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即問即答 > 骨外科 > 肘關節有許...
            快速提問

            即問即答

            首頁 找問題 找醫生 專家答疑 健康微窗口 健康熱點 查疾用藥 健康百問 找名醫看診 預約掛號

            肘關節有許多小疙瘩,范圍約雞蛋黃大小。疙...

            肘關節有許多小疙瘩,范圍約雞蛋黃大小。疙瘩大小不一,最大為3毫米,呈皮膚色,微紅,半圓狀凸起,不飽滿,邊界不明顯。疙瘩又癢又痛,撓癢起來痛感很尖銳。似乎與潮濕天氣有關。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你好:你的情況不排除局部過敏的可能。所以必須考慮進一步的檢查看。然后在進行調理。,

              2016-03-20 16:58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考慮是真菌感染所致,皮膚真菌是一組微生物引起皮膚感染,可涂擦達克寧軟膏,服用斯皮仁諾膠囊以及酮康唑。

              2016-03-20 05:58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你好你的癥狀像是癬,淺部真菌病簡稱為癬。由此可知,現代醫學中關于“癬”一詞,通常系指淺部真菌病而言。但在祖國醫學中“癬”這一字是泛指多種皮膚病,并非淺部真菌病。因此,我們務必深刻理解“癬”的真實含義,切莫混淆。  【病因】  淺部真菌病是由寄生于角蛋白組織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皮膚病,其病原菌可分為:  一.皮膚癬菌:寄生在皮膚角蛋白組織致病真菌統稱為皮膚癬菌。該菌憑其侵犯組織不同和培養特點差異把它再劃分以下三屬:  (一)毛癬菌屬:侵犯皮膚、毛發和甲。本菌屬已查明有13種可使人類致病。常見有黃癬菌、紅色毛癬菌、斷發毛癬菌、紫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等;彼等培養特點呈棒形大分子孢子,壁光滑。  (二)孢子菌屬:侵犯毛發及皮膚,在我國以鐵銹色小孢子菌、羊毛樣小孢子菌等為多見;這些培養特征是梭形大分子孢子,壁有刺。已報道有8種能引起人類發病。  (三)表皮癬菌屬:侵犯皮膚和甲。本菌屬僅絮狀表皮癬菌一種可使人類致病,其培養所見呈杵狀或梨形大分子孢子。  上述三屬的皮膚癬菌,感染人體后可引起組織反應而發生紅斑丘疹、水皰、鱗屑、斷發、脫發和甲板改變等。按其侵犯部位差別,臨床可分為頭癬、體癬、股癬、手足癬和甲癬。  二.角層癬菌:寄生于皮膚角層或毛干表面的致病真菌可謂之角層癬菌。此類癬菌又分兩型,即角層型和毛發型。前者有花斑癬菌、紅癬微細棒狀桿菌,曼遜氏癬菌及威尼克氏癬菌;后一型有腋毛癬菌。  由于角層癬菌是寄生于人體組織的表面,故一般不引起組織的炎癥反應,即使有也極輕微。  【流行病學】  淺部真菌病流行頗廣,遍布在世界各地區,在我國也是常見多發病。發病率,據上海幾家醫院報告,該類皮膚病占皮膚科門診患者總數的第二或第三位,有的甚至居首位;某部隊依據1985年空軍醫院調查滇桂前線官兵發病情況的資料:該院對某集團軍2370名官兵進行查體,結果發現罹患淺部真菌病的人有1414名,占被檢人數的59.66%;在我校附屬一、二院對1955-1964年門診初診費40731病例統計,本類疾病6108例占15.98%。淺部真菌病發生與菌種類別、個體抵抗菌力及環境有關,但這一類皮膚病之所以流行這般廣泛,發病率如此之高,究其原因可能與下面因素有關:  一.真菌生活力極強:該菌不含葉綠素、無光合作用能力,只憑寄生或腐生來生存。