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德廣 副主任醫師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骨科
骨科
-
你好,單純癥狀不能確診。化驗尿酸看看是不是痛風。需要進一步拍片檢查和血沉風濕因子,類風濕因子檢查確診。
2016-10-13 09:4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蒙興文 主任醫師
成都風濕醫院
風濕免疫二科
-
1.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多數患者發作前無明顯征兆,或僅有疲乏、全身不適和關節刺痛等。典型發作常于深夜因關節痛而驚醒,疼痛進行性加劇,在12小時左右達高峰,呈扯裂樣、刀割樣或咬噬樣,難以忍受。受累關節及周圍組織紅、腫、熱、痛和功能受限。多于數天或2周內自行緩解。首次發作多侵犯單關節,部分以上發生在第一跖趾關節,在以后的病程中,部分患者累及該部位。其次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關節,肩、髖、脊柱和顳頜等關節少受累,可同時累及多個關節,表現為多關節炎。部分患者可有發熱、寒戰、頭痛、心悸和惡心等全身癥狀,可伴白細胞計數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增快和C反應蛋白增高等。 2.間歇發作期 痛風發作不間斷數天至數周后可自行緩解,一般無明顯后遺癥狀,或遺留局部皮膚色素沉著、脫屑及刺癢等,以后進入無癥狀的間歇期,歷時數月、數年或十余年后復發,多數患者1年內復發,越發越頻,受累關節越來越多,癥狀不間斷時間越來越長。受累關節一般從下肢向上肢、從遠端小關節向大關節發展,出現指、腕和肘等關節受累,少數患者可影響到肩、髖、骶髂、胸鎖或脊柱關節,也可累及關節周圍滑囊、肌腱和腱鞘等部位,癥狀趨于不典型。少數患者無間歇期,初次發病后呈慢性關節炎表現。 3.慢性痛風石病變期 皮下痛風石和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是長期顯著的高尿酸血癥,大量單鈉尿酸鹽晶體沉積于皮下、關節滑膜、軟骨、骨質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結果。皮下痛風石發生的典型部位是耳郭,也常見于反復發作的關節周圍及鷹嘴、跟腱和髕骨滑囊等部位。外觀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贅生物,皮膚表面菲薄,破潰后排出白色粉狀或糊狀物,經久不愈。皮下痛風石常與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并存。關節內大量沉積的痛風石可造成關節骨質毀壞、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和繼發退行性改變等。臨床表現為不間斷關節腫痛、壓痛、畸形及功能障礙。慢性期癥狀相對緩和,但也可有急性發作。 4.腎臟病變 (1)慢性尿酸鹽腎病尿酸鹽晶體沉積于腎間質,導致慢性腎小管一間質性腎炎。臨床表現為尿濃縮功能下降,出現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小分子蛋白尿、白細胞尿、輕度血尿及管型尿等。晚期可致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出現腎功能不全。 (2)尿酸性尿路結石尿中尿酸濃度增高呈過飽和狀態,在泌尿系統沉積并形成結石。在痛風患者中的發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現于痛風關節炎發生之前。結石較小者呈砂礫狀隨尿排出,可無癥狀;較大者可阻塞尿路,引起腎絞痛、血尿、排尿困難、泌尿系感染、腎盂擴張和積水等。 (3)急性尿酸性腎病血及尿中尿酸水平急驟升高,大量尿酸結晶沉積于腎小管、集合管等處,造成急性尿路梗阻。臨床表現為少尿、無尿,急性腎功能衰竭;尿中可見大量尿酸晶體。多由惡性腫瘤及其放化療(即腫瘤溶解綜合征)等繼發原因引起。
2016-06-20 16:3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蒙興文 主任醫師
成都風濕醫院
風濕免疫二科
-
會的,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造成的尿酸鹽結晶沉淀在關節周圍及皮下組織、骨骼及尿路引發的病變。間歇性反復發作,以足拇趾關節踝關節多見,發作時紅、腫、熱、痛,渾身像萬條蟲子在啃骨頭,痛得睡不著覺,走不了路,膝蓋颼颼冒涼風,比寒風都鉆心刺骨,以夜間為重。若不及時治療,會誘發關節變形或形成痛風石、尿路結石、腎結石、腎衰竭、尿毒癥,甚至危及生命
