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迅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可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癥狀.一般情況可采用抗組織胺藥物,結合病情及臨床表現可選用安泰樂(羥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組織胺作用,對人工蕁麻疹,膽堿能蕁麻疹及寒冷性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6-氨基乙酸可用于寒冷性蕁麻疹和巨大蕁麻疹,阿托品或普魯苯辛及氯丙嗪可用于膽堿能性蕁麻疹.鈣劑可用于急性蕁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藥物治療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風熱型用中藥荊防湯,風寒型用麻桂各半湯治療.建議您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治療方法及藥物并及早治療,祝您早日康復!
2016-03-20 06: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這位朋友,你好,服用甲狀腺片是不會引起尋麻疹的.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迅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可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癥狀.這位朋友,你好,服用甲狀腺片是不會引起尋麻疹的.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迅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可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癥狀.
2016-03-19 18:1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你好,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迅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可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癥狀.服用甲狀腺片是不會引起尋麻疹的,蕁麻疹治療可以抗組胺H1受體藥物口服。一般用1-2種,可選用氯苯那敏或選用新一代抗組胺藥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可酌情選擇其中1-2種。并可同時配合維生素C0.2g,每日3次口服。
2016-03-19 16:0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這位朋友,你好,服用甲狀腺片是不會引起尋麻疹的.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迅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可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癥狀.甲減的臨床表現:1.畏寒,軟弱無力,少汗,動作緩慢,精神萎靡,疲乏少言,嗜睡,智力減退,反應遲鈍,偶有精神失常,如抑郁,癡呆,木僵等.2.體重增加,面部及四肢浮腫.3.食欲不振,腹脹,便秘.4.皮膚逐漸變干,粗,毛發脫落.5.心慌,氣短,偶有心前壓疼痛或壓迫感.6.耳鳴,聽力減退,聲音低啞.7.四肢,肩背肌肉及關節疼痛,手部精細動作不如以前靈活.靜息時手足麻木,活動后消失.8.女性月經量增多或紊亂,部分患者可有溢乳;男性陽痿.兩性性欲都減退.關于甲狀腺的治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甲狀腺毛病長期服用西藥雖然見效快,甲功指標很快能恢復正常,但是副作用太大,易復發,終生吃藥,傷害肝臟,體重暴增,白細胞還降低,也就是說免疫力降低.服用中藥,可以緩解臨床癥狀,中藥調節免疫功能,治標治本,可以去除病根,徹底治愈.手術治療甲狀腺毛病,復發率高,對甲狀腺功能破壞嚴重,手術好像割韭菜,割了一遍又一遍.甲亢在用碘131治療后的一個后遺癥就是有可能變成甲減(I131如果調整劑量不適當是會造成永久性甲減的),而損傷后的甲狀腺組織不可能再恢復,甲狀腺激素又是人體所必須的一種激素,如果變成甲減,只能服用甲狀腺激素補充,這樣治療難度會更大.導致永久性甲減發生的幾率因國內外報到不一,可能是50%左右.現在最好換成中藥調理,而中醫中藥治療此病時有明顯的優勢,可以從患者的局部病變與全身癥狀著手,整體調節.除藥物治療外,中醫同時強調精神調攝,生活,工作合理安排,而且飲食合理亦十分重要.可以采用中藥治療代替西藥,慢慢把西藥減去,直到不用西藥為止,服用中藥,可以緩解臨床癥狀,提高免疫功能,調節甲狀腺激素分泌,促使甲狀腺自身功能恢復,可以免除終身服藥,治標治本,可以去除病根,最終達到治愈,減少復發的目的如果你還有疑問,請繼續直接打電話咨詢我;如果你對答案滿意,請你選擇為答案,有問必答祝你健康!
2016-03-19 14:5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一般不會的,使用過量則引起心動過速、體重減輕等類似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癥狀。你的情況書不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建議去醫院外科就診一下
2016-03-19 14:4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