真菌喜好潮濕溫暖的環境、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5-26℃,在pH值此3.0~10.0條件下皆可生長。雖然對高溫(45℃以上)抵抗力弱,但溫度在4℃以下卻有很強適應力.對紫外線、放射線等也有相當的抵抗力。由此可見,真菌對生活條件要求不苛刻。故此,人們可從大氣中、動植物的體上、人類糞便、地板上和土壤里等可培養檢出致病真菌,總之,真菌生活能力極強,在自然界中幾乎無處不存在,所以真菌感染人類的機會自然也隨之增加。  二.帶菌者是造成淺部真菌病菌流行傳播的主要原因:由于人們對癬的危害性認識還不夠,因而不重視它,有病往往任其發展。以足癬而論,多數患者,病情不很嚴重,僅微癢而已,故從不主動去求醫;某些病人即使有較明顯癥狀,亦仍不積極醫治,緣于患病日久,習以為常了;還有部分患者,雖經治療而獲痊愈,但因感染源沒有控制,又無預防措施,所以往往再次復發。以上例舉的三種人都是帶菌者,其最終造成后果:對已則可能引起自身傳染而招引他處發生癬;對社會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向周圍人群傳播。  三.致病真菌傳播場所廣泛以致預防頗困難:引起本病傳播場所相當廣泛,可以通過公共物品,象拖鞋、浴盆、腳盆、毛巾、理發工具等而使病原菌廣為傳播。由此可見,上述公共場所必須有嚴格管理制度和消毒措施,否則欲控制其發病率則不容易實現。  四.機體自身抵抗力強弱對本病流行也有不容忽視的作用:雖然有人認為真菌傳染力低,即便在趾間,如果局部不破傷,還是不易發病。但眾所周知,不講究個人衛生的人;患有全身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惡性腫瘤等;長期因病而使用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及抗生素等。以上情況,無疑將對癬病的發生起促進作用。  五.外界環境與癬的流行也有重要關系:真菌喜在潮濕環境中生長繁殖,故本病好發于趾間,并多見在濕熱地區和炎熱夏季發病或加重。  從以上敘述可以看出,淺部真菌病是具有一定傳染性,既可自身傳染,也可傳染他人。本病傳染方式:一則直接接觸傳染,如頭癬的發病往往是直接接觸罹患頭癬的兒童或患有癬病的動物后引起;二則間接接角傳染,如經常使用癬病患者用過的東西,象拖鞋、枕巾、擦腳布等就可能發生癬。  【臨床類型及癥狀】  一.頭癬(Tineacapitis)  本病系發生于頭部皮膚和毛發的淺部真菌病,在我國頭癬基本分為四型,即黃癬.白癬、黑點癬.和膿癬。  (一)黃癬  黃癬的病菌是黃癬菌及其蒙古變種。本病中醫謂之肥瘡,我國俗稱“禿瘡”,而在南方叫做“瘌痢頭”主要流行在農村,多見于7~13歲兒童,男女之比為9:1,但成人和青少年也可發生。  本病發生于頭皮部,起初皮損為丘疹或膿皰,以后干燥結痂,顏色淡黃。痂可蔓延擴大,大小如黃豆或更大。此時該痂外觀與碟形相似,周邊稍稍隆起,中央略呈凹陷,其間有毛發貫穿,此則所謂黃癬痂,系由黃癬菌集團、皮脂、鱗屑以及塵埃等組成。乃黃癬之重要特征,對診斷有幫助。同時也提示該病此時具有較強傳染性,往往需要隔離治療。該痂質如豆渣,容易粉碎,嗅之有鼠臭味,這也是本病另一特點。相鄰的痂,可互為融合,形成大片灰黃色厚痂,若刮去結痂,其下可呈潮紅濕潤面或淺在性潰瘍,如不醫治可破壞毛囊,愈后遺留萎縮性痕疤。  病變處受感染頭發呈干、枯、彎曲狀,并且有散在性脫發,但無斷發現象。患者頭皮四周不管多么嚴重的病情,發際處仍然留存約1厘寬左右的正常發帶,此處頭發可不受累。  黃癬自覺癥狀癢,病程纏綿,若不醫治,直至成人也無望自愈。有糜爛化膿者,可伴發頸部淋巴結腫大。除頭部以外,面部、頸部、軀干及甲偶爾見被波及。病情較重者,還可引發變態反應,是時,全身出現的皮疹,則稱癬菌疹。  