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沙莎 護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婦科
-
鈣化型腦膜瘤是腦膜瘤的一種特殊類型,由腦膜上皮細胞發生的良性腫瘤,其特點是腫瘤內存在鈣鹽沉積。它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激素水平、顱腦外傷、輻射、病毒感染等。 1.遺傳:部分患者存在特定的基因突變,增加患病風險。 2.激素水平:如雌激素等激素的異常,可能影響腦膜細胞的生長。 3.顱腦外傷:頭部受傷可能導致腦膜組織受損,引發異常增生。 4.輻射:長期暴露于輻射環境,可損傷腦膜細胞。 5.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可能刺激腦膜細胞的異常增殖。 總之,鈣化型腦膜瘤多為良性,生長緩慢,但確診后仍需及時治療。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放療等,具體方案需根據腫瘤的位置、大小、患者身體狀況等綜合決定。患者應前往正規醫院的神經外科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康復。
2024-12-18 19:2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病情分析:腦膜瘤居顱內良性腫瘤的首位。腦膜瘤良性占90%,惡性占10%。發病年齡在70歲形成高峰,而惡性的腦膜瘤則多見于30歲左右的病人。良性腦膜瘤生長慢,病程長,其出現早期癥狀平均約為2.5年長者可達6年之久,一般來講,腫瘤平均年增長體積為3.6%,因腫瘤的膨脹性生長,患者往往以頭痛和癲癇為首發癥狀,依腫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現視力、視野、嗅覺或聽覺障礙及肢體運動障礙等。老年患者以癲癇為首發癥狀者多見。兒童腦膜瘤X光圖腦膜瘤運動障礙表現為從足部開始,漸至下肢,繼而上肢肌力障礙,最后波及頭面部,如腫瘤向兩側生長,可出現雙側肢體肌力弱并伴有排尿障礙,癲癇,顱內壓增高癥狀等。指導意見:對腦膜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原則上應爭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腫瘤侵犯的腦膜與骨質,以期根治。腦膜瘤屬實質外生長的腫瘤,大多屬良性,如能早期診斷,在腫瘤尚未使用周圍的腦組織與重要顱神經、血管受到損害之前手術,應能達到全切除的目的。但是有一部分晚期腫瘤,尤其是深部腦膜瘤,腫瘤巨大,與神經、血管、腦干及丘腦下部粘連大緊,或將這些神經、血管包圍不易分離,這種情況下,不可勉強從事全切除術,以免加重腦和顱神經損傷以及引起術中大出血的危險,甚至招致病入死亡或嚴重殘廢。宜限于腫瘤次全切除,縮小腫瘤體積,輔以減壓性手術,以減少腫瘤對腦的壓迫作用,緩解顱內壓力,保護視力。或以分期手術的方法處理。對確屬無法手術切除的晚期腫瘤,行瘤組織活檢后,僅作減壓性手術,以延長生命。惡性者可輔以放療。
2014-01-27 09:0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問題分析:您好,根據您提供的癥狀考慮,一般腦膜瘤生長時間較長的可以形成鈣的沉積形成鈣化。意見建議:建議,請根據病情考慮應手術治療,或者保守治療。
2014-01-25 09:0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傳波 副主任醫師
臨沂靜脈曲張醫院
其他
眼科
-
腦膜瘤分為顱內腦膜瘤和異位腦膜瘤,前者由顱內蛛網膜細胞形成,后者指無腦膜覆蓋的組織器官發生的腦膜瘤,主要由胚胎期殘留的蛛網膜組織演變而成。好發部位有頭皮、顱骨、眼眶、鼻竇、三叉神經半月節、硬腦膜外層等。在顱內腫瘤中,腦膜瘤的發病率僅次于膠質瘤,為顱內良性腫瘤中最常見者,占顱內腫瘤的15%~24%。
2014-01-16 09:2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腦膜瘤? 腦膜瘤是常見的良性顱內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5%~20%,僅次于膠質瘤。其好發于成年人,老年人與兒童較少,女性發病率稍高于男性。腦膜瘤的病理學特點是。它的邊界清楚,包膜完整,是質地比較堅實的良性腫瘤,通常不侵犯腦組織,對腦組織構成壓迫。無癥狀的腦膜瘤每年約增長為2.4mm。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