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杰 主任醫(yī)師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三級甲等
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
-
你低血壓是貧血導致的,低血壓會引起頭暈,頭痛,渾身沒勁等癥狀,也需要加強營養(yǎng)補血,多吃紅棗,花生,雞蛋,紅豆,豬肝,豬血,雞肉等補血,也需要口服驢膠補血顆粒,你也需要注意休息,也不能勞累,飲食清淡為主,也需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vc比較好。
2019-12-02 21:07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血壓低的原因有多種情況,查明原因才好治療。這個病還是用中藥治療效果好.有個心內科中醫(yī)專家用中藥湯藥治療。 您的病情已經了解,建議:點擊此處參考我的文章 《低血壓形成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2014-01-02 13:1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yī)師
威縣常屯衛(wèi)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 平時應多食些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豬、牛、蛋、奶、大豆等。糖類、脂類可適當多吃,包括糕點、糖果、藕粉、杏仁等食品,以增加總熱量。菜肴要多帶鹽分,以便血壓升高。也可在醫(yī)師的指導下服些益氣補血、振奮心陽的藥物,如黨參、黃芪、當歸、白術、大棗、麥冬、桂圓、五味子等。 附 低血壓注意事項 一.青少年低血壓不容忽視 近些年來,常發(fā)現(xiàn)有些青少年的血壓持續(xù)偏低,收縮壓低于90毫米汞柱、在75~85之間,而舒張壓達不到60毫米汞柱。由于血壓較低,這類青少年的血液循環(huán)功能也較差,經常感到頭暈眼花,乏力氣短,心悸,胸悶;女性還多發(fā)生月經不調.失眠多夢且容易發(fā)生虛脫。學習時,精神難以集中、愛走神,記憶力較差而健忘,常覺得腦子不太好使。這些青少年還往往伴有食欲不振,精神疲倦,畏冷喜暖,手足不溫等癥候。之所以出現(xiàn)上述不適感覺,主要是由于長期的血壓偏低,使機體的組織器官、尤其是大腦神經細胞血液供應不足,發(fā)生慢性缺氧的緣故。 青少年低血壓常見于體質纖弱的女性,多為原發(fā)性低血壓,女性為男性的3--4倍。少數可因月經量多或慢性失血等因索引起的繼發(fā)性低血壓,不少人還具有家族遺傳史。可見,青少年低血壓屬功能性疾患,常無器質性病變。 二、老年低血壓的危害、防治及注意事項 多數老年人認為人老易患高血壓,實際上低血壓在老年人中同樣多見,而且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極大。一般來說,成年人高壓(收縮壓)低于75~85毫米汞柱時即稱為低血壓。老年人引發(fā)低血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衰退、神經調節(jié)功能低下;動脈硬化使動脈彈性減小;體質虛弱;在悶熱或室內缺氧的環(huán)境中站立過久,以及長期臥床,體位突然改變等。此外,糖尿病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也會誘發(fā)低血壓;膀胱內壓力驟減,如夜間排尿后,則可反射性地使血液流回腹腔而引起短暫性低血壓。低血壓主要分為5類:1.原發(fā)性低血壓,又稱體質性低血壓,多見于情緒不穩(wěn),體質瘦弱的老人,女性多見;2.繼發(fā)性低血壓,如失血、休克、心肌梗死等,由于血量減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的結果;3.體位性低血壓(即直立性低血壓),長期站立或從平臥位變?yōu)橹绷⑽粫r發(fā)生的低血壓,常見于植物神經失調,以及使用某些藥物(如降壓藥、冬眠靈等)引起;4.內分泌功能紊亂所致的低血壓,常由于低鈉、血容量減少、心搏減少等引起;5.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營養(yǎng)不良所致的低血壓,如結核病、慢性肝病、慢性腎病、重癥糖尿病等。 老年性低血壓患者往往有頭暈、眼花、疲倦、頭痛、健忘、心慌氣短、睡眠欠佳等不適感覺。 醫(yī)學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加血壓略有增高是正常現(xiàn)象。而老年人表現(xiàn)為低血壓反而對健康不利,因為往往會促進缺血性中風的發(fā)生,成為間接危險。這是因為血壓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和凝固性高,使大腦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動脈硬化使血管腔變得狹窄,血管壁彈性減弱,因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導致缺血性中風。此外,老人血壓太低還易導致昏厥、摔跤和受傷。總之,老年人低血壓會明顯增加死亡率。 低血壓有一定的遺傳性,父母患有低血壓其子女患低血壓的風險就比較大。靜脈曲張患者容易引起低血壓,這是因為在擴張的靜脈中最多可積存半升血,這些血就不能參加血液循環(huán),因而易使血壓下降。 注意事項: 1、病因治療。對體質虛弱者要加強營養(yǎng);對患有肺結核等消耗性疾病者要加緊治療;因藥物引起者可停用或調整用藥劑量。如高血壓患者服降壓藥后血壓下降過快而感到不適時,應在醫(yī)生指導下調整給藥方法和劑量,或根據需要改用溫和的降壓藥如復方降壓片、心痛定或中藥等,必要時可停用降壓藥;對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由臥位站立時注意不要過猛,或以手扶物,以防因低血壓引起摔跤等。 2、適當加強鍛煉。