本病應用濾過紫外線燈照射檢查患處可呈暗綠色熒光,拔病發鏡檢為發內型菌絲,取黃癬痂檢查亦可見孢子或鹿角狀菌絲。  (二)白癬  白癬在我國主要是感染鐵銹色小孢子菌所致。往往在城鎮托兒所或小學校引起流行。幾乎均是兒童期發病。  頭皮損害為鱗屑斑片,小者如蠶豆,大的似錢幣,日久蔓延、擴大成片,多呈不規則形狀。病變處炎癥反應不顯著,但境界尚分明。病發干枯,失去光澤,往往以斷發為主,這同黃癬禿而不斷有所區別。常在距離頭皮2~5mm處折斷,患處毛發靠近頭皮的毛干外面可見白色菌鞘,此物也是真菌所形成,被視為本病特征之一。  鹿用濾過紫外線燈照射病變區域可顯現亮綠色熒光。取毛發鏡檢呈發外型孢子,拿皮屑早期進行真菌鏡檢亦多為陽性。培養97%是鐵銹色小孢子菌,其余系別的小孢子菌。  患者自覺癢或無明顯癥狀,病程為慢性經過,不經醫治,往往到青春期可以自愈。這可能與青年人皮脂分泌旺盛、局部游離脂肪酸濃度增高以抑制真菌有關。病愈之后,新發可再生,不遺留疤痕。  (三)黑點癬  該病致病菌為紫色毛癬菌或斷發毛癬菌。主要侵犯兒童,其發病率位于白癬和黃癬之后。  頭部損害與白癬相近似,亦呈鱗屑斑片,但病變面積較小而數目比白癬多。此外,病發表現同白癬略有差異,主要呈低位性斷發,往往在距頭皮1~2mm部位折斷,有些甚至一出頭皮便斷。這時觀察患處頭發僅見有黑點狀的殘留毛根,故名黑點癬。  該病對濾過紫外線燈檢試無熒光顯現。拔取病發鏡檢為發內型孢子,早期皮屑也可查見菌絲。培養80%為紫色毛癬菌,20%是斷發毛癬菌。  本病傳染性較黃癬和白癬為弱。自覺癢或無不適感。病程緩慢,痊愈后少數留疤,頭發部分禿落。  (四)膿癬  膿癬是由嗜動物真菌,如石膏樣小孢子菌或羊毛樣小孢子菌感染所引起的。  皮損多呈大塊狀癰樣隆起,炎癥反應劇烈,患處毛囊化膿,可以從中擠出膿汁。病變部位毛發容易折斷禿落,殘留的頭發極為松動、拔取毫不費力。痊愈后常留疤痕,用病發進行真菌鏡檢和培養皆為陽性。  本病自覺癥狀常訴說疼痛或輕癢。多伴發頸側淋巴結腫大。有些患者還出現發熱、倦怠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  二、體癬(Tineacorporis)  除去頭部、掌跖、腹股溝、陰性部和甲以外,人體表面光滑皮膚感染皮膚癬菌所發生的皮膚病統稱為體癬。又名圓癬或金錢癬。本病常見病原菌為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紫色毛癬菌以及上述頭癬之病原菌。  體癬多見于兒童其次是青少年。本病臨床表現與致病真菌種類及個體反應有關。皮疹始為紅斑或丘疹、隨后損害漸漸呈遠心性向四周擴展,病灶中央有自愈傾向,日久成為環形。環的邊緣稍為比鄰近正常皮膚高起,該處炎癥狀較明顯、其上有小丘疹、水皰或鱗屑附著。有時,環形中央又可出現皮疹,新的皮損也漸漸擴大成環形,如此陸續發生而形成多層同心環,境界格外彰明。本病皮損大小有差別數目也不定,以1~2個或數個居多,全身泛發較少見,且分布也不呈對稱。但如果患者有免疫缺陷病或長期使用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時,皮疹有可能出現全身播散狀分布。  另外,目前在臨床時常遇見謂之“不典型體癬”,這是由于原為體癬被誤診成其他皮膚病或體癬患者自作主張,于病變處采用皮質激素霜劑外涂引起的。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原體癬病灶的典型癥狀被破壞,代之以炎癥反應較劇烈,病損范圍迅速擴大,形態也欠規則,邊界又不清楚,成為不好辯認體癬,故名。此乃皮質激素使用后,局部皮膚免疫力下降而造成致病真菌播散緣故。對此,沒有經驗的醫生,是難于做出正確診斷。  體癬病人,自覺癢甚,瘙抓之后,可并發細菌感染。刮取損害周邊的鱗屑進行鏡檢可發見菌絲或孢子。  