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澤群 主治醫師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三級甲等
婦產科
-
懷孕期間血小板減少較為常見,其原因多樣,包括生理性變化、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營養缺乏、血液疾病等。治療需綜合考慮,保障母嬰安全。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診,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診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藥。
2018-08-25 21:30
1.生理性變化:孕期女性體內激素水平改變,可能導致血小板輕度減少,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定期監測血小板計數即可。
2.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可能引起血小板破壞增加。需針對原發病治療,如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等。
3.感染因素:病毒或細菌感染可能影響血小板生成。積極抗感染治療,常用藥物有阿莫西林、頭孢呋辛等。
4.營養缺乏:缺乏維生素 B12、葉酸等,可影響造血功能。需補充相應營養素。
5.血液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較為罕見但嚴重。可能需要輸血、化療等治療。
總之,懷孕期間發現血小板減少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孕婦要注意休息,避免受傷。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懷孕期間確實容易發生血小板減少,現在49的水平已經有所影響了.不少人分娩之后還能恢復正常.對小孩現在沒影響,部分小孩出生后也有可能暫時的出現血小板減少,但可以自己恢復.現在要注意觀察血小板的變化,注意要手工計數,以排除儀器誤差.如果血小板繼續降低,可以用丙種球蛋白治療,往往能迅速的升高血小板.如果到分娩時血小板提不上去,可以直接輸注血小板防止大出血.
2016-03-21 17:5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這個易有出血傾向
2016-03-21 10:2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血小板對毛細血管壁有營養和支持作用,血小板數量減少時,毛細血管易破裂,皮膚、粘膜就會出現出血點。(紫癜) 血小板是由骨髓產生的,在血液中的壽命大約是7-10天,主要由脾臟破壞。正常婦女血小板為(100-300)X109/L,妊娠后血小板數目、外形、功能均無明顯改變。孕婦如合并血小板減少性疾病,就是血小板減少癥,一般表現為皮膚及粘膜出血,體表可見出血點,或皮下成片出血而成紫斑,刷牙時牙齦、口腔出血,或者是便血尿血等。出血反復發生,可引起貧血。 孕婦如發現自己身上有皮下出血點或粘膜出血,不可大意應及時到醫院治療。此外還應作如下措施: 1、多吃紅棗、連衣花生、桂圓等。 2、不用會損傷血小板的藥物,如阿斯匹林等。 3、避免外傷。 4、提早入院待產,做好輸血、補充血小板的準備。分娩中盡量避免產道撕裂,預防產后出血和產后感染。
2016-03-21 03:4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