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被小野貓咬傷未打疫苗,8年后補種還有用嗎
<p><br /><P>我想問一下。我15歲的時候,抓小野貓被咬傷手部。當時不明白。沒有注射狂犬疫苗。現在過了8年了也一直沒有事情發生。我想問一下。如果我現在去補種狂犬疫苗還有用嗎?<BR></P> <P>?</P><br /></p>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錢立康 副主任醫師
銅陵市婦幼保健院
二級甲等
內一科
-
被貓咬傷后未及時接種狂犬疫苗,8年后補種的作用有限。狂犬病潛伏期通常為1-3個月,超過1年者罕見。但不能完全排除風險。需要綜合考慮個人情況、貓的狀態、暴露程度、感染風險以及預防意識等因素。 1.個人情況:個人的免疫力強弱會影響感染的可能性。免疫力較強者可能降低感染風險。 2.貓的狀態:如果咬人的貓在咬人后10天內依然健康,通常認為傳播狂犬病的風險較低。 3.暴露程度:咬傷的部位、傷口的深度和面積等都會影響感染風險。傷口越深、面積越大,風險越高。 4.感染風險:一般來說,狂犬病在被患病動物咬傷后感染的風險較大,但并非所有被咬傷者都會感染。 5.預防意識:即使過去未及時接種,今后增強預防意識,避免再次暴露至關重要。 總之,8年后補種狂犬疫苗的效果難以確切評估,但保持對狂犬病的警惕和預防意識是必要的。
2024-12-17 14: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發病,被病犬(狂犬病)咬傷者約30%-70%發病,發病與否以及潛伏期的長短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咬傷的部位。咬傷頭、頸、手者,潛伏期較短;②狂犬病病毒對神經系統有強大的親和力,病毒進入人體后,主要沿神經系統傳播和擴散,病毒侵入人體后先在傷口的骨骼肌和神經中繁殖,這稱為局部少量繁殖期,此期可長可短,最短為72小時,最長可達數周、數月甚至更長。病毒在局部少量繁殖后即侵入神經末梢,沿周圍神經以每小時3mm的速度向中樞神經推進,到達脊髓后即大量繁殖,24小時后遍布整個神經系統。本病潛伏期10天至1年以上,最長可達6年,十多年的沒有證據,一般為30~90天。建議:1. 被有疾病癥狀的或與健康貓(狗)行為有異常的犬(貓)等溫血動物咬傷,在你被咬傷后,要盡快去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時觀察咬你的貓(狗),如果10天內,這個貓或狗還沒有因狂犬病發病死亡,你就可以終止狂犬病預苗注射,可以判定你根本沒有被傳染上狂犬病。 2. 健康狗(貓等動物)不帶毒。(“帶毒”是醫學術語,意思是“有傳染性”,這里“不帶毒”指的是,即使貓狗攜帶了狂犬病病毒,在它們沒有發病前,是不具備傳染性的。) 3. 狂犬病毒機理是病毒侵襲動物腦細胞引起狂犬病發作,這時動物一般都會出現非常明顯的異常情況,很容易識別。這時動物的唾液才帶毒(有病毒),具備傳染性,如果被這樣的動物咬傷一定要打狂犬病預苗。 (如何判斷是否是狂犬病發作的動物,請參照祖述憲教授的文章,) 4. 狗(貓),只有狂犬病發作才帶毒。已經發作狂犬癥的溫血動物咬人,才有可能通過唾液將狂犬病毒傳播到人身上,這時你需要打狂犬病預苗預防。 5. 鑒于狗、貓等溫血動物在狂犬病發作一旦發作, 3到5天內100%死亡(有文獻說有罕見的是發病后8天死亡)。所以,只有在它死亡前幾天才是傳染期,被咬才有危險。即使你被咬了,10天內這個犬(貓)沒有狂犬病發病死亡你也不用擔心,因為咬你的時候并不在傳染期。(10天是世界衛生組織特意延長的安全觀察期限) (此期限最初為泰國博士提出,注意,泰國也是狂犬病高發地區,也是疫區) 6. 狂犬病有潛伏期,世界衛生組織通過翔實的研究,多數是20天到2月,最長期限是6年,至于我國某些例子,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懷疑,世界上并沒有發現有證據的長期潛伏例子,傳染病醫學專家并認為有可能是誤診或二次暴露(醫學術語,第二次被傳播。)(有文獻說,如果人被咬了6天內發作,肯定是搞錯了狗,也決不可能出現人死狗不死的情況。) 7. 如果你養動物,或經常與動物接觸,建議先打三針做暴露前預防,這樣一旦你被咬了,在懷疑是患狂犬病的咬了,就可以直接打2針獲得免疫。
2013-05-20 15:4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沈濤 副主任醫師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
-
您好: ,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現狂躁不安和意識紊亂,攻擊人畜,最后發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稱瘋狗病。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腦組織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隨唾液向體外排出。病犬出現臨床癥狀前的10~15天,至癥狀消失后的6~7個月內,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當動物被病畜咬傷后,就可感染發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貓,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當它們舔人或其他動物,或與人生活在一起時,也可使人感染發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動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僅可發病死亡,而且還可擴大傳播。如有些品種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它們經常襲擊人畜,使之感染發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氣,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動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經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見,狂犬病的感染途徑不像過去既認為的只是通過咬傷感染。 [診斷要點> (1)流行特點:本病通常以散發的形式,即發生單個病例為多,大多數有被瘋病動物咬傷的病史:一般春夏發病較多,這與犬的性活動有關。 (2)臨床特征:病犬表現狂暴不安和意識紊亂。病初主要表現精神沉郁,舉動反常,如不聽呼喚,喜藏暗處,出現異嗜,好食碎石、木塊、泥土等物,病犬常以舌舔咬傷處。不久,即狂暴不安,攻擊人畜,常無目的地奔走。外觀病犬逐漸消瘦,下頜下垂,尾下垂并夾于兩后肢之間。聲音嘶啞,流涎增多,吞咽困難。后期,病犬出現麻痹癥狀,行走困難,最后終因全身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具有上述典型癥狀的病例,結合有被咬傷的病史,可作出初步診斷。但是咬人的不一定都是狂犬病犬,也確實存在著相當數量的無臨床癥狀的帶毒犬及呈現臨床癥狀前就向外排毒的犬。所以,對咬過人、畜的可疑病犬,不應立即打死,應將其捕獲,至少隔離觀察兩周,如兩周內不呈現病犬癥. 狀,證明不是狂犬病,可以解除隔離,如出現臨床癥狀,最好待其自然死亡后,進行剖檢,如見胃內空虛或充滿異物,胃粘膜發炎明顯,而其他臟器無特異性變化,則應采取犬腦,送化驗室作特異性檢查,如神經細胞內的內基氏小體檢查、熒光抗體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以查明腦組織中是否存在狂犬病病毒。也可將腦組織懸浮液接種給家兔或小白鼠,作出確診。 防治措施> 第一,家養的犬,應定期進行預防接種。目前我國生產的狂犬病疫苗有兩種,即狂犬病疫苗與狂犬病弱毒細胞凍干苗。狂犬病疫苗,犬的
2012-09-25 21:0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