三、股癬(Tineacruris)  本病可視為發生于股部上方內側面的一種特殊型體癬。其病原菌以絮狀表皮癬菌為常見,別的皮膚癬菌亦可致病。  股癬絕大多數為成人男子,女性甚少見。常為單側,也可兩側對稱分布。病情嚴重者,皮損可向上蔓延直達下腹部;往后擴展波及到臀部;向下延伸而累及股部他處。  該病與體癬相比較有下面幾點不同:一則股癬損害形態罕見呈圓形或橢圓形,多為不規則形或弧形;二則股癬皮損往往表現為苔蘚樣變或急性和亞急性濕疹樣變;三則股癬較容易并發細菌感染;四則股癬自覺癢更為劇烈。  股癬一般從足癬或手癬自身傳染引起的,病情與季節變化有關,通常入夏復發或加重,到冬天可緩解。病程纏綿,必須耐心醫治方能痊愈,否則易復發。  四、足癬(Tineapedis)  足癬系致病真菌感染足部所引起的最常見淺部真菌病菌,我國民間稱之腳氣或濕氣。本病主要病原菌是紅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毛癬菌和玫瑰色毛癬菌等。此外,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也屢見報告。  足癬以中青年發病菌占多數。兒童老年患者較少見,這可能與這些人活動少、趾間較干燥有關。  本病菌好發于趾間,尤其是第三四趾縫。這同上述部位皮膚密切接觸、潮濕、不通氣,汗蒸發較差有關。足癬皮損表現一般分為以下三型:  (一)水皰型:在趾間及足底處可見針頭至粟粒大的深在性水皰,皰壁較厚,疏散或密集分布,鄰近皮疹可融合,形成較大水皰。皰液自然吸收、干燥后轉為鱗屑。  (二)趾間糜爛型:慣發于趾間,患處潮濕而多汗。皮疹初起為浸漬,因瘙癢或揉擦后招致表皮破損,終于轉呈糜爛潮紅濕潤。可伴滲液常發出難聞惡臭。  (三)鱗屑角化型:頗為常見,好侵犯足底,足側、趾間及足跟部。皮損表現為鱗屑,角質增厚,粗糙變硬,間有皸裂,每至冬季病性尤重。  以上三型的皮損往往同時參雜互見,只不過是以其中那種皮損為主,就稱該型足癬。例如水皰型是以水皰表現為顯著,間也可見糜爛或鱗屑少許。  本病自覺劇癢,以水皰型和趾間糜爛型尤甚。足癬發病與季節有關。往往冬輕夏重。在夏天容易繼發細菌感染發生變態反應而引起癬菌疹,此時可伴發熱等全身癥狀。  五、手癬(Tineamauns)  手癬是發生于掌面的淺部真菌病,與祖國醫學“鵝掌風”表現雷同。可以是原發,但是多數是從足癬自身傳染而來。病原菌與足癬相同,臨床表現也和足癬差不多。由于手是露出部位,通風性比足要好得多,故臨床無指間糜爛型呈現,而僅見水皰型和鱗屑角化型。臨床偶見糜爛出現,但往往是念珠菌感染所致,而并非皮膚癬菌引起的。  六、甲癬(Tineaunguium)  甲癬是甲部感染皮膚癬菌所致的,俗稱灰指甲;若由非皮膚癬菌所引起甲的病變則稱甲真菌病。既往常把甲癬和甲真菌病混為一談。  甲癬病變始于甲遠端、側緣或甲褶部。表現為甲顏色和形態異常。多呈灰白色,且失去光澤;甲板增厚顯著,表面高低不平。其質松碎,甲下常有角蛋白及碎屑沉積。有時,甲板可與甲床分離。此外,臨床可見一特殊型,即真菌性白甲。該型表現不增厚,只是甲表面發生點狀白色混濁,隨后逐漸擴展而波及全甲。甲癬病程緩慢,如不醫療、可罹病終身。甲真菌病臨床特征呈甲板增厚、表面可見橫溝紋,有時變為褐色。仍有光澤感,卻無甲癬常見之甲下角蛋白及碎屑沉積。與此同時,多伴發甲溝炎,表現為甲周紅腫,自覺有痛感和壓痛。甲溝常有滲液少許,但未見化膿。本病致病菌為念珠菌或曲菌,需要進行真菌培養方能確認。  七、花斑癬(Tineaversicolor)  花斑癬因紫斑、白斑交替存在,故中醫命名紫白殿風。鑒于夏季出汗皮疹斐然,又俗稱汗斑。本病是由寄生于表皮角層的花斑癬菌所引起的。該菌為嗜脂性,既往培養常常失敗,而今國內屢有培養成功的報道。也有人提出,花斑癬菌從真菌分類角度考慮,該菌不應屬于真菌范疇。那么,由它引發的皮膚病也不應叫癬,故建議改稱花斑糠疹。  花斑癬慣發于頸和胸背部位。有時,上肢近端也被波及。