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亮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三級甲等
結直腸肛門外科
-
脫肛一般都是由于體質比較弱,人體的抵抗力比較差,就會產生脫肛的現象,一般在中醫上來說屬于中氣虛弱,可以采用補中益氣丸來進行用藥治療,一般是要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便秘一般就是由于大便出現的感覺,也容易會引起脫肛的現象,大便干結,就會對肛門產生摩擦力加大,就會出現黏膜脫出來。
2018-11-21 15:51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脫肛(直腸脫垂)較嚴重的,長期脫垂將致陰部神經損傷產生肛門失禁、潰瘍、肛周感染、直腸出血,脫垂腸段水腫、狹窄及壞死的危險,所以,患者不要盲目擅自用要或進行不科學的治療延誤病情。一般是需要手術治療的。患有脫肛的病人平時宜進食滋補性食物,如豬、牛、羊肉、雞、蛋類、黃鱔等。也可以用黨參、黃芪、山藥、蓮子、大米煮粥經常服食,還要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戒煙酒,對生冷滑膩及寒冷性食物,亦應盡量少食。
2016-03-19 17:2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脫肛(rectalprolapse),或稱直腸脫垂,指肛管直腸外翻而脫垂于肛門外.多見于3歲以下小兒,男女發病率相等,隨著年齡增長,多可自愈,隨著醫療技術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其發病率有所下降.常見于體虛的小兒及老年人,或新產婦,或有長期瀉痢,咳嗽等病史,或有內痔環切手術史.建議觀察,注意肛門衛生,避免大便干燥,避免辛辣食物,多吃果蔬,多運動等等.來避免痔瘡的發展.
2016-03-19 16:2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脫肛初期,可因用力排便而發生從肛門脫出“腫物”,但便后“腫物”可自行縮回。此后,逐漸加重,除排便用力時引起脫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壓的情況下,都可引起脫肛,往往不能自行縮回,必需用手將脫出的腫物托入肛門。如脫出的腫物不能縮回,容易發生炎癥、腫脹,則出現疼痛,進一步又加重便秘。應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及時治療便秘。
2016-03-19 14:4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脫肛發展緩慢,早期有肛門下墜感或里急后重。最常見的主訴是直腸脫垂本身,四分之三的病人的主訴是肛門凸出腫物。初始腫物可自行還納,隨著病情發展需用手還納,甚至咳嗽、噴嚏、舉重物的增加腹壓時也可脫出。未能及時復位這,可發生水腫、嵌頓或絞窄,疼痛劇烈,脫出的黏膜可出現潰瘍出血。排便調節的問題和失禁也是常見的主訴。直腸反復脫出,可致肛門括約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流出污染內褲,肛周皮膚出現潮濕、瘙癢、皮膚增厚。便秘是臨床常見的復雜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干結、排便費力等。上述癥狀同時存在2種以上時,可診斷為癥狀性便秘。通常以排便頻率減少為主,一般每2~3天或更長時間排便一次(或每周<3次)即為便秘。
2016-03-19 06:0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脫肛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又稱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外翻而脫垂于肛門外,部分脫垂可見圓形、紅色、表面光滑的腫物,粘膜呈“放射狀”皺襞、質軟,排糞后自行縮回若為完全性脫垂,則脫出較長,脫出物呈寶塔樣或球形,表面可見環狀的直腸粘膜皺襞。
2016-03-19 03: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