生活要有規(guī)律,防止過度疲勞,因為極度疲勞會使血壓降得更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適當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改善神經、血管的調節(jié)功能,加速血液循環(huán),減少直立性低血壓的發(fā)作,老年人鍛煉應根據環(huán)境條件和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運動項目,如太極拳、散步、健身操等。 3、調整飲食,進行食療。每餐不宜吃得過飽,因為太飽會使回流心臟的血液相對減少;低血壓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飲些淡鹽開水,或吃稍咸的飲食以增加飲水量,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適量飲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興奮呼吸中樞及心血管系統(tǒng);適量飲酒(葡萄酒最好,或飲適量啤酒,不宜飲烈性白酒),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加快血流,促進心臟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三、低血壓患者日常生活預防常識 1.晚上睡覺將頭部墊高,可減輕低血壓癥狀 2.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平時養(yǎng)成運動的習慣,均衡的飲食,培養(yǎng)開朗的個性,保證足夠的睡眠、規(guī)律正常的生活。 3.早上起床時,應緩慢地改變體位,防止血壓突然下降,起立時不能突然,要轉身緩緩而起,肢體屈伸動作不要過猛過快,例如提起、舉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動作都要慢些。洗澡水溫度不宜過熱、過冷,因為熱可使血管擴張而降低血壓,冷會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壓。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環(huán),或以冷水,溫水交替洗足。對有下肢血管曲張的老人尤宜穿用有彈性的襪子、緊身褲或繃帶,以加強靜脈回流。體格瘦小者應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4.不要在悶熱或缺氧的環(huán)境中站立過久,以減少發(fā)病。低血壓患者輕者如無任何癥狀,無需藥物治療。重者伴有明顯癥狀,必須給予積極治療,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嚴重危害發(fā)生。 四、低血壓的飲食治療 1、加強營養(yǎng),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多食補氣血、溫補脾腎的食物,如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yǎng)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力,可常食用。人參燉瘦肉、當歸煲羊肉、田七燉雞等對低血壓患者均十分有益。多喝湯,多飲水,增加鹽份攝入。 2、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癥,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糾正貧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癥狀。 3、伴有食少納差者,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調味品,如姜、蔥、醋、醬、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4、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但食鹽攝入量亦不可太高)。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5.少吃赤小豆、葫蘆、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綠豆、大蒜、海帶、洋蔥、葵花籽等具降壓效應的食品;
2013-12-29 13:1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中醫(yī)科
-
與高血壓病相反,本病宜選擇適當的高鈉、高膽固醇飲食。氯化鈉(即食鹽)每日需攝足12—15克。含膽固醇多的腦、肝、蛋、奶油、魚卵、豬骨等食品,適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使血壓上升。
2013-12-28 13:1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沙英娟 主治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婦產科
-
低血壓可吃生姜、桂圓、紅棗、核桃、人參、五味子、山藥等食物有助于健神補腦,改善低血壓現(xiàn)象。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中藥如生脈飲等對治療低血壓也有較好的效果。
2013-12-21 13: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風忠 護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手術室
-
你好 血壓低可以服用生脈飲進行調理的,飲食上建議可以適當多吃些咸一點的食品,因為鹽能使血壓上升。每天多喝水、多運動能增加血容量,還可吃些桂圓肉、大棗、紅小豆等
2013-11-02 13:0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y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