基本損害為斑疹,大小如黃豆。新疹是黃褐色或棕褐色,舊的病變呈灰白色。皮損表面附有微量糠狀鱗屑,相鄰皮診可互為融合成較大的不規則病灶。一般無自覺癥狀,偶爾出汗時稍有癢感。  八、癬菌疹(Dermatophytides)  癬菌疹系指真菌或其產物從原發病灶經血循環在人體其他部位發生皮疹,是屬于一種變態反應。本病必須具備下列條件:有一個活動性原發真菌病灶;在癬菌疹的病變處查找真菌陰性;癬菌疹的病情隨原發活動真菌病灶控制而改善直至消退;癬菌素試驗必定陽性,如陰性也可排除至癬菌疹的診斷。  癬菌疹可分為全身泛發型和局限型兩種。前者的皮疹呈苔癬樣疹,即全身出現對稱性、播散性的丘疹,與毛囊相一致,約針頭至粟粒大;后一型多表現為汗皰樣發疹,其特點于雙側掌面及指腹部發生散在或群聚深在性水皰,大小不等,皰壁不易破潰,少數可演變成較大水皰,如黃豆大以上。  本病自覺奇癢難忍,特別是局限型更為明顯。此外還可有其他型發疹,譬如多形紅斑樣、結節性紅斑樣等均為罕見。  【診斷與鑒別】  淺部真菌病可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特點,診斷一般較容易。必要時可進行如下輔助檢查:  一、真菌顯微鏡檢查:選取皮損邊緣的鱗屑或病發幾根。置于玻片上,加入氫氧化鉀溶液一滴,加蓋玻片。然后放在酒精燈上加熱片刻,以促進角質溶解。最后進行鏡檢觀察。真菌檢查陽性對診斷有確診作用,如陰性也不能排除癬的診斷。  二、真菌培養:常規的培養基是采用沙堡弱(sabourauad)培養基。將從病灶取來的鱗屑、毛發或皰膜接種后,放入25~30℃恒溫箱中培養。一般5天左右即可見菌落生長,隨后可進行菌種鑒定。如經三星期培養無菌落生長,可報告培養陰性。  三、濾過紫外線燈檢查:該燈又名伍德(wood)燈,系紫外線通過含有氧化鎳的玻璃裝置,于暗室里,可見到某些真菌,在濾過紫外線燈照射下產生帶色彩的熒光。這樣可根據熒光的有無以及色彩不同,在臨床上對淺部真菌病,尤其頭癬的診斷提供重要參考。此外,本燈對諸如托兒所群體檢查也有幫助。  淺部真菌病須同眾多皮膚病鑒別,茲簡介如下:  一、頭癬應該與銀屑病、脂溢性皮炎及斑禿進行鑒別:銀屑病以成人多見,始自兒童發病較少。除頭部有病變外,往往于軀干、四肢伸側也常受累及。皮損呈斑塊、表面附有厚層銀白色鱗屑。病損處頭發為毛筆狀,但其本身無病理改變,即未見斷發、脫發以及發干、枯彎曲等;脂溢性皮炎以成人居多,好發于頭部眉部、鼻唇溝、胡須部、腋下,軀干中央及陰阜處。皮疹為紅斑、丘疹、表面有油脂狀鱗屑。無斷發現象、奇癢;斑禿、俗稱“鬼剃頭”。發病前多有精神障礙,病變處呈類園形脫發,境界分明,脫發區內既無炎癥反應,亦無鱗屑。主觀無癢感。上述皮膚病毛發真菌檢查皆為陰性。  二、體癬須與玫瑰糠疹及銀屑病進行鑒別:玫瑰糠疹慣發生在軀干和四肢近端,皮疹泛發且對稱分布,主要表現為紅斑,病損長軸與皮紋或肋骨相平衡,表面附糠狀鱗屑。真菌鏡檢陰性;銀屑病多見冬季加重,夏天緩解。余者鑒別內容參照上述。  三、股癬主要應同神經性皮炎和慢性濕疹鑒別:神經性皮疹及慢性濕疹真菌檢查均為陰性外,該兩種病未見損害邊緣略高于鄰近正常皮膚,而且也無夏重冬輕的現象。  四、手足癬要與濕疹及汗皰疹鑒別:濕疹往往累及手足背面和指趾伸側,常對稱分布。急性型皮疹為多形性損害,慢性者往往見有浸潤明顯,可呈苔蘚樣變,色澤暗紅,界限一般清楚;汗皰疹好發于手指側及掌之邊緣,常伴發多汗癥。以上疾病真菌檢查均為陰性。  【治療】  一、全身治療  (一)酮康唑(kefoconazole):現今多以本藥內服以替代灰黃霉素。酮康唑系一種合成的廣譜抗真菌咪唑類藥。其抗真菌機理是通過抑制做為真菌細胞膜的重要成份的麥角畄醇合成,導致該菌細胞膜失去正常功能,引起膜的通透性增高,最后使真菌變性乃至死亡。據臨床實踐本藥對淺部真菌病有良好的療效。  適應癥:主要用于頭癬,其次全身泛發體癬,重癥型股癬以及甲癬。  