2016-06-08 15:20
-
-
回答8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痛風可能會導致腳面疼痛。痛風是一種由于血尿酸水平過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等部位而引發的疾病。其癥狀多樣,包括關節疼痛、紅腫、發熱等,腳面疼痛是常見癥狀之一,原因有尿酸鹽沉積、炎癥反應、關節損傷、代謝紊亂、個體差異等。 1.尿酸鹽沉積:血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易在關節及周圍組織沉積,腳面關節也可能受累,引發疼痛。 2.炎癥反應:尿酸鹽結晶刺激關節及周圍組織,誘發炎癥,釋放炎癥介質,導致腳面疼痛、紅腫。 3.關節損傷:長期的尿酸鹽沉積可損傷關節軟骨和骨質,使關節結構改變,腳面關節穩定性下降,易出現疼痛。 4.代謝紊亂:痛風患者常伴有代謝綜合征,如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這些因素可能影響血液循環和代謝,加重腳面疼痛。 5.個體差異:不同個體對疼痛的感受和反應不同,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在腳面出現明顯的疼痛癥狀。 總之,痛風有可能引起腳面疼痛,但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如果出現腳面疼痛,尤其是伴有紅腫、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血尿酸等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患者需注意飲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多飲水,促進尿酸排泄。
2024-12-18 05:56
-
-
回答7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長期血尿酸水平升高,可在關節、皮膚形成痛風結石。治療上主要是降尿酸,讓痛風結石慢慢溶解。但不要指望很快可以見效,起碼堅持半年時間,把尿酸控制在300umol/L以下,才能杜絕痛風反復發作。祝你早日康復!
2013-12-26 16:12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1.無癥狀期 血清尿酸鹽濃度隨年齡而升高,又有性別差異。這一階段主要表現為血尿酸持續或波動性增高,從血尿酸增高到癥狀出現時間可長達數年至數十年,只有在發生關節炎時才稱為痛風。 2.急性關節炎是發作期 是原發性痛風最常見的首發癥狀,好發于下肢關節,以拇趾及第一跖趾關節為多見。初發時為單關節炎癥,反復發作則受累關節增多。痛風的發作表明血尿酸濃度長時期過飽和而導致大量尿酸鹽在組織中沉積。 3.間歇期 痛風發作持續數天至數周可自然緩解,不留后遺癥而完全恢復,而后出現無癥狀階段,稱為急性發作間歇期。此后可再發,約60%患者1年內復發,間歇期也有長達10余年者。 4.痛風石及慢性關節炎期 未經治療或治療不佳的患者,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軟骨、肌腱、滑囊液和軟組織中。痛風石為本期的常見表現,常發生于耳輪、前臂伸側、跖趾、手指、肘部等處。尿酸鹽在關節內沉積增多,炎癥反復發作進入慢性階段而不能完全消失,引起關節骨質侵蝕缺損及周圍組織纖維化,使關節發生僵硬畸形,活動受限,隨著炎癥的反復發作,使病變越來越加重,嚴重影響關節功能。早期防治高尿酸血癥,病者可無本期的表現。這個有可能是痛風,建議你到有痛風特需門診的醫院做檢查,然后來確定你是不是痛風。
2013-12-24 16:1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痛風的飲食治療應避免進食含高嘌呤飲食.動物內臟,骨髓,海味等含嘌呤最豐富;魚蝦類,肉類,豌豆,菠菜等亦含有一定嘌呤;水果,蔬菜,牛奶,雞蛋等則不含嘌呤.宜多飲水,以利于血尿酸從腎臟排出.藥物方面可選用降低血尿酸的藥物如別嘌呤醇,可使用非留體類抗風濕藥如消炎痛,布洛芬等,緩解關節疼痛癥狀.
2013-12-22 16:1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玉鋒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痛風可以出現腳面疼痛的,痛風常用的藥物是秋水仙堿,.平時注意不要吃高嘌呤的食物,避免受涼感冒,適當的休息等.,慢慢會改善的,祝你早日康復
2013-12-17 16:2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