,表現為無腫瘤染色,邊緣清楚銳利,血管瘤顯影時間較長.4.mri:t1圖像呈低信號強度,t2弛豫時間延長,表現為高信號強度組織.以上是對“肝血管瘤診斷及治療”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3-19 10: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治療方法:①手術切除;②冷凍治療;③放射與同位素治療;④硬化劑治療;⑤激光治療;⑥血管瘤銅針療法.1.手術治療:采用外科手術方法將病損組織切除,以達到治療目的.對于獨立且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況下,病損區血管豐富,血量大,手術時出血量極大,常常引起嚴重的失血性休克,術中需要大量輸入全血,手術難度大,危險程度高.同時,由于出血后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終止手術,故術后復發率很高.手術切除部分瘤體后遺瘤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礙.手術費用昂貴,患者難以承受的負擔,面部皮膚毛細血管瘤可結合整容皮膚移植術修復病損區.故手術治療應嚴格掌握適應癥,權衡手術價值,然后方可確定是否選擇手術治療. 2.冷凍治療:此種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療源于60年代(小范圍表淺病損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揮發造成的強低溫(-96℃),通常狀態下低于-20℃,將病損區皮膚,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圍組織冷凝,使其細胞內形成冰晶,并導致細胞破裂,解體,死亡,再經過機體修復過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會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療后常留下嚴重缺損性畸形及功能障礙.由于冷凍操作難控制強度和深度,同時組織對低溫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現治療不徹底.復發較高,而直接影響療效評價.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損性畸形功能障礙也不是受術者所期待的結果,但如果不出現此類狀況,往往治療無效. 3.放射與同位素治療:其治療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產生的r射線對病損區組織細胞核進行轟擊到使其中的DNA鏈,RNA鏈斷裂,終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細胞死亡和解體,再通過組織修復過程達到治療目的.臨床上常用的有:淺層X光照射,鈷60局部照射,鍶40膠片外貼,磷32膠體局部注射等.治療后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損傷后萎縮性疤痕,表皮有脫屑現象.對于這種由放射線照射所致的萎縮組織和萎縮性疤痕,專家建議施行手術切除,否則將不能排除其癌變可能.專家們認為治療在血管瘤治療過程中要盡量避免使用放射療法. 4.硬化劑注射治療:此法源于50年代,枯痔注射療法衍化而來.其原理是:將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體組織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無菌性炎癥,腫脹消失后出現局部纖維化反應,使血管瘤,血管腔縮小或閉塞.常用的藥物有:①魚肝油酸鈉;②枯痔靈注射;③明礬注射液;④枯礬黃蓮注射液;⑤碳酸氫鈉注射液;⑥平陽霉素,搏來霉素類;⑦沸水注射療法;⑧尿素注射液.
2016-03-19 10:0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肝血管瘤,是肝臟的良性腫瘤.以肝海綿狀血管瘤最常見.海綿狀血管瘤一般是單發的,多發生在肝右葉;約10%左右為多發,可分布在肝一葉或雙側.血管瘤在肝臟表現為暗紅,藍紫色囊樣隆起.分葉或結節狀,柔軟,可壓縮,多數與鄰近組織分界清楚.病人一般無自覺癥狀.治療原則 1.腫瘤直徑<5cm者,不需手術治療,定期復查,隨診. 2.腫瘤直徑5-10cm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3.腫瘤直徑>10cm者一般行手術治療. 4.手術方法為:(1)肝血管瘤切除或肝葉切除術;(2)肝動脈結扎術;(3)術中冷凍治療. 5.非手術治療:(1)放射治療;(2)肝動脈造影及腫瘤動脈栓塞.B超一般就可以診斷,如果你想進一步確診可以進行肝部的MRI檢查.如果你還有疑問,請繼續咨詢;如果你對答案滿意,請你選擇為答案,有問必答祝你健康!
2016-03-19 04:3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