禁忌癥:肝功異常,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禁用本藥品。  劑量:成人,200mg,1次/日。兒童體重20公斤以下,50mg,1  次/日;20~40公斤,100mg,1次/日;40公斤以上可按成人劑量服用。  (二)其它咪唑類藥:伊康唑(Itraconazole)抗真菌效力為酮康唑的5~10倍,用于治療皮膚癬菌的最小劑量每日100mg即可。  二、局部治療  未累及毛發或甲板的淺部真菌病,采用局部療法均可收效,但需要耐心,堅持較長時間擦藥。常用有二組藥物。  (一)外用獨特藥物:可選用特效藥物克癬靈藥水,外涂患處,  (二)特異性廣譜抗真菌劑:目前廣為應用最大的一族都有共同的咪唑環,即咪唑類藥象硫康唑(fioconazole),咪康唑(Miconazole)、肟康唑(oxiconazle)、益康唑(econazole)酮康唑(ketoconazole)白呋唑(Bifonazole)及克霉唑(氯三苯咪唑Iotrimazoie)等往往制成1~2%霜劑,以供臨床應用。  三、各種淺部真菌病的具體治療方法  (一)頭癬  我國已總結一套“五字療法”的好經驗,即服(藥)、洗(頭)、搽(藥)、理(發)、消(毒)。對照此經驗,我們可選用酮康唑內服,按上述劑量,連服4周;治療期間須每日洗頭;堅持外搽適宜的抗真菌藥膏1~2月;每周理發一次,直至治愈為止;病人日常用品,如帽子、毛巾、枕巾、梳子等須定期進行消毒。  (二)體癬、股癬、手足癬  應堅信這類癬病局部治療可奏效,但須根據不同病情,不同皮損表現,而采用不同劑型的癬藥。  1、癬藥并發感染,應先控制感染。  2、病變處腫脹滲出明顯時,可選用3%硼酸水或0.02%呋喃西啉溶液濕敷,俟消腫、滲出減少后再選擇有效治療癬的外用藥。  3、患處呈糜爛及少量滲出者,須先以黃連氧化鋅油外用過渡2~3天,然后再酌情更換適宜癬藥膏。  4、病損表現為鱗屑角化型時,治癬藥膏的劑型以軟膏或霜劑為妥。  5、如損害處有皸裂現象、忌用酊劑外搽,仍選取軟膏或霜劑為好。  6、皮疹以紅斑、丘疹為主者,可選用酊劑或軟膏和霜劑。  7、面部、股內側等部位皮損,禁止用高濃度角質剝脫劑,以免刺激而引起皮炎。  8、只要劑型選擇無誤,多主張不宜頻繁改換外用藥。每種治癬藥膏至少要用一周。  9、病情頑固或皮損面積廣泛、應用局部療法治愈有困難者,可考慮給予酮康唑內服,200mg,1次/日,連用4周。  (三)甲癬  本病原則上也應以局部治療為主,但由于甲板頗厚,一般藥物不易滲透進去,故不能采取平常治癬辦法來處置本病。局部用藥前須盡量除去甲板,而后再外用抗真菌藥。常用方法介紹如下:  (一)刮甲法:每日用小刀盡量刮除病甲變脆的部分,然后再外搽5%碘酊、30%冰醋酸、或威氏液,每日堅持1~2次,直至痊愈為止。  (二)溶甲法:先以膠布保護甲周皮膚,然后把25~40%尿素軟膏涂于甲板上,最后再加蓋塑料薄膜,并用膠布固定。每2日換藥一次,待甲板軟化有浮動感時,用鑷子將甲板拔掉,隨后,每日按常規換藥,等創面愈合后再外用癬藥膏,直到長出好甲。  如果通過以上方法治療失敗或者病甲數目多,亦可考慮投與酮康唑口服,劑量同上,常需半年左右方能治愈。  (四)花斑癬  本病容易治愈,但也常復發。傳統用藥,例如20~40%硫代硫酸鈉溶液,2.5%硫化硒乳劑外用均可奏效,此外,咪唑類霜劑也能獲得滿意效果。  (五)癬菌疹  本病全身治療可按過敏性皮膚病的治療原則處理;局部不須用抗真菌藥,尤其忌用刺激較強烈的癬藥。可選用溫和的氧化鋅油外用或3%硼酸水濕敷即可。此外,必須積極醫治活動性的癬病灶。 【預防】   一、努力做好衛生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癬病的防治常識和措施。  二、積極醫治癬病患者,特別是頭癬和手足癬,要充分發動群眾,開展群防群治

