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覃有振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兒科
-
剛滿月的小孩出現吐奶現象較為普遍,可能由生理結構特點、喂養方式不當、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過度喂養、或是潛在消化道疾病等因素引起。行用藥存在隱患,身體出現不適時,請務必咨詢醫生,科學治療。
2019-01-01 08:16
1.生理結構特點: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賁門括約肌發育不完全,容易導致奶液反流。
2.喂養方式不當:喂奶過快、過多或喂奶后立即平躺均可增加吐奶幾率。
3.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消化酶分泌不足,影響食物消化吸收,可能導致吐奶。
4.過度喂養:攝入量超過消化能力,引起胃部壓力增大,造成反流。
5.潛在消化道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統疾病也可能引發頻繁吐奶。
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調整喂養姿勢,喂奶后將嬰兒豎抱并輕拍背部,促進排氣,減少吐奶發生。同時觀察嬰兒其他表現,如體重增長不良、持續哭鬧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健康問題。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如果只是輕微的吐奶、溢奶,不需要采取什么特別的治療,只要耐心地幫寶寶拍打嗝,或是調整喂奶方式就可以了指導意見:如果寶寶出現噴射性吐奶情形,必須帶他去醫院檢查,在確認了病因之后再進行診治。通常寶寶的吐奶、溢奶現象在開始食用固體食物后就會逐漸有所改善。
2013-12-25 13:01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孩子嘔吐有很多原因,比如胃食道反流、消化不良、消化道或全身感染、喂養不當,還有些外科情況如幽門肥厚等,需結合孩子的臨床情況判斷。
2013-12-25 13:0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針對剛滿月的寶寶吐奶這個問題一定要得到重視,關于剛滿月的寶寶吐奶為你解答如下:嬰兒吃奶后,如果立即平臥床上,奶汁會從口角流出,甚至把剛吃下去的奶全部吐出。但是,喂奶后把寶寶豎抱一段時間再放到床上,吐奶就會明顯減少。醫學上把這種吐奶稱為溢奶。 小寶寶為什么會溢奶呢? ·小兒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內容物容易溢出。站立行走后,膈肌下降及重力的作用,才逐漸轉為垂直位。另外,嬰兒胃容量較小,胃壁肌肉和神經發育尚未成熟,肌張力較低,這些均易造成溢奶。 ·嬰兒胃的賁門(近食管處)括約肌發育不如幽門(近十二指腸處)完善,使胃的出口緊而入口松,平臥時胃的內容物容易返流入食管而溢奶。 ·喂養方法不當,嬰兒吃奶過多,母親乳頭內陷,或吸空奶瓶、奶頭內沒有充滿乳汁等,均會使寶寶吞入大量空氣而發生溢奶。 ·喂奶后體位頻繁改變也容易引起溢奶。 溢奶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人工喂養,奶嘴的開孔大小要合適,奶嘴必須充滿乳汁。 ·如果母親乳頭內陷,在孕期就應加以矯正。 ·喂奶后應將小寶寶輕輕抱起,頭靠在母親肩上,輕拍寶寶背部,使胃內空氣得以排出。 ·若溢奶是賁門松弛、閉鎖功能不全所致,喂奶后應豎直抱起一二小時,再放到床上,頭部略抬高。隨著胃賁門部的肌肉發育完善,溢奶癥狀會逐漸減輕。
2013-12-20 13:0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沙彥彪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婦科
-
這屬于正常現象,媽媽不用太擔心。這是因為新生兒胃的位置呈水平位,賁門括約肌也較松弛,一旦攝入奶量稍多,即可發生溢奶現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胃的位置逐漸變垂直,賁門括約肌肌力加強,溢奶次數就會逐漸減少,七八個月時停止。 意見建議:預防寶寶溢奶或吐奶有賴于家長的正確喂養,如哺乳時應將寶寶斜著抱起,不要躺著喂哺;如果是用奶瓶喂奶時,奶頭孔要大小適當,奶不可太燙或太冷,更忌吸入空氣;喂奶之后不要翻動,應將寶寶斜靠在大人身上,輕拍背部,讓吞入胃內的空氣排出。
2013-12-17 13: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朋友;如果只是輕微的吐奶、溢奶,不需要采取什么特別的治療,只要耐心地幫寶寶拍打嗝,或是調整喂奶方式就可以了,如果寶寶出現噴射性吐奶情形,必須帶他去醫院檢查,在確認了病因之后再進行診治。通常寶寶的吐奶、溢奶現象在開始食用固體食物后就會逐漸有所改善。
2013-12-13 1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