              2016-03-20 03:59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初步判斷屬于單純苔癬,可以使用派瑞松外涂,日2次,盡量避免搔抓刺激。

              2016-03-20 01:09
            專家咨詢 更多>
            許建中

            許建中 / 主任醫師

            擅長:關節置換和關節鏡技術。 留美歸國后率先在省內成熟開展了關節置換不輸血技術,膝單髁置換技術,保留部分原假體的關節置換感染控制技術,膝關節感染一期翻修技術,膝置換后慢性疼痛的診斷治療技術,老年膝關節置換后運動恢復的研究,省內率先開展了肩關節疾病的關節鏡及置換技術,股臼撞擊癥的診斷及手術治療。

            預約掛號
            李永革

            李永革 / 主任醫師

            擅長:擅長脊柱脊髓損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胸腰椎管狹窄癥、椎體滑脫癥等綜合微創治療技術及關節置換手術。

            預約掛號
            李瑩

            李瑩 / 主任醫師

            擅長:近視手術(全飛秒Smile、個性化飛秒Lasik、千頻個性化SmarTPRK等、老花眼激光等)

            預約掛號
            醫院問答 更多>
            為什么龜頭有點癢

            為什么龜頭有點癢

            衡水男科醫院 2023-12-17
            為什么陰莖向下彎曲

            為什么陰莖向下彎曲

            衡水男科醫院 2023-12-17
            夜尿頻多是什么原因導致

            夜尿頻多是什么原因導致

            包頭世紀泌尿專科醫院 2023-12-18
            我爸煙齡30年,酒齡8年

            我爸煙齡30年,酒齡8年

            平頂山兒科醫院 2024-01-24
            腦缺氧會嗜睡嗎?

            腦缺氧會嗜睡嗎?

            內蒙古精神病醫院 2024-01-28
            推薦醫院 更多>
            成都風濕醫院

            成都風濕醫院

            專科醫院

            貴陽強直醫院

            貴陽強直醫院

            專科醫院

            鄭州長江中醫院

            鄭州長江中醫院

            專科醫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日产一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小说|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免费视频 |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亚美研究所|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水蜜桃a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国产馆|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影院|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